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匆匆》教学实录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执教 王玲湘

下午开教研会,小毅老师分析了三单元的教材,想起好久都没有听课了,就在网上找了一节《匆匆》来听。

选《匆匆》有三个原因。第一,现在六下它被放在了习作单元,想看看,有没有人是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写法的;第二,我刚做了《匆匆》这一课的微课,分析了教材,对它充满了兴趣。我还自己给这篇文章谱了曲,唱了一唱呢,哈哈哈;第三,听过不少人上《匆匆》,何捷老师,赵昭老师,都挺不错的。想看看,还有人会怎么上。

这不,就选了王玲湘老师的这一节。

怎么说呢,它不是指向写作的;文体教学的特征比较明显;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有些遗憾。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把这个课分成了三个部分,以映衬朱自清这篇散文的结构。哈哈哈……

一、问句开课

师:今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

生:散文

师:题目叫

生:匆匆

师:真好,高年段同学已经预学了,我想问,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通过预学,什么类型的词语多?

生:叠词

师:什么类型的句子多?

生:问句

师:有没有数过,多少个?

生:11个

师:当然不是要数有多少个问句,如果你们发现了这么多问句,我想问的是,问的是什么?

生:问的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我相信你能把句子读完整。

生读

师:带到完整的句子里读。

生读: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11个问句,你为什么觉得问的是它呢?

生:因为所有的问句都是围绕它来问的。

师:有没有发现这个问句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一次在

生:开头

师:一次在

生:结尾

师:频次很重要,位置很重要。来一起问吧。

生读

板书:

问:日子

师:我记下你们的发现,你们认为问的是日子,对吧?刚才我们说了,这节课我们走进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前面学过散文吗?散文就是要和作者对话的,散文的作者写的所有文字都是他的真心话,这个问题谁问的?

生:朱自清

师:朱自清在什么情况下问的这个问题呢?让我们穿越时光,来到1922年的3月28日。

也许朱自清就像这样,他抬头看见春暖花开,他就这样看着想着。燕子去了,

生:有再来的时候

师:杨柳枯了

生:有再青的时候

师:桃花谢了

生:有再开的时候。

师生在互读一次。

师:他就这样看着想着,太阳落了

生:有再升的时候

师:月亮缺了

生:有再圆的时候

师:日子去了

生:有再回来的时候

师:嗯

生:哦,永远不会复返了

师:你为什么马上改了?

生:因为文中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就说我们的日子是永远不会复返的。

师:回到文中,多好的方法,我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燕子,杨柳,桃花都能看得见,日子呢?

生:是看不到的

师:如果这些都是有情的,那日子呢?

生:是无情的

师:把你纠正的这个词写下来。日子是无形的

生板书

师:正因为这样朱自清才提出这个问题。但是,

生读课文:聪明的……

师:朱自清也在找答案,他也在猜,也在想,是有人

生读课文: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师:如果不是,他又继续猜,继续想

生:如果不是,那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师:日子究竟去了哪里呢?他说是无形的,但是他在书上找到了答案。好啊,当然要读朱自清的文字,来请你

【点评】从文体切入,抓住这篇课文最典型的表达方式,叠词和问句,开课非常干净。我很喜欢。唯一觉得有点遗憾的地方是,在了解作者的背景的时候,我觉得还是需要请小朋友或者老师补充的。这篇文章已经快100年了。朱自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现在太遥远。所以,很需要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二、时光哪里匆匆?

1、自学,对比时间的长短

生读学习提示

师:先自己批,批完了跟同桌交流一下。

生自主学习勾画

师:日子怎么匆匆而过呢?

生: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我的日子……

师:她找的是这一句,你说说,我来记录你的发现

生:他说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觉得日子溜去得很快。

师:有补充吗?

生:没有

师:顺着这个同学想的读读,他找到的这个日子是多少?

生:八千多

师:送进句子里读读,在默默里算着

生读

师:她说了一个感觉,快。刚才你们说日子是无形的,八千多日子你们看到了吗?是什么?

生:一滴水

师:有形吗?有了。如果你要懂朱自清说什么,八千多日子就是八千多

生:天

师:这个日子很

生:长

师:时间很

生:长

师:一滴水呢?

生:很渺小

生:八千多日子虽然很长,但是在时间的流里它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

生:我觉得这一地税在时间的流里,这八千多日子就很小了。

师:很小,微不足道是吧?我们平时总说,长的比长的,大的比大的,这个日子好长呢,多少日子?

生:八千多日子。

师:可这些日子却很小,这就让我觉得日子过得很快。语言是要看的,还是要感受的,哪里的一滴水?

生:大海

师:针尖上,为什么不是头发丝上?打过针吗?

生:针尖比头发还细

师:仅仅是细吗?打过针吗?

生:打针是很疼的,针是很尖的。

师:联系生活感受到了,心是很

生:痛的

师:谢谢,掌声送给他。原来语言就要这样去品。原来句子就要这样去品啊。我们随着他算一下。八千多日子,多少年?

生:20-30年吧。

师:这个日子跨度很大,大概是24岁,朱自清那一年。如果24岁是一滴水,你今年是多大?朱自清是一滴水,你呢?

生:半滴

师:我48岁,我几滴水

生:两滴

师:我这样的普通人,一生大概有几滴水?

生:也就3、4

师:朱自清转一下头就过去了,转一下头就过去了,说明人生真是

生:短

师:人生怎么短?

生:苦短

师:小小年龄也感受到了,亲爱的同学们,是这样的。当他一回头24年就过去了,人生苦短,你一定知道他心里的感受。那是

生:也许是很悲痛的

师:也许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是痛苦的。你算了算也许就是

生:伤感

师:是的。这样想起来,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生读:八千多日子……

师:掌声可以响起来。他就把刚才的长、短、痛,那个体会到生活的感受展现出来到了。来

生齐读这部分

 2、体味生活的点滴

师:八千多日子,朱自清继续往下看,人生的每一个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呢?

生:于是洗手的时候……

师:亲爱的同学,这个日子读完了吗?谁继续往后读

生: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

师:刚才她读的是上午的部分,你读的是

生:晚上的部分

师:一个日子又怎么看见呢?只能看见太阳在转呢,而我就在茫茫然中旋转,恰恰是我的脚步,可以看出这些日子我做了哪些事儿

生快速浏览,圈画,找需要的信息

生: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

师:再缩短

生:洗手、吃饭

师:还有找到的

生:遮挽时

生:天黑时

师:这是一件事吗?

生:躺在床上时

生:睁眼时,掩着面叹息时

师:简短点

生:掩面叹息

师:他们在板书的时候,你们自由地读一读,就读这些事儿。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红色的部分

师:再来,一直读到你有发现

生齐读红色词语

师:你发现了

生:他这一天过得很快。

生:我发现时间每时每刻都在过

师:这些事

生:都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儿

生:都是很小的事儿

师:都是每天要做的一些很小的事儿,洗手要洗,吃饭要吃,我倒要问文章里你写吗?

生:写

师:老师让你选材的时候?

生:不写

师:为什么?

生:这些事情太小了,没有必要写到文章里。

师:朱自清为什么就写这些事儿?

生:这些事儿都很小,但是一天天就过去了。

师:你算一算,这些事儿大概要花多少时间?

生:很多的

师:好吧,你睡几个小时?

生:12个小时

大家笑

生:9个小时

师:也不少。把这些时间都加起来的话

生:一天也就不知不觉地过完了

师:一天也不是全部,一半多的时间就这样,在这些小事儿中,必须做的事情做

生:过完了

师:是的,每个人都要做,每天一个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你要说,当朱自清这样想过来,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他心里

生:很悲伤

师:八千多日子很惋惜,现在这个程度就更加

生:惋惜

师:也许

生:十分的悲伤

师:我们不能用更好的语词,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中,你们发现一下,有什么感受都用了什么动词,说日子过去,一起读

生读词语

师:你再读会发现

生:过去,过去,跨过,溜去,溜走

师:也有发现

生:日子会越来越快

师: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快吗?上午快,下午就更快,晚上就更快?日子会越过越快?

生:是他自己觉得日子就过得越来越快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很伤心

师:他可能很伤心,可能很

生:很急切

师: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心里很急。很焦急。这么走进去,一个日子,就在琐琐碎碎的小事中写出了惊异之感。就在不经意中写出了太快了急啊。哎呀,太阳她有脚啊,日子就这样的匆匆啊!我们把感受到的送进去,洗手的时候

生齐读后面的部分

师:我亲爱的同学们,24岁的朱自清回看8000多日子就像

生:一滴水

师:他又开始回顾每一个日子,却在

生:洗手、吃饭、默默、遮挽、睁眼、叹息

师:中过去了,此时的他那是格外的焦急,于是,亲爱的同学们,由一个日子,八千多日子,想到了什么样的日子

生:逃去如飞的日子

师:她想起人世间所有的日子,都是

生:逃去如飞

【点评】这一部分的教学有让人欣喜的地方,比如针尖上的一滴水,为什么是针尖,老师和学生给出了符合情理,而且感叹时间逝去的一种表达,非常到位。在反复的体悟中,对语言的揣摩也非常到位。但是我也觉得一直揣摩语言都是用的同样的方式推进,还是觉得有点单一。看过赵昭老师在这里的处理,他通过图像化的方式把一滴水融入到大海中,很煽情地带着孩子一遍遍地读,我还挺喜欢的,感觉时间的逝去也很直观,情感的表达也很到位。不过,如果是我来教学的话,又会怎么处理呢?没有想好。这个地方有意思。

三、问句收口

师:想到这儿,他更茫然了,在这一段中,所有所有逃去如飞的日子,他又怎么过呢?六年级的同学再次快速浏览。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

生:徘徊

师:写上,读一读

生齐读

师:日子就这样过去了,迷茫的他也问了几个问,几个问?

生:六个

师:第一次我问你们有几个问,我当然不是问你们有几个问,作者问的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好吗?大声问

生齐读问句

老师回答(这一段特别有意思,老师和小朋友现场对话的感觉很好哦)

师:你们问着问着发现了吗,朱自清的这个情感如果让你画一条线,这个情感是怎样的?

生:空中画

师:向上的是吧?那情感总是在最高处对不对?你们问出来,问的是哪一句?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我没有听出不平。心中极不平静地再读。

生读

师:我听到你强调了白白

生读

师:一起不平的问一问

生齐读

师:六年级的同学要明白,这个问其实里面就藏着回答,这是一个反问对不对?也就是说,我不能

生:白白走着一遭

师:读到这儿想想,我不能白白走一遭,他心里的声音是,偏要怎样走一回?拿起笔,如果课前你还预习了,知道了他是一个北大的博士,知道他曾经走上了五四的街头,知道他又很多理想和报复,你都可以联系这些课前的资料,你都可以联系前面的阅读,

生写

师:来吧

生:偏要留下痕迹的走一遭。

生:偏要有所保留的走一遭

师:什么意思?

生:就是要留下痕迹

师:那不叫有所保留。叫偏要有

生:有痕迹

生:偏要有作为的走一回

生:偏要有成就的走一回

生:偏要不平凡的走一回

师:我亲爱的同学们,日子不能倒回,但这么多声音就是他这个问句带给我们的。他偏要有痕迹的有意义的走一回,我想问的是,这个问,还仅仅在问日子怎么过去吗?问的是什么?

生:也许是在问,为什么我没有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师:那就是在问他

生:做了些什么,他的作为

生:问他做的一切事情

师:你们说的作为,自己做的事情,就是问他的

生:人生

师:好,请你(板书)原来百年前的朱自清日子里的追问恰恰是生命价值的追问,问吧。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学到这儿,好像都明白了。八千多日子这么走,一个人的日子这么走,逃去如飞的日子这么走。注意徘徊的徘什么旁?

生:双人旁

师:照理说,文章应该到此结束了。但恰恰有意思的是,作者的结尾又问了,问吧

生齐读

师:是的,为什么,还要问?下课的钟声响了,我想这个问题带下去,对比一下开头的问,最后一次和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我还想告诉你们,朱自清的匆匆已经翻译成20多种英文版本,不同国家的人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绵延百年还在问。除了无形化有形,有形化有情的日子的艺术,是否还有关于人生更多的思考呢?下课!

【点评】我喜欢这个结尾,留下 了思考,也对《匆匆》的主题进行了升华。不过,对于老师要求写“偏要——走一回”我有点不理解。这里写不写的意义不大。即使立马思考也能得出结论。毕竟一节课都在感悟时光匆匆,不能白白走一回啊。


冯兔子推荐:《哲学与幼童
适合人群:老师、家长

推荐理由:到了假期就想着看看轻松的东西,轻松的和小朋友有关的东西。所以读了读《哲学与幼童》。这本书怎么说呢?不是理论的,虽然理论上它是;不是故事书,虽然它推荐了很多故事书,也讲了很多小故事。它给我的启发是,孩子是值得去琢磨的。它适合对琢磨儿童感兴趣的老师、家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