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梦的密码 || 钟庆作

 作家平台 2020-08-11


(1)

前年初冬,臻儿从武汉去上海参加第二届新锐力量电影短片剧本创作大赛的颁奖仪式,我刚好去上海出差,就约定在上海碰面。

那时臻儿刚上大二,课程安排紧凑,课外作业多,而他们的作业基本上就是在外面拍短片,很耗时间和精力,周末的时光都花在拍片和看电影上,有些脱不开身,但他还是软磨硬泡和导员请了一周的假。我知道他并不是冲着领奖才去的上海,而是奔着“2014麦基(上海)电影类型讲习班”去的。这个培训班很正规,,有“好莱坞编剧之神”美称的罗伯特·麦基亲临上海授课,机会千载难逢。臻儿那时的心中偶像正是罗伯特·麦基,做梦都想见到他,况且获奖的作者参加讲习班还有优惠,如此好的机会,臻儿怎会错过。

颁奖的头一天,我和臻儿有幸聆听了罗伯特·麦基与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在上海图书馆的对话讲座,题目就叫《造梦的密码》。那天我和臻儿特地起了个早,生怕错过了时间,或者落在了后面,等我们坐了几站地铁找到上海图书馆时,早就有人捷足先登了。好在还不算太晚,来听讲座的大部分都是追梦的年轻人,我和臻儿都有点小激动,等待着罗伯特·麦基登场。其实我算不上发烧友,之前对罗伯特·麦基毫无所知,只是听了臻儿的介绍后关注了他,才发现他确实无愧于“好莱坞编剧之神”的称号。等到女主持人入场介绍,麦基和任仲伦隆重登场,现场马上引起了小轰动。等大家平静下来后,麦基开始讲当前的电影市场和他的编剧生涯,重点是分享如何写剧本,最后一小时是和任仲伦对话和接受现场提问。我特别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这样一个当年七十四岁的老人,一个国际大咖,主持人特地搬了张椅子请他坐着讲课,他却十分礼貌地回绝了,一直站着、走着讲了一个多钟头,他幽默的话语时不时引发现场阵阵笑声。我特别记住了他说的这样一句话:“会讲故事的人是生活中的诗人。”他告诫那些追梦的年轻人,编剧其实是个苦差事,造梦的密码就是多看、多写,多关注、体验生活。他建议想当编剧的人每天都必须写5000字以上,还要坚持写上五年。

新锐力量电影短片剧本创作大赛的颁奖仪式第二天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说是颁奖仪式,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酒会,没有主席台,没有鲜花,颁奖嘉宾都是站着,出席仪式的人则悠闲地或坐或站,品着美酒和点心,西方与东方的文化差异可见一斑。罗伯特·麦基亲临现场为获奖者颁奖并合影留念,获奖的编剧大多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国内研究生学历,臻儿颇有感触。颁奖后罗伯特·麦基和获奖者围坐在一起,对部分剧本进行了评析。我作为艺术爱好者也全程参与了见证。那天我被现场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回想起昨天麦基的造梦的密码讲座,除了羡慕外,那天我的内心突然莫名地涌上一股伤感的情绪。

颁奖仪式结束后,“2014麦基(上海)电影类型讲习班”正式在上海图书馆开班。据臻儿说讲习班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八点,一天一个类型,课程安排得满满的,中午只有一个钟头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罗伯特·麦基亲自授课,从悬疑片讲到喜剧片,从爱情片讲到动作片。麦基讲得仔细,学员听得认真。四天下来,臻儿都感觉到有点累,让他更加敬佩年逾古稀的这个可爱的外国老头,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很少发微信朋友圈的臻儿在讲习班结束的那天破例地发了两张照片,并评论道:“与强者同行才会变得更强,收获挺大的,见到了业内的大师传奇,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前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缺点,总之还得加油努力,一直在路上!”

在回来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的风景,我一个人静静地回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聆听罗伯特·麦基《造梦的密码》的讲座,感受颁奖仪式上年轻人追梦的热情,臻儿的兴奋、激动、坚持和收获,一遍遍地在我脑海里掠过。说实话那天突然涌起的伤感其实我很清楚,那是我内心对过去虚度光阴的失落和对未来追求梦想的迷茫,同时又是我对青春和这个时代的羡慕,时下真好,年轻真好!


( 2)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我也一样,有一个梦想一直都在我脑海中,我曾经也有过造梦的冲动。而正是那几天的上海之旅又激起了我要实现儿时梦想的愿望。

我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作家。

尽管小时候生活艰辛,但我还是有自己的梦想,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过、奋斗过。从小学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尤其喜欢作文。特别是上了初中,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才发现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优美的文字,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那时我可以一字不漏地背诵全文,从此也爱上了写作文。但那时除了课本,基本上没有课外书籍和报纸,我有限的东西来自二哥的一本蓝色封面的笔记本,那里面抄满了描写四季景物的优美句子,羡慕得不行。等二哥上共大后那本笔记本就给了我,被我视为宝物。每当我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摘上一段优美的句子作为开头,这是其他同学所没有的。我的小学和初一、初二都是在村小上的,到初三的时候才转到刚刚成立的镇里的初级中学就读。参加中考后,我们班有十三人考上了县中,又同时分在高一(四)班,班上五十名学生我的中考语文成绩名列第一,自然就成为了语文科代表,但语文老师刚开始还心存疑虑。第一次的作文题目是《校园灯光》,等到第二周作文课时,语文老师对着全班同学说我的作文写得最好,不愧是语文科代表写的作文,并当作范文念了,让我心里有了满满的成就感,语文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

我爱好写作的优势在参加工作后逐渐表现出来,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有一篇短文《悔恨》在《江西日报》副刊发表,先被一同事发现,但大部分人不以为然,觉得另有其人,只有一个了解我爱好的小伙伴深信不疑,给我报了喜。我赶紧找到那张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种喜悦无以言表,这是我的处女作,报纸也一直珍藏着,后来领到八元稿费后我请小伙伴们去街上小吃了一顿。之后陆陆续续偶有文字见诸报纸,有一年我在《江西日报》发了一篇反映民情的《从甲鱼跌价说起》的杂文引起了县委宣传部的关注,年底还特别给予我奖励。我写的散文《您好,老师》不仅在全市征文中荣获第一名,还在《金融时报》“银河”副刊全文发表,当时在市(县)金融系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但不知从何时起,文学梦离我越来越远。年轻时觉得,工作上有成绩才是最主要的。为了工作上出成绩,我的业余时间完全被本职专业调研文章所占有,虽陆陆续续在地市、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也连续十年被评为先进个人,还被评为全省社联系统先进个人,专业考核在全市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在而立之年过后被组织提拔交流到邻县工作,还推荐我到中央党校参加了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班学习。工作上的得心应手和踌躇满志更让我的内心焦躁不安,其实我知道,这些都不是我最想要的。到后来整整二十多年没有动手写一篇文学上的东西,我的初心已被时间渐渐遗忘、我的作家梦悄然离去,梦想渐行渐远。

从上海回来,现实残酷无情,我仍然被繁琐的工作所困扰,不仅没有心情,还常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迟迟没有动笔,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应酬和平常琐事当中,作家梦又一次被抛到九霄云外。第二年我又变动了工作,从熟悉的岗位到了陌生的领域,不得不重新开始钻研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亲自动手,带领大学生们下基层搞调研,一年内光我分管的专业就被总局录用调研文章6篇,这是我们市分局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全省年终考核中荣获第二名。我撰写的专业论文也在国家最高刊物上评为优秀征文,同时还有两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但我内心清楚,这些都不是我最想要的,只是我的本职工作而已,我的内心仍然空荡荡的。


(3)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开始了我的写作计划,我要实现儿时的作家梦。

我重新开始了文学创作,我列了个写作提纲,把身边最熟悉的、最想写的人和事有计划地写进了散文里。刚开始只敢往微信平台上投,每每屡投屡中,反响也不错。后来试着投报纸副刊,二个月内居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五篇散文和一首小诗,后来还有一篇散文在《金融文坛》杂志发表,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刊物用稿,我的写作热情一下子被点燃起来。从不在网站上发表文章的我也注册了执手天涯网,一个月内有五篇文章被置顶并被评为精华作品。

但后面写得越多,内心越觉得浮躁,因为下笔越来越困难,感觉素材越来越少,是时候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微信中遇见了一群文友,我把业余写作坚持了下来并乐此不彼。

这些文友来自天南地北和各行各业,大家因为爱好文学走到一起。我同时加入了好几个作者群,群里人才济济,有写手,有省市作协会员,还有中国作协会员。后来偶然中我又参加了一个故事兴趣班,班里有十二名同学,有新疆内蒙的,也有南方省市的,大家都未曾谋面,但又似曾相识。我们每天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晚上八点上课,交流和点评作业。我和一位九零后的浙江美女小田“同桌”,每天互相监督和检查作业。小田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当时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儿子,同属羊,美丽大方,亲切地叫我叔,我也称她为小侄女。她爱好文学,梦想有一天成为作家。我很佩服她既要带孩子,还要抽空写作业,每次上课都积极发言,作业也完成得很好。这多少让我有点羞愧,但更多的是给了我鼓励和前进的动力。

那段时间我每天坚持写故事,上班走路在想,下班回家在想,常常一个人呆呆地构思,有时也会和臻妈讨论。我在手机上安装了笔记软件,随时随手记下所想所感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小事情。

班上的同学们相互鼓励,都成为了好朋友。群里谁发了红包,肯定是又发表了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个山东诸城的美女小芳,女儿已经上大二。她喜欢演讲、朗诵和写作,多次获山东省演讲比赛一等奖,在2000年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世纪妈妈”读书演讲比赛获全国十佳称号,同时她还是诸城旗袍会的秘书长,经常组织公益演出,我称她为“旗袍美女”。她利用自身优势还开办了播音、朗诵、演讲培训班,学员遍布青岛、潍坊周边县市。我们在微信上经常畅谈创作的感受,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相互点评、修改作品,成为了写作路上难得的知音。六月下旬我去青岛参加总局的培训,顺便休年假,臻妈放了暑假也一同前往。小芳那几天碰巧在黄岛指导某单位的演讲比赛和当评委,得知我们来青岛,特地从黄岛赶过来见了一面。第二天我还在培训,她就特地请假陪臻妈在青岛游玩了一天,让臻妈和我都十分感动。


(4)

回来后我扪心自问,自己有多久时间没完整地看过一本书了,为了对得起张兄的厚意和自己的初心,我从瑞金回来后开始静下心来读书。为了博采众长,我和臻妈又特地去新华书店买回了十几本书,晚上抽出时间看书。后来和同学们一起还参加了一个李渔《闲情偶记》的慢读班,每天晚上坚持读书两个钟头。每天早上起来看新闻,抄写《增广贤文》或《道德经》,一有时间就看《故事会》和《读者》。在那些日子里,我感觉生活是如此地充实和美好,甚至有时一天不读书、不写作,心里就会感觉到恐慌的情绪在蔓延。

那段时间我推掉了很多应酬,而我参加文学活动却多了起来,心情好了不少。微信群里只要有文学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我十分享受那种生活。那时听了几个大咖的分享受益匪浅,其中有迷蒙、于丹的讲课,还在一些文友的切身体会。无论是迷蒙的“两万个小时理论”,还是只有初中毕业用两年时间从写作门外汉到加入省作协的朵兰,还是只用半年时间就能在《知音》、《家庭》等大牌刊物发稿的小学老师花样年华,她们成功的密码都是坚持不懈!除了写还是写!

偶然有一天,我的同桌小侄女在朋友圈上发了一条消息,突然发现孩子能走路了,很是开心和惊喜。我马上点了赞,并评论道:恭喜恭喜!

其实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何曾不像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只要执着地坚持前行,终有一天能站立起来独自行走,走向远方。


( 5)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实梦想本来没有密码,即使有也明明白白地写在那里,只是有些人觉得密码过于简单,简单到视而不见,甚至怀疑,到最后弄丢了密码。而那些虔诚的人却把密码看成是十分复杂的东西,怀着敬畏之心,心无旁骛,默默耕耘,探索着、求解着密码,并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去验证。

作者简介:钟庆作,江西上犹人,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赣州市中心支局。有散文、诗歌、随笔、杂文散见于《金融文坛》、《江西日报》、《金融时报》、《劳动时报》、《赣南日报》、《赣州晚报》、《人民保险报》、《江西工人报》、《江西广播电视报》等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