分享

【浙江】马青舒《爱玲浅说》

 中外作家网654 2020-08-11

                           爱玲浅说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六年级 马青舒

      初次在书上看到张爱玲时,我十岁。她那穿着旗袍的背影,姽婳而窈窕,深入吾心。我想啊:这,是一张图,更是一种境界。日后我不禁沉迷于她的文字,想法也随之得到了认证。书,定格的是她年轻时的盛茂。时间对于张爱玲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她的气质,是心。

       她出生于名门贵族,在乱世中度过了童年,因此往事有几分凌乱。她虽不倾城,不倾国,却以绝世的才华素手执笔,写出万千风流,颠倒了芸芸众生。她的人生,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美。活,便活得月满西楼;爱,便爱得海枯石烂。倘若不这样肆意决绝,便是负了人间的这趟旅程。

       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话题,张爱玲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俗说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感悟。例如人生,她说那只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例如相遇,她认为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例如等待,她静写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她的一生,本就在荒凉与唯美两者之间无奈彷徨。幼时的张爱玲受到万人瞩目,她在13岁时就写尽美人迟暮:黄卷青灯,千古一撤。然而,在那无数赞叹声中,在无数繁华影下,则是被掩埋了的、深不见底的萧索。

       我很欣赏她骨子里的那种寂静的倔强,清傲的孤冷,往往带给人一种遥不可及,又似乎近在咫尺的幻想,心里便不由得升起丝丝崇拜。到底是旷世的才女啊,她所具有的高贵与典雅亦是天生的。世事似莫测风雨变化万千,但她自始自终都是自己的景致,也愿当自己的看客。正是因为她出众的才气与独树一帜的风格,才有资本可冷眼相看世界。这个敏感的女子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为自己而活。她在灯火阑珊的漫漫长夜里,用文字取暖,度过了那些冰冷的岁月。青春,她站在无声的尽头,默默雅望别人绚烂的雨季。

       余光中曾说,北京是林海音的,上海是张爱玲的。细想这话无错!毕竟,若是没有上海,单凭张爱玲的作品就大可出名。但,那些悲凉凄美的往事,又该往哪个角落里搁置呢?都说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上海,承载了张爱玲太多太多的记忆。在这里,不仅有她的似水年华,还有她的倾城之恋。

      当书中写到她与胡兰成的那段故事,我也不免落泪。郎才女貌引得多少人羡慕!胡兰成可以做他高高在上的官,也可以陪着张爱玲步行去菜市场选食材。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张爱玲的灵感源源不断,微微凉的文字里也自然地露出了暖意。要知道,她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喜欢呵!不自主地低到了尘埃,于是又在尘埃里开出花来。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她终究还是没有躲过命数的戏弄,表面上斯文浪漫的胡兰成,竟是个负心汉⋯⋯张爱玲把她和胡兰成在一起的那段时光定位成刻骨铭心的回忆,可胡兰成定是早已忘却。的确,她与他之间有着很多短暂的美好,只是让滴滴泪水给渐染渐糊了。

       她放弃了所有家产,走上于自己痴情的文学世界。当大多数人还在雨中追逐嬉戏之时,她已经徜徉在了文学的乐园。正如她自己所说,出名要趁早。她带着稿子去拜访《紫罗兰》的主编周瘦鹃,其大赞张爱玲奇丽清冷的文笔,毫不犹豫地登出了她的文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到了张爱玲——这个初露锋芒的年轻女子身上。其中,《万象》的主编柯灵对她的文风尤为喜欢,几乎每期都刊出了张爱玲的作品,让她迅速走红。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她已名动上海滩了。沉寂已久的她与关露、苏青、潘柳黛等一并成为了当代炙手可热的女作家。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是上天规划好的一般。幸福,来得太突然。

       也就是张爱玲,写尽人间冷暖,看透世俗悲欢,最后,就只剩下孤独了。但这些,似乎都不与她相干。她不愿与世界有太多的牵连纠葛,因为她是自己不褪色的风景。

       越是美丽的画面就越经不起岁月的侵染,不论结局如何收场,至少起初还是惊艳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