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阅读 || 张朝霞

 作家平台 2020-08-11


生活离不开阅读。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恋爱、读书、写作是人生三乐。”

阅读与心情有关。心烦气躁、坐卧不安是难以阅读下去的,这种时候,即使硬着性子读下去,也不知所云。把读书当作人生一乐,本身就是一种好性情,带着愉悦去读,心情舒畅,乐在其中。

享受阅读带来的安宁。潜心阅读时,已经摒弃纷杂烦琐,沉浸于书的世界,周遭一片宁静,只剩下看书的人和所看的书。偶尔配上轻柔的音乐,天籁之声中更衬托出祥和的静。

阅读带动思考。一段发人深省的警句,一节感同身受的感慨,一个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都能引起感慨,引发无限遐思。阅读中,时间不知不觉溜走,看似无用,却是在细水长流中厚积薄发。好多年沉寂,外人看来以为是无所事事,但只要坚持阅读,就一直在悄悄地进步,总会在适当的时机让人看到惊喜的一面。而这种惊喜的背后,是甘于清寂,执着地默默地积蓄能量。总有一天,累积的知识得以发酵,先前的零碎阅读拼接成强大的内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有准备的人。

一个常阅读的人,是一个有内容的人。一个有内容的人,不需张扬,不需用高谈阔论来掩饰内在的虚空。他在那儿,光芒由内而发,自信饱满。

执着的付出总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有的书,看不懂,或似懂非懂,但看完了,看多了,无形中好象就懂了,起码比没看过时懂得多了。潜移默化中,知识已经得到转化,个人的水平已经得到提高。

阅读量大固然好,阅读质高更难得。有人专注于一类书的阅读,甚至是一本书的钻研,深研其中,颇得要领,熟谙精髓。一路下去,往往成了一方面的专家学者。


我不算是勤快的人,但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一本《读者》,让我如痴如醉。它朴实无华,几十年风格不变,于我一直有着深深的吸引力。一期新到的《读者》,不急着看,让它放在那儿。犹如面对痴恋着而又感情已经很牢靠的恋人,不担心她跑掉又不忍心敷衍她,就是怕怠慢了她。选一个周六周日,或刚好有一小段的闲瑕时光,搬一张舒服的靠背椅,半躺在阳台,捧起它,报着虔诚和期翼。待慢慢翻开它,走进它,一股芬香迎面扑来,每一篇章都不想错过,每一篇章都不能落下。阅读中,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心驰神往,时而心潮澎湃。隽永、贴心、温暖,不时地跳出一句,强烈地敲打着心扉,好象很遥远又近在咫尺,猛然又恍然大悟:原来这种感觉,我也同样如此,只是我一直没法酣畅地表达出来。

正如作家路遥所说:写作是在燃烧自己。真正打动读者的作品,是作者燃烧了自己的激情生产出来的。一篇佳作出台,创作时的艰辛是旁人无法体会的。捧着《读者》,窗外阵阵凉风拂过,三两只鹊儿掠过树稍,啾啾往南边飞了,留下树稍头在那儿晃呀晃。泡一壶热腾腾的绿茶,在氤氲中,啜一口,慢慢地品。有时候,看完其中的一篇,或一篇中的一段,掩上杂志,凝望窗外,思绪还停留于刚刚阅过的文字,沉浸在无限的回味中。

篇章中的插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使人禁不住立刻看下去。“文苑”栏目,都是经典之作,细细品味,回味无穷;“人物”里,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凸现,真实丰满;“杂谈随感”中,警言妙句,比比皆是。走过“人世间”,被细腻、真挚团团包围,荡气回肠,直抵心灵深处。“言论”充满哲理,“漫画与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看着看着,就生出了感慨:原来可以这样写!有《读者》作伴,像夏日倚靠在沙滩边的椰树底下,像寒冬灸烤着暖暖的火炉。阅读《读者》,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方式多种多样,热衷何种生活方式无可非议。有一种生活方式叫阅读,读出真善美,读出人生的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张朝霞,女,90年代毕业于师范院校中文系。先后在雷州市党委办公室、文化、文联等部门工作。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湛江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