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点亮生活】 假如中国的古村落是本书

 小诗余味 2020-08-12
【写作点亮生活】


追逐晨风| 假如中国的古村落是本书



假如中国的古村落是本书,它可以称作一部百科全书,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进入新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相当惊人的,智人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等已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讲到,战争,瘟疫,饥荒不再是人类的主要议题,智人关心的新议题是长生不老和生理机能上的所谓幸福快乐。经济发展是人类亘古不变追求的主题,自然,城市也就成了我们所关注的重心而农村则被人类逐渐淡忘。


然而,古人的智慧也许并不比今人差。中国自古就是很有文化的国度,我想这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中国古村落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中国古村落是一本最全面的传统文化教材。


中国古村落在建筑布局上特别讲究风水,讲求天人合一。这正是依据了《易经》里的学术。如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整个村庄布局按“八阵图”样式布置;浙江武义愈源村被称为太极星象村,整个村子布局如一个巨型太极图;安徽黄山石家村被称为棋盘上的村庄,整个村庄布局如棋盘。这些布局的玄机至今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人都遵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依山傍水,安全防卫,才给村子带来了灵性,使后人安定富裕,人才辈出。


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


中国古村落在建筑格局上还特别讲究长尊有序,一个大家族能够和谐共处,相互协作。通常每家的院落都有正堂,其次是各自的卧房,长幼有序,相互尊重,分工协作。这些正是儒家思想里仁、仪、礼、智、孝的体现。当然也与我们现在一致倡导的尊老爱幼,团队协作不谋而合。


中国古村落建筑对艺术的追求也绝不亚于现代建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也不例外,从各地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来看,无处不体现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如院落墙壁上、庙宇、祠堂、牌坊上的雕刻绘画艺术,南方小型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安徽贵州一代的土楼建筑以及陕北的窑洞建筑,都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客家土楼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乡村的耕读文化非常盛行,许多古村落都有书院,并且建在村子的中心地段,如浙江温州永嘉苍坡村,就是典型的耕读文化村落,这也是儒家思想里“复归返自然”的一种崇高的生活境界。可见当时农村不止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田生活,对文化教育也已经非常重视。


同时,中国的许多古村落中心地段都建有戏台,可见当时的戏曲文化在农村已经非常盛行。只可惜现在许多地方没有传承下来。


中国古村落更是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一手资料。如一些典型的古山寨,氏族村落,都是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地势偏僻,与现代文明接触较少,基本保持着原有的生活状态,这对于我们探究和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提供了更直接的资料。如四川木里利家则至今还保持着母系氏族的生活方式。


四川木里利家神秘的母系氏族葬礼


中国古村落大多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他们懂得尊重自然,把自然美景合理利用,把建筑与自然景观想互融合,构造出完美的生态环境。不像我们现在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疯狂破坏自然,等到环境变得千疮百孔才想起来去治理。这难道不是我们该反思的吗?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人类不再被战争,饥荒,瘟疫所困扰,就开始追求长生不来幸福快乐,这些虽然可以通过科技和生化技术实现,但真正意义的幸福快乐还得依靠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这就使得人们的精神追求更加重要。我们现在总爱说,生活不只有车有房,有钱,还得有诗和远方。也许中国古村落就是你想要的诗与远方。当你烦腻了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和人造灯光,你可以走进接地气的中国古村落,体验返璞归真的烟火生活。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个人既期待又恐慌,因为说不定那一天,哪个行业就会消失,说不定哪个人哪天就会失业,可无论如何,文化艺术行业不会消失,人们对美对艺术的追求是不会消失的,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那么中国古村落这本厚重的文化宝典请你一定不要丢失。


黄陂区王家河街罗家岗村罗家岗湾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都涌入城市,农村大多是一副凄凉破败的景象,一些城市近郊的村庄更是为了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变的面目全非。这让许多游子有了“回不去的家乡”的心痛与感伤。自古就有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习俗,我们的那些先辈们正是不忘家乡,不忘根,才有了遍布全国的那些文明古村落。可是今天的我们甚至无法保护祖先留下的根基,就连一棵棵见证历史的古树都可能被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挖走。没有了家乡,我们就成了无根漂流的野魂,心灵再也无处安放。


阳新县浮屠镇李山下村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永久去保护,时不时为他擦去灰尘,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我们可以为他注入新的文明,插入新的图画,把他传承给我们的子子孙孙。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我们可以时不时拿来读一读,让我们的心灵可以永久安放。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请让我们永久珍藏。


五峰土家自治县采花乡栗子坪村


微信公众号:写作点亮生活,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配图: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