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诗:山

 小诗余味 2020-08-12



文/张利红


担起日月
让星星般稠密的日子来爬


永远沉默
像一头老牛,低着头


灿烂让给桃花
让小草也来爬


留不住河流
就把身上的雨雪源源相送


头脑风暴:让笔飞


中诗歌在注重意象的凝练性同时,又十分注重意象的丰富性。
在这方面,将汉诗歌与同样重视意象、然而更注重意象的单纯性而非丰富性的日诗歌作一对比,也许是不无启示意义的。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是一首在中和日都非常有名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表现周围的环境时,诗人精心选择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意象,它们大都是一些表现秋天和夜晚景色的典型意象。
诗人将它们组合到一起以后,有效地传达出了诗人周围的环境,以及它在诗人心头引起的反应,构成了一种适于表现旅情客愁的氛围。
只是在这种氛围被完成了之后,诗人才引出了对于此诗最为重要的“夜半钟声”的意象。
这一意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钟声唯有夜半才传得更远,听得更切;而对于满怀旅情客愁的游子来说,也正是这传得更远、听得更切的“夜半钟声”,才更能衬托出他的旅途的寂寞与客愁的难耐。
此诗如果缺乏了这一主要意象,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灵魂;然而,如果没有前面几个典型的秋天与夜晚意象的烘托,那么这一主要意象也就不会显得那么情韵悠远。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种意象的凝练性与丰富性的完美结合,它没有旁枝杂叶的细节铺陈,却又显得意蕴丰富而笔墨浓酣。
不过,类似的“夜半钟声”的意象,在日诗人的笔下,却会有迥然不同的表现。他们会只表现这一主要意象,而不表现其周围的环境。
比如在松风的一首俳句中,诗人是这样表现夜半钟声的:“除夜の鐘もっともちかき相国寺”(除夕相国寺,钟声传更近)。
日的风习,除夕午夜要聆听钟声,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时候从寺院里传来的钟声,自然比平时听得更为真切。这首俳句想要表现的,正是这么一种意境。
当然,这里的夜半钟声与旅情客愁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在敏锐地捕捉夜半钟声给人的微妙感受方面,这首俳句与张继的诗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在此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在张继的诗中,夜半钟声是在若干秋天和夜晚意象的烘托下出现的;而在这首俳句中,夜半钟声却是单独出现的。
相比之下,张继的诗表现出了一种丰富的美,而松风的俳句则呈现出了一种单纯的美。
当人们把中诗歌与西方诗歌进行对比时,他们更多地看到了中诗歌的意象的凝练性;当人们把中诗歌与日诗歌进行对比时,他们更多地看到了中诗歌的意象的丰富性。
其实中诗歌的意象正同时具有这两种特色。
来源:
书名:诗歌——智慧的水珠
作者:邵毅平




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的小诗,均不影响在其它公众号里原创发布。
因为小诗字数少和其它文字再组合后,就又能原创发布了。
因小诗字数少,不足300字,所以配上“摘抄”,才能声明原创。不过,摘抄的内容均为干货,值得一览哟。


张利红:海东青·诗僧现代诗讲学班学员,喜欢把爱与美与悟写进文字,化成诗行。尤其喜欢微诗,一粒沙里雕世界。
微信号:13937305746
昵称:若水诗心
公众号:写作点亮生活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欢迎留言,转发,分享,关注!
投稿微信:13937305746,或直接投到公众号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