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一代人的记忆:那时候过年真难

 渭南文坛 2020-08-12

         进入腊月就是年,在那个匮乏物质,买布凭票,买肉凭票的年代,乡下人,大都是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腊月开始忙的拆洗棉衣、棉被,很少有人做新衣穿。

点击上方 收听

我家底子本来就薄 ,加上男孩多饭量大,靠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尽管母亲为了能多挣几个工分,吃苦耐劳,每天干的是男体力活,可家里五口人张着嘴等吃,靠母亲一个人 挣工份再努力,还是改变不了穷曰子。

年年过年盼生产队能分点钱,可盼到最后还是“透支户”消息,不仅分不到一分钱,还得倒贴生产队里的。无论母亲再想改变穷曰子,到年底还是白辛劳一年。

分不到钱,母亲拿什么给我们兄妹买布做新衣服。还好母亲在村里有个好朋友,也就是我的婶婶。婶婶的哥哥在西安一家工厂当工人,常常把他家孩子的旧衣服和不穿的工作服送给婶婶,可婶婶家的孩子小,穿不了这些衣服。婶婶就把这些衣服,送给我和哥哥们穿。

记得那年二哥已是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了,眼看着马上要过年了,二哥就是没能有一件外套,能罩在破旧的棉袄上面出门穿。母亲便和婶婶商量,借叔那件蓝色工作服外套,去舅舅家走亲戚穿。

初二一大早,二哥就去叔叔家借来那件工作服外套。拿回家就高兴穿在身上,二哥穿上这件外套还真的蛮好看的 ,人也精神多了。三哥有点嫉妒 ,可没说出来,因为自己个子小,没法能穿那件外套。母亲收拾好馍笼子,带着我们去舅舅家出门(塬上人把拜年叫出门),母亲在路上一遍一遍叮咛着我那个爱调皮捣蛋的三哥,到舅舅家一定记得别说,你二哥的外套是借别人的。一路上,三哥都乖乖的答应着母亲,妈我不说,说出去怕人家知道了笑话二哥。

走进舅舅家门 ,可我那个调皮的三哥,也不知是谁惹恼了他,偏偏在一屋子人正吃饭时,撕着嗓子大声喊着:“大哥的外套是借别人家的,大哥的外套是借别人的……”,母亲在一旁气的脸都发青。本来舅舅当初就不同意,母亲嫁给丧了妻子,还带了个正吃奶儿子的父亲,家里成分又不好,日子穷的叮当响,为这事舅舅一直怄气,都不愿进我家门。三哥这么一喊,让好强的母亲真是丢尽了脸面。还惹得一群表姊妹满院子的着:“羞 、羞、 羞二哥可外套还是借人的”, 围着二哥喊个不停,二哥一气之下脱掉外套再也不穿了。

可细细想想,三哥那年才十岁本来性格就调皮,那懂得一句实话,能让母亲和二哥在亲人面前抬不起头。

其实,在那个一贫如洗的年代,借衣出门也是常有之事。只是母亲和舅舅之间本来有隔阂 ,三哥这么一闹腾,让舅舅更瞧不起我们, 怎能让母亲能不生气。

经过上次借衣尴尬事后,每年正月初二去舅舅出门之前,母亲都会费尽心思,把我和哥几个仔仔细细,收拾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才去出门。

 借外套过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每每到过年时,都会想起父母亲曾经的艰难岁月。

如今,生活条件一家比一家好,别说过年过节买新衣服,可以说是每天都在穿着新衣服。以前的苦日子讲给孩子们听, 她们都不大相信 。这可是我们几代人,亲身经历过的艰难岁月。

作者简介

岁月如歌,本名张会养,渭南长寿塬人,临渭区作协会员。热爱文学,酷爱诗歌,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用诗歌陪伴着退休生活!作品曾发表于诸多微信平台,发表作品百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