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批“丁克夫妻”,现已步入晚年,他们的现状让人唏嘘

 齐姐育儿 2020-08-11

丁克,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但因主观或者客观原因选择不生育的人群。

这个概念源于欧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盛行,它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I、N、K的组合——DINK的谐音,意为“双薪水、无子女”的夫妻。

中国首批选择丁克的那些夫妻现在都已经步入晚年,有的人对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有的则感到后悔。

赵先生和妻子是多年的同学,大学毕业就结婚了。婚后,两人再三考虑,最终决定做丁克一族。

原来,两人都以事业为主,不想以后的日子都围着孩子转,加上两人刚买了房,经济也比较紧张。

许多年过去,现在两人都退休了,因为年轻时努力打拼,存了一些钱,经济条件也比较好,经常出去旅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王大妈和她的丈夫同样也是一对丁克。当年他们两人结婚后,选择来到大城市打拼,也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所以两个人选择了丁克。

现在老两口退休了,最近,王大妈不小心摔了一跤,她丈夫一个人在医院里跑前跑后。

两人看到医院里其他老人身边都有子女照顾,嘴上不说,心里还是羡慕的,也有一点后悔当初的选择。

看了这两个故事,想必大家心里都有许多感触。

不论是庆幸还是后悔,其实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是生育还是做丁克,都要慎重考虑。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不愿意生孩子的有很多,大多都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那么,究竟要怎么选择呢?

1、内心一定要足够的强大和理智。

因为毕竟传宗接代生儿育女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传统,作为丁克,不可避免地就要被他人询问、质疑。

若是内心不够强大,在生育与不生育之间来回动摇,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不仅给自己造成了心理压力,对身体的健康也会有影响。

因为拖得越久,年纪越大,生育的危险也越大,到时候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烦恼。

另一点就是要足够理智,不要因为和父母的一时置气而冲动选择丁克,一定要考虑清楚,一旦到了中老年,没有了生育能力再想要孩子,后悔也来不及了。


2、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

也许有人会说,丁克不是都不用养孩子了吗,怎么还需要好的经济条件?实际上两者都需要。

丁克在年轻时享受了没有孩子带来的生活福利,经济相对轻松,但若是年轻时挥霍无度,不进行一些存款和理财,那么到了老年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没有子女的照顾,上养老院、请保姆、生病住院等等,都需要自己支付。

所以丁克一定要有长久的规划,要预留足够的养老金,以防不便。


3、考虑自己的性格和未来的生活。

在做决定之前,要仔细考虑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性格如何,喜不喜欢孩子,适不适合做一个丁克。

  • 如果是性格外向开朗的,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想要追求自由生活的,老了之后也不介意自己没有子女陪伴的,那么可以选择丁克。

  • 如果是性格内向好静,向往安定的生活的,接受不了未来的自己过的太孤独寂寞的,那么最好还是考虑清楚。





4、要和家人商量。

可能许多父母至今还是不能接受丁克,有些人也是不顾家人反对,宁愿闹得不相往来也要坚持自己的决定。

但父母终究还是为了孩子着想的,如果真的不想要孩子,请耐心跟父母沟通,不要伤了父母的心。

在许多人眼里,丁克的生活负担较少,自由更多,在年轻时会有令人向往的充实生活。但当年龄逐渐变大时,亲情的缺失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这也一直都是世人对于丁克的争议之一。

因为人都是群居动物,儿孙满堂的热闹是许多人都希望看到的,于是就有人对丁克的选择产生疑惑和不解。

其实,有子女的人,并不一定过得很好,也有许多啃老族,也有很多因为生活压力不能兼顾家庭和父母的人,事实上大部分老人依旧还是孤独地生活。

没有子女的人,也不一定过得很差,因为中国对于老人的福利和养老机构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无论是成为丁克还是选择生育,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两者都有利弊,大家彼此要互相尊重、理解,不要去强求别人做出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题外话】:

你是否支持丁克夫妻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