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届"我的教育故事"读书征文选登之29 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读《透视孩子的心理世界》有感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但无论是哪个身份,我都发自内心地希望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不是专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难题,因此,在工作之余,我常常阅读各类书籍,希望从书籍中寻找更为科学的教育方式,也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孩子,了解教育。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有幸读到了《透视孩子的心理世界》这本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教育案例让我不断想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曾让我棘手的难题似乎一下子有了答案。

该书一共有五辑,分别为: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期望,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技巧,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管教,教育孩子前先勇于教育自己,与孩子一同面对成长的烦恼。每一辑中的教育案例都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我的教育之窗,带我走进更多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习更为智慧的教育方法。第三辑中有一篇文章,题为“爱不是宠溺,而是教会孩子独立”,看了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因为在教育工作中,我看到了太多被家长宠溺的孩子,小辉就是其中一个。

1

我的小烦恼·小辉

小辉升三年级时,我成了他的班主任,中等个子,性格开朗。虽是个男孩,但皮肤白皙。开学第一天,小辉给我的印象不错,是个干净清爽的孩子。然而,没过几天,小辉的各种习惯开始慢慢暴露出来,成了我管理班级的头号烦恼。

1. 烦恼一:小邋遢

开学才过一周,小辉就成了我的头号关注对象,原因是他给我们班的卫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刚大扫除完,小辉的桌下就有垃圾出现。每次我进教室上课,小辉的桌上凌乱地堆放着各种书本文具,桌下照样也有各种小物品、甚至水杯。当大家已经准备好上课的书本时,他要在自己的课桌和书包里翻找半天。“邋遢”的小辉着实让我头疼不已。

2. 烦恼二:小糊涂

“小辉,你的作业呢?”“我忘记带了。”

“小辉,你的家校为什么只抄了2条?”“我漏抄了。”

“小辉,你的告家长书回执呢?”“我弄丢了。”

“小辉,你的试卷呢?”“我找不到了。”

......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这样的对话频繁地出现。“迷糊”的小辉不断地有作业忘带、试卷弄丢、本子找不到等丢三落四的问题出现。

3. 烦恼三:小任性

除了有点邋遢和迷糊,小辉还有点小任性。有一次吃中饭,他一口没吃就把饭菜全倒掉了,我急忙询问原因,他淡淡地回答:“没心情,不想吃。”不管如何劝说,小辉就是一口不吃。还有一次,小辉看到同学买了一本新故事书,他很喜欢,没经过人家同意就直接拿走看了。我问他时,他还一脸不屑地说:“我想看就拿了呀,看一下也不行吗?”

这就是我的小烦恼小辉,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经常忘东忘西、偶尔很任性。与小辉进行了多次谈话和沟通,但效果甚微。我决定进一步了解小辉,找找背后的原因。于是,我联系了小辉的家长,并邀请小辉妈妈来学校聊一聊。在与小辉妈妈交谈的过程中,我才了解到,小辉在家里是个宠儿。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非常宠爱小辉,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干过任何家务。小辉想要什么,家长基本上都会满足他。家里到处都是小辉的玩具,但他从不知道自己整理,每天做完作业后书包都是妈妈帮着整理的。

与小辉妈妈沟通之后,我终于明白小辉为什么会有这些“坏”习惯了。父母的过度溺爱让小辉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养成了任性骄纵的性格。这不是孩子需要的爱,这是父母用爱的名义束缚了孩子的双手,限制了孩子尝试和学习的机会,孩子需要的是有尺度的爱。为了帮助小辉,我跟小辉的家长做了几次沟通,建议家长不要替小辉包办一切,适当引导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尝试让小辉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我也跟家长提议,适当让小辉做做家务,打扫自己的房间,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苦。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要理性对待。

对于小辉,我采取了提醒、引导、暗示和鼓励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习惯。我在班队课上特地开展了“谁是整理大王”的比赛,还进行了“小小卫生员”的评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晨会时,我通过身边的事例来教育孩子们如何与人相处。刚开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为了达到长期的效果,我与家长间断性保持联系,只要小辉有一点点的改变,就对他进行鼓励。慢慢地,小辉的桌上终于没有那么乱了,桌子下也慢慢变干净了。现在的小辉,已经四年级了,我还是他的班主任,但他已经不是那个邋遢、迷糊、任性的小辉了,虽然偶尔还是会犯糊涂,但他的改变,老师、同学和父母都看在眼里,知在心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耐心等待,给孩子一点时间。

2

我的小感悟·爱之有度

读了《透视孩子的心理世界》,再回头看看当时小辉的事例,我深有感慨。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为人父母者不妨让孩子从小吃点儿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逐渐懂得珍惜、感恩和体谅。家长帮助孩子独立生活、接触社会、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提高孩子逆境商的好方法。”让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没有这样的意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大部分都是父母掌心的宝,不舍得让孩子做事,在生活中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但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更不是孩子想要的爱。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父母的爱,能够浇灌孩子的成长,而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父母的干预越多,孩子尝试的机会就越少,能力就越差。父母满足孩子越多,孩子就越不懂得珍惜。

当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时,父母应想想是否包办得太多?当孩子懦弱、害怕挫折时,父母应想想是否限制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当孩子性格骄纵傲慢时,父母应想想是否过于迁就孩子?父母之爱不是纵容,当然也不是一味严苛对待孩子。父母教育孩子,要把握好“爱”与“严”这杆秤,不能失衡。看完这本书,再想想自己对学生对孩子的教育,我特别想谈谈关于“父母之爱”的三点感悟。

1. 爱而不宠,严而有格

父母过分宠爱,孩子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反之,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也会产生消极叛逆的心理。两者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尺度,对孩子的“严”要有标准、有原则,爱与严都不能出“格”。

2. 爱而不溺,严而有恒

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时间和智慧,不能盲目,超负荷的爱不是孩子需要的呵护。父母对孩子的严,要有恒心、有耐心。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制定了规则,但通常规则没执行几天就放任不管了,这样的严格是无效的。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长久,不能时有时无,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

3. 爱而不纵,严而有方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放任和纵容。放纵的爱是不负责任的,让孩子蛮横无理、不懂感恩。父母对孩子的严,需要智慧的方式方法,不是无知霸道的禁锢。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考试成绩差,上来就一顿打骂,还有父母罚孩子不能吃饭让孩子反思,或让孩子把试卷抄上50遍。这是“严”的教育吗?这样的父母与不明事理的孩子又有何区别呢?父母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必须是适合孩子的、能够帮助孩子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并懂得灵活变通。

父母之爱,需要智慧,宽严有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作者系: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 屠晓燕


透视孩子的心理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