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41 草根研究不是“梦”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书名:《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 我的专业成长手记》

作者:刘波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草根研究不是“梦”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吸引阅读的,翻阅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刘波老师头两年的教师之路和我惊人的相似,我觉得这就是我。踏上工作岗位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来,我一直忙碌于幼儿园各项大大小小的杂事之中。唯独有一件事,我一直坚持,就是做科研。

追梦篇:展望 扬帆 起航


刘波老师说,“草根研究”是属于教师个人的研究,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没有名分的“草根研究”。2015年的新教师选岗,都是乡镇幼儿园的名额,我选择了离我家最近的履坦镇中心幼儿园。当时,这所幼儿园算上我总共只有4名正式老师(在我来之前,幼儿园只有园长和支教教师两名正式老师),其余全部为代课老师,老师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我是全日制本科毕业,在幼儿园里学历最高,加之我自己本身就喜欢阅读、做研究,我就暗自下决定把自己未来的目标定位为教科研教师。

于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就积极投入到“草根研究”中,也因此有幸挖到了专业成长的第一桶金。当时的我,和刘波老师一样没有指导老师,一切全靠自己摸索。我进行的第一项研究就是对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组织状况的调研。由于自己是应届毕业生,第一个学期幼儿园给我安排副班主任的工作,工作量相对于班主任来说小一些,我也因此有自己的一小部分时间去各个班级观摩学习。我采用的是最通俗简单的观察法,一走进教室就开始观察、做记录。从观察,到记录的统计分析,再到调查报告的撰写,这项“自找”的研究,我花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

这项研究让我静下心来观察与记录、统计与分析、评价与反思。通过一个学期对我园各班级一日活动的观察,我发现我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组织和实施存在“时间安排死板,消极等待现象严重”、“集体行动多,教师指令性语言多”、“过渡形式单一乏味,欠缺教育意识”这三个问题,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经历了调查研究的全过程,我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状况有了清醒的认识,为自己提高保教行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帮助。

2016年5月6日,这篇《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调查报告在2016年武义县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中的第一名,此后还获得金华市第十届教育科研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这样的获奖,对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第一次撰写教科研成果的新教师来说,多有激励价值呀!

回看当初,这份研究报告并不完美,获得的那两个奖项也不算很高,但对于我的研究经历来说弥足珍贵,它打开了我的教科研之路,让我踏上了“边教学 边研究”的康庄大道,鼓舞我在实践中把工作当研究来做,逐步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它是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见证,是“草根研究”的起点。

筑梦篇:耕耘 融合 前进


虽然有过一些在大学做过课题的经验,但学生时代的自己还不够勤奋,作为课题组成员的我没有积极主动地与课题指导老师多交流沟通,失去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作为幼儿园仅有的四名正式老师之一,我接受了园长让我申报县级课题的任务。当自己一个人要承担一个县级课题的时候,我变得很迷茫。从课题组成员变成课题的主人,要对课题进行规划,开展完全属于自己的研究,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研究,不知道怎么样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前方存在着很多的未知和挑战。

幸运的是,2016年3月底,我有幸代表我园市级课题组参加金华市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会上有幸结识金华市各地教科研的领头人,聆听金华市教育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东阳市白云初中、金华市东苑小学等专家的讲座、开题报告,获益良多。对于教师来说,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对自己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这一次的外出学习,为我的课题之路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我好像得到了“武功秘籍”一般,对课题的设计、实施、总结、评价这一至上而下的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回家后,我立马找出我的课题开题报告,发现我的课题也存在着专家们说的切入口太大、缺乏有效的统计和分析、关键词割裂、研究方法不合适等问题。于是,我借助了专家的一些方法,立马阅读我订阅的《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专业刊物,在知网上搜索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幼儿园里开展班级环境创设状况的调查,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自己关着门瞎捉摸、瞎研究。多亏了市里的培训,我在专家的建议下调整研究方向,走准研究路子,2016年10月,我的第一个县级课题顺利结题,自身也成长了许多。

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出版的《异类》一书中提到:想要出类拔萃,至少要努力10000小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1万小时定律。对教师的研究而言,如果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话题持续关注,往往会有很大的收获。对此,我也深有体会。2016年6月,我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面前,绝大多数国人都是蒙童,我也不例外。

2014年,教育部引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却遗漏了幼儿园。在我还没有参加工作之前,传统文化就被列为我园一门独立的课程,课程内容无非就是《弟子规》、《三字经》、成语故事、古诗、传统节日一类。传统文化进校园本是好事,可我渐渐发现,我园开展传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把“五一”、“国庆”、“元旦”等节日错认为传统节日,机械地让孩子背诵古诗、《三字经》等内容,重知识的传授轻体验……在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园的绝大多数老师中专毕业,自身传统文化修养非常有限,也不知道该怎么“教”。

2016年6月,幼儿园工作重新分配,我被安排分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我暗自庆喜,纯知识为主的传授性传统文化课程可以在我这里结束。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倾听百家意见,寻找适合放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内容。幼儿的学习注重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于是我在课程安排中融入水墨画、十二生肖、谜语、剪纸、风筝、象棋、茶、民间游戏等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将课程与幼儿园的活动联系起来。三月展开首届亲子风筝节,让幼儿和家长合作制作风筝并放飞;五月展开立夏活动,亲子画蛋、秤人,幼儿斗蛋、吃豌豆饭;一月展开春节活动,亲子阅读有关于年的绘本、剪窗花、挂红灯笼、吃团圆饭、买年货,教师带幼儿认识挂历、学唱《十二生肖儿歌》、制作“爆竹”……教师觉得容易“教”,孩子们“学”的有趣,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激情,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2017年2月,我的县级课题《乡镇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顺利立项;2017年5月,关于传统节日的研究成果获得武义县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17年6月,《乡镇幼儿园传统节日“初体验”》这一研究成果又获得金华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仅仅一年的时间,我的传统文化研究之路渐渐开花,也算是对我坚持这一领域研究的鼓励。我,有收获了。

圆梦篇:回首 遇见 期待


在这两年中,研究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回首三年规划生涯,第一年的目标是争取论文得奖,结果我有两篇论文获得武义县二等奖,一篇论文获得金华市三等奖,主持一个县级课题。于是我给自己第二年定的目标是争取论文获得武义县一等奖,金华市二等奖,课题金华市立项。金华市课题没有立项,但论文的成果超过预期,共四篇论文获得市级奖项,两篇论文获得县级奖项,其中两篇获得金华市一等奖、一篇获得武义县一等奖,还有一篇文章在《武义师训》上发表。

这些荣誉,让园长和同事都对我科研能力肯定。但我深知得奖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止,反而更激励我精益求精。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充分利用,制定自己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自己的学年和近三年发展目标,学习刘波老师,不仅读专业书籍,还要博览群书;多写文章向杂志、报刊等投稿;积极参与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和教坛新秀等各种教学比武,扩大我的专业影响力……

刘波老师说:研究型教师首先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大家各有特长,又各管一方,相互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值得互相学习,拓展自身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其次要向专家学习。专家就是“巨人”,站得高、看的远,可以指明前进的方向,在学术方面会有很好的提升,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在精神世界和人文世界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再次,要向书本和新媒体学习,借助阅读,寻找答案,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越聪明,在表达思想或做出选择的时候,声音就越有力量。

草根研究让我经常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美梦成真”的快乐。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要成为一个“心中有梦”的教师,舍得为自己投资,让学习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让自己永远处在发展的状态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专业化的教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把更多的“梦”变成现实。

文:武义县履坦镇中心幼儿园 余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