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来土挡——盘点鄱阳湖千年筑堤史

 zqbxi 2020-08-1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处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汇集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之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同时,鄱阳湖还承纳长江干流倒灌洪水,对长江洪水进行调蓄,是长江最大的通江湖泊。
1998年洪水之后,江西省加大水利投资,初步建成了以水库调蓄洪水、重点堤防抵御洪水、平垸分洪、蓄滞洪区蓄洪为一体的综合防洪工程体系,在应对2020年超历史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围绕鄱阳湖防洪工程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现结合有关课题研究成果、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应急监测数据开展科普宣传。本文是对人类抵御洪水最早使用,也是鄱阳湖最重要的防洪工程——堤防工程的科普文章。


【往期回顾】
第一期:开闸行洪——鄱阳湖单退圩的前世今生
第二期:洪水招待所——揭密鄱阳湖蓄滞洪区
第三期:诊堤有方——江湖堤防抢险从入门到精通


筑坝为堤

翻开江西地形图,会发现全省几乎被群山环抱,东靠武夷山脉,南临九连山脉,西有罗霄山脉,北为幕阜山等,北面如同“洼地”。
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汇入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形成鄱阳湖水系,经调蓄后由北边的“缺口”湖口注入长江。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自西汉到唐末五代、北宋初期,彭蠡泽经沧桑巨变,迅速往东南扩展,大体奠定了现在的范围和形态[1]在清代时期,水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左右[2]
鄱阳湖是浅水型湖泊,高水是湖、低水是河,每年丰枯交替变化。
▼2020年7月8日,高水位下的鄱阳湖范围遥感监测。

洪水涨落的滨湖区域,形成鄱阳湖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自古就是我国鱼米之乡、国家粮仓,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2020年8月6日,抚河尾闾。

为了抵御洪水,人们开始在低洼的滨湖河道两岸筑堤护田
中上游带来的泥沙在五河和各支流的入湖口不断淤积,形成三角洲,为围湖造田、增加耕地创造了条件。
▼1973~2009年,遥感监测到赣江中支入湖口三角洲扩展明显。
鄱阳湖区修建堤防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永元年间(89—105),豫章太守张躬筑南昌市南塘,以捍章(赣)水,成为鄱阳湖区最早筑堤记录。
▼河流的入湖口土地肥沃,成为主要筑堤围垦区。

围湖造田

鄱阳湖区堤防包括河堤湖堤两类。
明朝以前,鄱阳湖区以修筑河堤、开垦滩地为主,集中于五大河流的中下游[2]
如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丰城县城迁至赣江东岸的洲滩上,始筑赣江东堤护城;至宋代保护农田60万亩,成为江西最大的圩堤,到民国终于连成一线,保护新干、清江(现樟树)、丰城和南昌农田120余万亩[3],和现在的赣抚大堤范围基本一致。
赣抚大堤现保护包括省会南昌市在内的多个重要城市,保护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其中保护耕地近120万亩,保护人口近140万人,为江西省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堤防工程。
▼2020年8月8日,赣抚大堤南昌市滕王阁段

▼2019年11月20日,赣抚大堤新干县赣江大桥段
明清期间,鄱阳湖三角洲被大量围垦,湖区圩田迅速扩展,此时鄱阳湖修筑以湖堤为主,多数位于五河尾闾的河湖结合区域。
南昌市大包圩是建国前鄱阳湖滨最大的圩堤。该圩地处赣江、抚河尾闾,1870年以建瑶湖闸为基础,1894年始并太平、青龙10余座小圩,全长49公里,保护10农田万亩[3]。1977年,大包圩纳入红旗联圩
▼2020年8月6日,红旗联圩。该圩全长80多公里,保护面积近400平方公里,保护耕地面积30多万亩、保护人口30多万人,地理位置重要。
至1949年,鄱阳湖区建有圩堤531座,堤线长3130公里,保护农田440万亩[3]
建国以后,百废待兴,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粮食需求也大幅增加,鄱阳湖围垦速度和规模持续加快加大,其中以1960年代最盛,1950、1970年代较盛,1980以后甚少[4]
▼鄱阳湖建国以来围垦面积变化。

根据卫星遥感观测,都昌县矶山圩1977年前还是一片汪洋,1988年已是良田沃野[5],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已将都昌新城区纳入保护范围。
▼2020年7月11日,矶山圩都昌县城附近。右下角为印山,得名于形似印章,高水位形成孤岛;也是鄱阳湖重要站都昌水文站所在地,该站设于1952年,第二天该站创历史新高。邵小平摄。

至1998年,鄱阳湖区有千亩以上圩堤251座,总面积超4000平方公里,其中鄱阳湖以南、五河尾闻的河湖结合部约占三分之二[4]。

如今,鄱阳湖区有三千亩以上圩堤155座,其中重点圩堤46座、一般圩堤109座,堤线总长2460公里,保护耕地面积580万亩,保护人口694万人[6]

重点圩堤:保护耕地五万亩以上、保护县城或圩内有机场、铁路等重要设施。
一般圩堤:重点圩堤以外的其他圩堤。

联堤成圩

历史上所修堤防,面积一般都很小,布局极不规则,造成堤线长、排涝量大,管理上各自为战,防汛任务重。
联圩——这一新的围垦形式从宋代开始在江南圩区出现。
由于堤线缩短,围垦范围增大,管理效率更高,鄱阳湖区已发展出大量5万亩以上重点圩堤,并在命名上赋予“联圩”。
 
蒋巷联圩由义成、三集和五丰联圩为主体联并而成,位于赣江南支与中支之间,东临鄱阳湖,四面环水。始于明弘治年间,由20座三角洲围垦小堤;1892年建肖家泄水闸,联并上游20座小圩成义成圩。现全长近90公里,保护面积近150平方公里,保护耕地14万亩、保护人口7万多人。
▼2020年7月22日,蒋巷联圩蒋巷镇。

南新联圩,得名于地跨南昌、新建两县位于赣江尾闾中支与北支中间,最早建于明弘治年间;1843年(清道光)由大积、乐成等13座小圩联成集义圩;1866年(清同治)再并入大有、盘石两圩[3],建国后联并为现名。现全长近60公里,保护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保护耕地10万多亩、保护人口4万多人。
▼2020年7月22日,赣江两岸的蒋巷联圩南新联圩
在新建区东北滨湖区域二十四联圩境内,因为圩堤的联并,还出现了一个以“联圩”命名的乡镇——联圩镇,下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人口3.4万人。
二十四联圩位于新建区东北部鄱阳湖滨。顾名思义,该联圩由二十四条圩堤联并而成。西滨赣江主支,北临鄱阳湖,东靠赣江北支。明洪武四年(1371)始建丰实圩,清乾隆年间先后围筑22条小圩。民国期间多次联圩堵汊。现全长约90公里,保护面积181平方公里,保护耕地约20万亩、保护人口6万多人。
赣西联圩位于新建区,赣江尾闾主支西岸,南起樵舍,北过高棠分支。元朝后期开始围洲垦荒,历明、清两代,不断修筑小圩,1876年、1896年先后将杨家、青草等7个小圩联并为新增联圩。现全长约40多公里,保护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保护耕地近14万亩、保护人口7万多人。
2020年7月14日,高水位下的二十四联圩、赣西联圩遥感监测图。左上角的三角联圩2天前溃决,一片汪洋。

在现有湖堤中,以余干县的信瑞联圩面积最大,现全长近80公里,保护面积达350多平方公里,保护人口近30万人。 
▼2020年7月11日,信瑞联圩遥感监测图。

信瑞联圩,2020年7月25日,魏思奇摄。

有些圩堤如同古代的长城,成为城区抵御洪水的“守护神”。
 
共青联圩,为共青城市城防堤,全长20多公里,保护面积约35平方公里,保护耕地近4万亩、保护人口5万多人。
▼2020年7月22日,共青联圩。

上来下顶

鄱阳湖流域雨量丰沛,例如1331—1949年共计619年间,干旱年份仅166年,湿润多雨年份多达453年。清代1699—1822年共124年,遭受洪灾年份达52年[2]

江西省多年平均降雨1638毫米,境内河流众多,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771条,4~6月为主汛期。

雨水汇入五大河流,随水流运动进入鄱阳湖,水位开始上涨。
▼鄱阳湖水面变化,2019年7月20日-2020年7月8日

长江中上游进入主汛期,比江西省晚1~2个月。由于汛期错开,正常年份不会产生大洪水。
若江西省内汛期推迟或延长,叠加长江中上游强降雨影响,湖水随五河来水迅速上涨,受长江托顶甚至倒灌而难以消退,对鄱阳湖构成“上来下顶”之势。独特的江湖关系对鄱阳湖洪水影响深远。

受五河来水和长江水顶托双重影响,鄱阳湖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一旦遭遇上述最不利因素,鄱阳湖高水位运行时间长久。

清代都昌举人李乘时目睹鄱阳湖茫茫大水作《途中见水灾感作》
一白何空阔,滔滔世界浮。有村皆水面,无路不山头。
客守堤渡边,人撑树梢舟。苍生呼吸里,怅眼泪双流。[7]
▼2020年7月11日,历史高水位下的鄱阳湖北岸都昌县西源乡茅堑村,邵小平摄。
鄱阳湖圩堤修筑时就地取材,堤身以砂质土为主,粘性土含量少,长期浸泡后容易软化,抗剪力下降,加之堤防矮小单薄,遭遇稍大洪水极易漫溃垮。
“戴草帽防汛”是鄱阳湖防洪的一大特色。

受长江来水影响,鄱阳湖7、8月洪水期水位居高不下。此时湖区已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日少云、高温酷暑、基本无雨,防洪工作者异常辛苦。

▼2020年8月6日,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志愿者在鄱阳县乐丰联圩体验巡堤防汛工作,李峰森摄。


科普:诊堤有方——江湖堤防抢险从入门到精通

翻开江西地方志,“鄱阳湖大水”“滨湖圩堤尽溃”“大部分圩堤漫溃”“圩堤损失殆尽”频繁出现。
▼2020年7月8日、7月9日,超历史水位下,鄱阳县问桂道圩、中洲圩先后漫溃、决口。图片摄于2020年7月17日,白圈内为决口段。
据史料,赣江东堤在清代268年中,有48年发生决口,民国期间有15年决口 [3]
滨湖圩堤情况更甚。

1949年鄱阳湖汛期达4个月,滨湖圩堤土方损失殆尽;
1954年,长江流域遭遇罕见洪水,鄱阳湖形成特大洪水,水位创历史记录。因洪水过大,滨湖圩堤几乎全部溃决,且多为漫决
永修县永三角圩、九合圩,新建二十四圩、新增圩,南昌县大包圩、集义圩,波阳县中州圩、问桂道圩,余干信河联圩、富强圩,沿江滨湖16县160万人受灾,280万亩农田绝收[8]
 
1998年,江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鄱阳湖和长江超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位长期居高不下,洪涝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损失重、时间长,为建国以来所罕见[9]
▼由于水位远超过中小圩堤的防洪标准,1998年有240座千亩以上圩堤溃决,其中5万亩圩堤3座、1至5万亩圩堤20座;此外,长江干堤九江城防堤决口 [10]
退田还湖

粮食的增产让湖区人民淡忘了洪水的可怕。
围湖造田、与水争地”,由于过度围垦,使鄱阳湖洪水调蓄能力严重衰退,埋下了洪灾的隐患。
▼2020年8月6日,抚河尾闾的红旗联圩和长乐联圩。

1998年洪水,敲响了警钟最强音。

2009年,江西省开始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措施,包括“单退”和“双退”两种退田还湖方式。

单退圩堤:退人不退田,“低水种养,高水蓄洪”。

双退圩堤:退人又退田,自然还河、还湖为水域或滩涂。

 
科普:开闸行洪——鄱阳湖单退圩的前世今生
 
到2007年,蓄洪面积基本恢复到1954年的水平,恢复面积近1174平方公里。
在2020年特大洪水中,单退圩22年来首次启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降低鄱阳湖水位25~30厘米。
▼2020年7月16日,都昌县龙潭圩开闸行洪。该县共有64条单退圩主动进洪。
▼2020年7月16日,都昌县南溪圩主动进洪。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超标准大洪水,鄱阳湖共设有康山、珠湖、方洲斜塘和黄湖4个国家规划的蓄滞洪区,承担25亿立方米的分洪任务,用于非常情况下主动进洪,吸纳超量洪水、削减洪峰。
 
科普:洪水招待所——揭密鄱阳湖蓄滞洪区
 
▼2020年7月23日,余干县康山蓄滞洪区锣鼓山附近,该区蓄滞洪量约16亿立方米,是鄱阳湖区最大的蓄滞洪区。
▼2020年7月22日,鄱阳县珠湖蓄滞洪区。左侧鄱阳湖高涨水位,图片来源@VCG
湖泰民安

1998年洪水后,在国家的支持下,江西省开始系统性的对鄱阳湖区圩堤建设,对46座重点圩堤和部分一般圩堤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高加固。
重点圩堤设计防洪标为:湖盆圩堤防御相应湖口站保证水位,五河尾闾区圩堤防御各河20年一遇洪水位。
▼科普:什么是设防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

来源:水利人生微信公众号

为推动洪水风险管理,江西省有计划地在鄱阳湖重点防洪区开展了洪水风险图编制和洪水风险动态模拟实时分析系统研发,实现了不同量级洪水风险动态推演。
▼赣东大堤新干段溃口洪水风险动态模拟图,研发: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

一系列项目实施后,鄱阳湖重点堤防等级和防洪标准得到提升,堤防质量和外观明显改观,洪水期险工险段明显减少,相应河段河道的行洪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明显增强[11]
▼下图为1998年最高水位日期和2020年最高水位后两天的淹没范围对比。2020年水位超1998年,但圩堤淹没范围明显减小,说明经大规模的水利投资建设和单退圩运用,鄱阳湖堤防应对大洪水能力进一步加强。
抵御洪水,是一场人与灾害的悬殊博弈,是对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考验。无数次的人与洪水大战,让人油然而生应对天灾的无力、心存自然的敬畏、反思行为的合理性。
堤防,抵御洪水的第一道九曲长城,是一场建设与加固的变速。数年来,江西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堤防建设,特别是1998年洪水后进行堤防除险加固,堤防自身硬实力大大增强。
随着人们治水观念和堤防建设的“双保险”加注,“人水争地”的现象不仅一去不复返,而且关键时候“舍地让水”,堤防在洪水抵御过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鄱阳湖水位正在缓慢退去,在千万抗洪大军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抗洪取得重大胜利已成定局。

我们也清晰的看到,每当水位上涨,部分圩堤险情不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严防死守,仍有个别万亩圩因超标准洪水溃决,暴露了堤防工程的短板,需要国家继续加大投入,提高设防标准,增强管理水平。


高水位下的鄱阳湖重点圩堤,
请旋转手机观看。

▼庐山市南康堤,摄于2020年7月14日。
▼湖口县双钟圩,摄于2020年7月14日。
▼鄱阳县沿河圩,摄于2020年7月23日。
▼鄱阳县最大的堤防工程——饶河联圩,摄于2020年7月22日。
▼南昌县成朱联圩,摄于2020年7月30日。
▼南昌县长乐联圩,摄于2020年8月6日。

参考文献:
[1]谭其骧,张修桂.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J].江西水利科技,1984:30-41.
[2]唐国华胡振鹏.明清时期鄱阳湖的扩展与形态演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7:123-131.
[3]胡广熙.鄱阳湖水系1841~1949年水利概况[J].长江志季刊,1988,(第3期).
[4]闵骞.鄱阳湖围垦对洪水的影响与防洪减灾对策[J].中国减灾,1998(4):3-5.
[5]朱鹤黄诗峰杨昆杨永民李蓉.鄱阳湖近五十年变迁遥感监测与分析[J].卫星应用,2019(11):29-35.
[6]黄浩智李洪任.鄱阳湖区圩堤建设回顾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14(01):67-69.
[7]胡迎建.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
[8]《江西省水利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志[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9]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志(1991 -2000)[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8.
[10]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江西省1998年防汛工作总结[J].江西水利科技1999(01):1-7.
[11]胡红,王玉丽.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建设总结[J].科技风,2019(01):214-2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