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

 小诗余味 2020-08-12


一定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
作者:张利红


前几天去一所小学听课,一节数学,一节书法。两节课都是随堂课,没有作假,也没有过分地修饰,就是平常上课的样子。


两位老师都很年轻,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新任教师,优点很多,但是我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讲课按教案走,无视课堂出现的小意外。


例如,那位数学老师在讲了一道例题之后问:“大家懂不懂啊?”


有些同学说:“懂。”(有些是随声附和,不一定就真懂。)


有些同学默不作声。(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太懂。)


中间一排有一位小女生说:“不懂。”


老师的回应是:“不懂的话,下课去我办公室问我啊。”然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有一个同学说她不懂,这正是一个教育契机。


不怕学生说不懂,就怕学生不懂装懂做题时一味地模仿。既然学生说不懂了,老师就应该停下来,让她说说是哪里不懂。然后可以让懂的同学说一下思路,由懂的同学来说,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因为他们的知识背景相似,语言接近。这样既帮助了不懂的同学,又让懂的同学重新整理了思路,锻炼了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懂的同学也不一定就能说得很完善,此时就需要老师的引领了。


判断学生懂不懂,不能只听学生自己说懂了,也不能看学生会不会做题,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能够说清思路,能够说清为什么这么做。



听书法课时,老师在讲到“悬针竖”的时候问:“同学们在哪些字里见过悬针竖呢?”


“丰”一个同学回答。


老师听而不闻,接着讲悬针竖通常出现在一个字的最后一个笔画是竖的情况下。例如,“中”,“年”,“丰”等。


其实,刚才那个同学早就说过“丰”了。老师没有停下来追问一句:“为什么是丰呢?”而是按照教案的思路继续讲授,错过了一次把讲授灌输变成自主探究的好机会。


新任教师太注重课堂上的自我表达了,太爱表现自己清晰的思路,太爱在课堂上大放异彩了。殊不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精彩,教师才会真的精彩!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


学习的本质就是与现实对质,与他人对质,与自己对质。学习就是自我发问,自我表达。


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要给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灌输……灌输得再好都不行!


必要时,教师还要和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让我想起上一次听课,也是一节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后,下来巡视。看了一个学生的摇摇头,又看了一个学生的皱皱眉,看了好几个都不对,又看了一个,老师很满意,让他去黑板上板演正确的式子。


我旁边的同学,写的式子是错的,她是真不懂,就这样她稀里糊涂地照着黑板把正确答案抄了。


学生出错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应当让出错的学生板演。


上课不是走马观花,教案不是剧本,课堂没有彩排,越是意外越是教育契机,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契机能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作者简介:张利红 获嘉县教师进修学校中专高级讲师,爱好写作,微信号:13937305746,自营公众号“写作点亮生活”,欢迎关注。


编辑微信:13937305746,欢迎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