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下第一、二课网络教学内容的安排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有好几个朋友问我,网络教学的课堂内容是怎么安排的,作业是如何布置的,如何检查的。

因为大家都是初步尝试,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趁着周末我就整理了一下。上一次挂出的视频是《北京的春节》第三个课时的内容。因为网络卡顿和被我不小心删掉等原因,其余的课没有视频,很抱歉啰!

  《北京的春节》4个课时  

上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常规预习:读课文,圈画生字词,生字注音组词,针对课文提问。(所有的作业使用了微信小程序“作业登记簙”来检查)

第一个15分钟

1、单元整体导入。了解这个单元要学什么(单元导读页,课文,习作)注意重难点;

2、检查预习,抽读课文;

3、反向听写。老师念词语的意思,学生写词语。

4、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第一题,梳理课文内容,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改听写错误的词语。

第二个15分钟

1、抽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写作顺序,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

2、出示微课,订正内容。明白什么叫详写,什么叫略写。

3、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体会老舍语言的特点)。除此以外,再补充抄写两个有特点的句子(其中一句是元宵节的灯),体会,感受。

第三个15分钟

1、分享交流句子,关于腊八粥的,腊八蒜的,元宵节的灯的。

2、看微课,梳理这些句子,体会感受。

3、布置作业,课后2、4题(2题是勾画、品读描写小孩儿过春节的部分,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4题是对比斯妤的《除夕》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第四个15分钟

1、分享交流课后第四题。学习对比文段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2、交流分享,体会孩子们过春节的快乐。

3、布置作业,阅读丰子恺的《过年》,和老舍的进行对比。写自己的春节小片段。

 《腊八粥》3个课时  

第一个15分钟

1、抽读课文,读边边想,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线索来写的?

2、理清主要内容,谁干了什么事儿?

3、抓关键词,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爱粥、等粥、喝粥)

4、布置作业:再次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八儿馋嘴的句子;勾画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批注自己读后的感受。

第二个15分钟

1、交流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腊八粥的材料丰富、香味浓郁;

2、聚焦2-8自然段,体会八儿的馋样儿。关注动作、语言、神态、标点和句式特点。

3、布置作业:完成小练笔。

第三个15分钟

1、分享作业,小练笔。体会腊八粥的美味。

2、聚焦9、13、15自然段,一边体会八儿的馋样儿,一边感受腊八粥的美味。聚焦课后第三题。

3、完成课后第二题,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



冯兔子推荐:《蔡志忠典藏国学漫画系列

推荐理由:如果说,有哪一套书一直陪着我长大,一定是蔡志忠的国学漫画。我在书桌上放一本《孔子》,床头边摆一本《庄子》;失意时读一下《禅》,得意时读一读《世说新语》。呀呼,妙啊!你可以通过这个有趣的老头学到养生的知识,学到处世的本领,还可以学习绘画呢!我没事儿的时候都会翻翻,搞得海宝同学也爱上了读书,漫画和蔡志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