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利红| 我教儿子写日记系列(3):读文字还是画面?

 小诗余味 2020-08-12




我教儿子写日记系列(3):读文字还是画面?


1.文字与画面


《中华读书报》一篇文章说的是,多才多艺的李安导演,他觉得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作品实在太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他拍电影的时候都不知道找谁来演这个角色,他说简直不知道人家的笔触是怎样把这个东西写出来的。


优秀如李安这样的导演,面对优秀的文字都是这样的无能为力!


好的文字,电影、电视是没有办法把它完全表达出来的。


记得孩子上一年级时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岳老师说:“要让孩子多读书,别看孩子现在能考个一百分,九十多分,没用的,多读书,才有用。”孩子在低年级时成绩九十多分都很普遍,所以家长不必沾沾自喜,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读书的习惯。


读书是阅读文字,看电视是阅读画面。


读书可以扩大孩子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


同时会让孩子在读书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另外,读书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如果是阅读文字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如果是看电视,一千个人心中就只有一个林黛玉,那就是陈晓旭,所以看电视最能扼杀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没有想象力,何谈创造力,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真正发挥了大脑的潜能,而且是无限潜能。



2.读书读什么?


生命有限,要读就读经典。


唐宋八大家都是从《孟子》中浸淫出来的。


《易经》、《道德经》、《诗经》、《论语》、《孟子》……越是接近源头的经典,越是有营养价值。



可是这些书由于时代久远,语言晦涩难懂,孩子们并不爱读。如果强迫孩子去读这些他们不爱读的书,反而让他们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得不偿失。


我家儿子喜欢古今中外名家的儿童文学;也喜欢杨红樱、伍美珍、杨鹏等人的儿童文学;喜欢漫画、科普等;甚至喜欢《物理的未来》、《元素的盛宴》、《时间简史》等这些很抽象的书。喜欢《三体》是因为同学们都在谈,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在网上购买之后,读得入了迷,还三番五次地推荐给我读。我一读,发现我有一半内容都看不懂。


把孩子带到图书馆,好书任孩子自己挑,他的阅读他做主。四大名著,可以先从少年版的入手。


3.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给孩子含蓄的心理暗示


记得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我们家就开始了重新布局,电视搬到了卧室,客厅布置成了书房。这样,孩子一进家门,扑面而来的是家里的书香气,给孩子以心理暗示。


这种心理暗示很含蓄。


心理暗示是愈含蓄愈好,比命令,说教强一百倍。


现在,有的家长嫌孩子烦的时候,直接扔给孩子一个手机。让手机成为孩子的玩伴,对孩子的视力不好,导致孩子玩手机上瘾,也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


(2)家长陪读


我家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之前,晚上我几乎没看过电视。一年级的时候陪孩子读书,孩子小,不认识字,只认拼音,读书像挤豆一样,半天挤出一个字。我就搂着他,和他挤在一个板凳上,一起和他往外挤豆。现在想想,那时的时光真好。


放寒假了,是读书的最好时光,陪孩子旅游之后,就少看些电影,多读些书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气质厚重。


经常会听专家讲座说:“某某同学,经过某某事,从此以后……”别信这样的神话,教育是慢的艺术,十年磨一剑,重在平时的点滴,从幼儿就开始。


读书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的作用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我相信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绝对有好处。


读文字还是画面?

 

在孩子小的时候,大多取决于家长的选择。


图片:网络

部分往期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