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桥南,我可爱的家乡!

 渭南文坛 2020-08-12

作者简介

李正华,1944年出生,渭南市临渭区长寿塬桥南镇人,中共党员,经济师,渭南市白居易唐文化研究会会员。1961年毕业于渭南县第五初级中学。回村后任生产队会计、大队党支部书记,1979年到桥南镇政府企业办任主任30年。对文学是一种乐趣和爱好。处女座丛书《桥南——神奇的热土》。


桥南位居秦岭北麓,境内山峰起伏,河溪交汇,沟壑纵横,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气候历来被当地人称为“离山十里阴”,实质上就是“小区域气候特点”,宜长禾稼,素有“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稔塬(长寿塬)”之说。


秦岭山地:
东起箭峪东山梁与华州区(华县)相接,西至花园的箭坡与阳郭接连,南至秦岭主山梁与监田相接,北至秦岭山系北麓,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1万亩。箭峪岭最高,海拔2449米。秦岭山地主产木材、药材、材果。山势高峻,岭脊狭窄,陡崖峭壁,沟壑纵横,源短流急,岩石裸露,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洪积锥等地貌很普遍。

箭峪岭:因山脊上多长箭竹,又名竹山,亦称箭峪岭。峪长35公里,是南通蓝田县坝源乡的唯一便道。


塔 山:
山上原有七个塔,又名七星山。山上草木甚多,北有“鸡上架”,南有“瘦驴岭”。1928年渭华起义时,渭南县委以此为据点,发动渭华起义,同年国民党军队打到此山后,将塔和庙宇全部拆毁。

清明山:又名龙正山,位于寺峪口村南。山上松柏苍翠,竹林环绕,山顶方平,面积3亩,有古庙遗址。1943年,国民党修陇海铁路宝鸡段时,将山上很多松柏树砍伐做枕木用。

半截山:灵台山西,山上原来有庙,祀蚕神。


奓峪山:
又名大峪山。

凤凰山:天留村南,因山势走向正南,周围诸山均向此山倾斜、延伸,形似百鸟朝凤。

小峪山:大峪山西。

升子山:凤凰山西,形似量器升子而得名。

天留山:天留村南,1993年11月23日,原天留山插队知青李文义携家带口,全身心地投入了开发天留山的宏伟事业。2002年,渭南市林业局渭林发[2002] 14号文同意在天留山建立渭南天留山森林公园。


秀龙山:
小峪寺村南小峪内。2005年苏刚民、张兴民、张茂堂等10人合股成立了“秀龙山天然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元象山:即二郎山。奓峪后山,是座名山。自古以来,流传一种气象谚语:“二郎山戴帽,长工睡觉。”意思是二郎山顶云雾缭绕,天就要下雨了。“象山雨霁”为渭南八景之首。

灵台寺山:位于寺峪,山体形似一条巨龙延伸到峪外而很有灵气。山上原有寺庙一座,历史上很有名气。

任家山:因山下有任家村而得名。

黄狗峪:位于花园南。长约25公里,有9沟、2岔、2湾、2庙、2池。

马鞍岭:在黄狗峪口西南,以形似马鞍得名。


五渠沟:
在花园西南,1969年修有水库。

寺 峪:灵台山座位之峪道,以灵台山寺庙而得名。

葫芦峪:在黑掌峪东。

黑掌峪:在清明山东相近处。

箭 峪:又名竹峪,是桥南诸峪中最大者。1969——1974年全县人民在峪口修成峪水库。发挥了一定的灌溉作用,现蓄、防洪,并为渭南市供水。

这些峪由于长期山洪冲积,形成相互交错的扇形裙地貌。包括箭峪、十甲、黑张口、杨魏、寺峪口、段李、时家、桥南、西山口、畅家、清水河、阶子、庙底、花园、岭西、大寺、烟村,是发展果林的主要地区。


河流:
清水河、奓峪河、箭峪河。这三条河流很有自然风趣,其特点是两个分明。一是清水河与桥南、阳郭交界处的稠水河在取名上的分明,清水河由于源头植被覆盖率好而水清,故名司仪为清水河,而稠水河源头水土流失严重,水的颜色历来就是土红色(泥土含量高,地方语成为稠),顾名思义为稠水河。二是大小河溪的归流方向分明,镇政府机关所在地为分水岭,镇东流归赤水河,镇细流归沋河。

深谷大川:花园川和曹峪川直接相连,是沋河川的上沿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宜种水稻。川内林木茂盛,果园、竹林、芋园甚多,春季桃、杏、苹果花盛开时,风景宜人,被誉为“花果川”。杨峪川,镇东北方向杨魏村所在地。以其独特的水乡色彩,被誉为“小江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