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 东 散 记 || 郭扬华

 作家平台 2020-08-11


(一)

那年深秋时节,我有幸来到了沈阳。

对于东北,对于辽宁,我知之甚少,只是从历史上知道东北肃慎民族曾有过三次瀑布般的辉煌。末喝时代建都宁安的渤海国;女真时代建都阿城的大金国故都会宁府;满洲时代建都沈阳、北京的大清帝国。那每一次的激情喷溅,都是照亮中国的那种光芒,让我对莽苍苍黑油油的大东北刮目相看。

初到沈阳,人地生疏,难辨东西南北。它是肃慎的子孙们留在大东北的最后一座祖宅。他们自己给它起名叫盛京。如果渤海是春,金是夏,清就是秋。今天的沈阳整个城市仿佛是镀了一层金,从容而且成熟。一排排整齐的街道建筑隐匿在黄绿相间的色彩里,流线型的小汽车、无轨电车等各种车辆都按照限定的运行轨道行驶,秩序井然。密如蛛网的铁路线在这里交汇。沈阳这个东北的经济中心朝四面八方辐射,像个轴心,每天迎送成千上万的匆匆过客。滚滚滔滔的浑河绕城流过,默默地背着历史的沉重,直到渤海。

意外的是见到市内有建筑处就有花草,就有绿荫,就有鸟鸣。据同行讲,沈阳人已开始热爱种花养鸟、植树造林,对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十分注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他们正用智慧和汗水建设起城市的高度文明。

老天爷变脸,气温骤降,刮着大风,下起了鹅毛大雪,后来听人说这是大北赶子风和大烟泡子雪。我好久没有看见下雪了,这大团团的雪更是第一次见到,我禁不住站到窗前,让脸紧贴着玻璃,两眼直勾勾盯着那不断飘落的雪块。

踏着积雪,来到灯火斑斓处。大街上,依然车来车往穿梭如流,远远近近灯山灯海。沿街的建筑群别具风格,雪松排列有序,霓红灯、广告牌闪烁流动,雪夜下的沈阳更是分外美丽,充满魅力。进入步行街,密集的门面和五花八门的货色组成一串跳动的音符,汇入了今日沈阳的大协奏。


(二)

故宫如今已成了空宅,所有与它有关的人物都离它远去。它比龙泉府会宁府幸运的是没有被人火烧过,它距今天近,它仍然是一座城而不是遗址。它与北京故宫一样,是这个国家的故宫,是中华民族的故宫。只不过,所有的故事都退居幕后。

走进故宫,我又觉得它只是一座属于这个民族自己的宅院,没有北京故宫的庞大和复杂。我想之所以简易,是因为这还不是最后的王国,而是一个驿站。努尔哈赤把他的汗宫从新宾迁到辽阳又迁到沈阳,绝对是深思熟虑的。他扎营沈阳,就是要实现取明而代之的民族思想。中原人一惯叫四边的民族北狄南蛮东夷西戌。殊不知夷也有夷的谋略。

有位哲人说,独自在旅途,是为了倾听内心的声音。我一个人徘徊在空荡荡的大政殿里,内心突然又想起福陵昭陵上空那神灵一样的古松。它们既让我感到千秋万代的永恒,又让我感到岁月的短促。从肃慎到清王朝,历史够长,但它必须要画上一个句号。于是就有了推翻帝制的辛亥,就有了沈阳机场的一幕: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个继承人溥仪被捕。似乎是一种宿命,这个民族从这儿走出去,又从这儿走回来┅┅

出了故宫,不一会儿就进了帅府。我们从古代一下子就走到了现代,数百年的历史在这里缩成了一条小胡同。

走进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它是帅府的中院。飞檐、石狮、青砖珑石、雕梁画栋,方砖方石铺地,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在门房、墙裙上,镶有许多石雕,大都是功名利禄、富贵吉祥之类的内容。在石上、砖上、木头上还能看到被雕刻的东北农村盛产的萝卜、白菜、茄子、辣椒、高梁、谷子镶嵌在帅府的墙中。这里透露出张作霖的不安分的乡野之气和不乏纯朴的一面。

走进大青楼,我愈发感觉它是少帅的。大青楼因为高敞华贵,它的空寂就比逼仄曲折的四合院更显得落寞酸楚。少帅的办公室还是他走时的样子,桌上只是落了一层轻尘而已。我凝望着少帅的戌装英姿挂相,敬佩之情无用详述。它曾经被这个世界所指责所误会,甚至被自己所信赖的人以委婉的方式出卖和遗弃。但他直面人生,任人褒贬,毁誉由人,坦坦荡荡,始终“忘却背后,努力向前”。


(三)

天高日朗,我们驱车去看玉佛苑和千山。

玉佛苑坐落在鞍山市内东山风景区,三面环山,北面临水,青山凝翠,绿水萦回,是一块灵秀宝地。它以玉佛阁为主体,外加三洞式山门、玉带桥、荷花池、花果岛等组成。玉佛阁是一幢仿古歇山式结构,层层飞檐翘起、盖红色琉璃瓦的宏伟建筑。在青山环抱中,它显得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走进殿内,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便是世界上最大的玉佛,正面是释迦牟尼佛,背面是观音菩萨。玉佛由产自岫岩县的一块集深绿、浅绿、绿、黄白、黑蓝为一体的七彩花玉的“玉石王”琢成。

上千山的路很陡,人得在石块台阶上攀爬前行,不一会儿,我们就气喘得不行,于是就找块石头坐下,向对面山峰望去,“万壑松涛百丈涧,千峰翠影一湖莲”。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的确风光旖旎,秀美迷人,千峰之壮美像一幅无穷无尽的天然画卷展示在辽东大地上。“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清代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赞美真乃绝唱。千山的幽美,除庙宇外,还有亭、塔、碑、碣等人文景观,主要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古往今来,千山吸引了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留下无数名篇佳作、丽句雄文。

只是眼下似乎很寂寞,看不见其他行人,只有一抹抹红霞,如火如荼地独自妖娆着,秋未尽,草全凋,树叶飘落,露出几分憔悴状。偶尔见得几株红树在风中摇曳,层层赤霞,似酡似醉。

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便原道返回,快到山脚时,突然眼前一亮,人走入一片红云中,虽大多数是些小树,但枫丹叶红,令人倾倒不已。辽东的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不到四点钟,暮色渐起,而天边的云和夕阳正变幻着不可置信的色彩和图案,使得视线仿佛透了过去看见了天际,眼中竟无法视物了。


(四)

凛冽呼啸的秋风在星海广场扫荡。这是大连填海而新兴建的亚洲第一广场,面对海洋,面对那一片蔚蓝。它早已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这里有很多人在观光照相、散步、打拳,扭秧歌、跳迪士高,还有几对新人披着婚纱冻得满脸通红的在那儿摆着美丽的姿势录相。可想而知,旅游旺季,这里会是多么的壮观。

倘佯在星海广场,我想起了尼古拉也夫广场,我仿佛看到了上个世纪末,一个农历甲午的深秋时节,日本人用炮弹炸碎了曾叫青泥洼的小渔村,目睹了他们在旅顺口进行的三昼夜大屠杀,制造的两万无辜同胞惨遭杀害震惊世界的惨案,心口一阵发紧;仿佛看到俄国人又骗走了日本人,在这个布满弹坑的小渔村修建以沙皇的姓名命名的尼古拉也夫广场,然而好梦不长,日本人复仇般地从海上杀回来了,矮小的日本人这次彻底地打败了傻大的俄国人,广场被更名为大广场,还在白玉山上建造“表忠塔”,后被当地政府更名为“白玉山塔”。我还看到了这个古朴荒凉的半岛立刻花哨起来,俄式别墅和旧式洋楼鳞次栉比,布满了喧嚣的中心和寂静的海滨;仿佛看到又是深秋时节波茨坦宣言发表,盘踞四十年后的日本人一夜之间滚蛋了;仿佛看到大连旅顺后半个世纪回归发展,这个城市更加繁荣富强。

漫步大连旅顺街头,我深深感到土著文化、移民文化与殖民文化相交织,铺垫出这个城市斑驳复杂的底色。这个城市不盛产名牌,但盛产名模。他们的长辈看过俄国女人在晚会上穿的晚礼服以及貂皮大衣,看见过日本女人穿的华贵的和服和西式短裙,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太穷,无法在洋人面前抬起头,如今他们的后辈完成了他们的心愿,爱美,爱包装,已成为大连人和这座城市的风俗。举办“国际服装节”不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吗?这是否又显得这个城市太单薄了些呢?

走进辽东,只是浮光掠影、管中窥豹,认识可能是肤浅的,没能从真正意义上领悟它。但我也许还会来行走,去探寻一个个细节,去体味更深的感受。


作 者 简 介:郭扬华,男,湖北当阳市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曾服务于水利水电部门、商业银行和农业政策性银行县市支行、地市分行。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著有《国家企业个人与股票》,并与他人合作出版多部著作。作品多次参加各类赛事并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随笔集《人过四十》、《扶桑日记》、《漂泊》等。

作家平台(公众号:zjptzjpt)欢迎大家关注、来稿,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题材内容不限,来稿请附200字内作者简介、相片、微信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