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曲迩:愿意为家人分担烦恼与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懂得分担,才更美好!

 笔心传媒 2020-08-12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

            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学会分担 

作者 张曲迩

浙江台州市白云中学八(4)班

指导老师 汪晓雅

“分担”,一个读来似乎简单易懂的词语,却给予我家风的含义。它源于一个外婆与母亲间一个小小的故事。

秋天的清晨,旭日褐黄的田野尽头浮起,微光飘进了窗口,衬着母亲的衣衫儿,贴上伛偻的背,尽显疲惫。一个小女孩将头埋在被窝里,眯缝着眼呆呆地望着母亲。母亲在竹椅上靠了靠,一言不发起身,她轻推吱呀作木门,踏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视线。

“砰”,木门重击门槛,小女孩一骨碌起身,胡乱穿上衣服,拖着鞋子向另一间房,眼前的男孩正留着哈喇子打着鼾。她捏了捏他泛红的脸:“起来起来!妈去做工了!走啦!”小男孩有气无力地爬起来,打了一激灵,揩了揩眼角跳下床去。胡乱扒了几口米汤迷迷糊糊地奔出屋去。风冻得通红手紧攥着一把镰刀,映着逐渐高升的光辉两个一前一后稚嫩的背影,快步走向了田野。


整整三亩地,父亲在外地做生意,眼看季节快到了,家里虽不穷苦,勤劳的母亲怎能不为父亲分担,便每天下班后带两姐弟来割稻,等到了晚上,姐弟睡下后,她又摸黑下地。几天晚上却只割不到一亩。那个母亲出门后难眠的夜晚,让姐弟下了决心。

秋风起,稻子便律动起来,鹅黄上的晨露从叶脉划过,坠入水田,哒哒地脆响;弯垂的稻杆与叶片轻擦,簌簌地轻响;四只脚踩出一片片荡漾的水纹,哗哗地韵响,融成一曲。两姐弟卷起裤腿,弓起脊背屈着膝,殷红的面庞迎水,手掌里的镰刀由小臂和手腕控着,割过一株株水稻上垂挂着的稻穗。不时地起身抹开被汗液模糊的视线。额前的汗珠仍是顺脸颊浸透了衣裳。

日光步到头顶,脚跟后的稻子也已倒下一大片,稻穗被阳光照的暖烘烘的,姐弟俩的手和心也是火热的。想到母亲回家会心的微笑,酸疼的背又弯了下去,手臂又带着镰刀又挥动起来。

他们的脚掌在水田里踩出了长长的泥印,直到阳光已从面前稻穗的缝隙中透来时,姐弟俩才躺在了田边,揩了揩脸颊上的汗,片刻后背着残破的晚霞向家跑去。

母亲早已到家,正焦急地踱着步子“哪里去了,稻子都收不及了!”

母亲见状快步走向他们,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脑袋,姐弟只是相视一笑。

暮色正浓,母亲立在稻田上,看到未成熟的稻穗正萎靡不振地倒在水塘里,“谁割了亩稻田啊,这都没熟哇!”愤怒,无奈,惋惜。一听到母亲的话,姐弟俩似了中霹雳,秋风吹起了青黄色在稻穗,向远方飘去。“妈。是我”姐姐窃窃的说到。“我,我也割了,但是……”弟弟欲言又止。母亲迟疑了一会,她转过身来,凝视着。良久,她噙着泪水抱住了俩姐弟。那晚的淡淡月光只辉映了这位母亲和姐弟俩。

这是发生在我外婆和妈妈间的一件小事,妈妈时常跟我讲起。

我想,从那时起,“懂得分担”一词便刻入了妈妈的心中,流入了她血脉中,传承着

她愿意为家人分担烦恼与困境,我也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行动胜于关怀,更好的分担是自行的帮助。为家人,做家务,主动关怀,一起商讨大事;为朋友,提出建议,伸出援手,真心地交谈;为社会,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好社会的一份子。

现在,分担不只是一个词语,而是我们家行动中书写下的一笔笔家风。

小荞居

热爱小生活的

文艺女青年

名家点评:

        分担,分享和承担。作者通过妈妈和外婆、舅舅之间“割稻”的故事,写出了“分担”的要义。在时下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担当的大环境下,作者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写下“分担”的家风,让人眼睛一亮。00后充满希望!

——小荞老师——

关于我们

中小学作文研习社是公益的中小学生作文交流平台,免费推送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优秀作文,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收获更多的自信和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