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大赛】想起爷爷 || 冯花瑞

 作家平台 2020-08-12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为先人们送去寒衣,寄托哀思。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个节日。

走在街上,看到墙壁上悬挂的横幅,又有了固定的文明祭奠点,这真是社会一大进步。但街道的拐角处,还是有部分市民,用粉笔圈画一个小圆,为亲人焚钱送衣,寄托哀思!

当日,看到他们虔诚的模样,不忍心打扰,悄悄从身边走过,生怕踩着了画的圈,烧的衣。也赶忙去告知父母别忘了给爷爷烧纸,母亲说昨天晚上已经烧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怎会忘记呢。

我欲言又止,本想告知父母为爷爷送寒衣送钱时,别忘了给爷爷唠叨唠叨我,现在一切都好。

1991年8月爷爷突然去世。那年,老家盖新房,爷爷暂时住在城里姑姑家。说好的,8月1日盖好房子,接他回家。因工事耽误,就让大学刚毕业正在联系工作单位的哥哥告知,让爷爷在姑妈家再住几天才能回家。没想到,哥哥说了这话没几天,爷爷就突发病住院,当天告知病危,返回老家。途中,爷爷一直还清醒,包租的车辆确是出了点小问题,耽误了时间。进家门时,爷爷已是气息奄奄,嘴角却挂着微笑。

我是最后一个见证爷爷去世的人。当时父母和姑妈已是忙着支灵床叫亲戚了。爷爷歪坐在躺椅上,姑妈顺手拿起一件衬衫盖在爷爷脸上,我看到后小声嘀咕,天这么热还用衣服盖住脸,我急忙把盖在爷爷脸上的衣服去掉,大声叫:“爷---爷---”,爷爷微笑着抬起左手,我赶忙用双手去搀扶,爷爷的手刚刚被我接住的那一瞬间,就无力地垂落下去了,手冰凉。我吓得突然松开手,爷爷嘴角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姑妈凄厉的一声痛哭传来,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的爷爷去世了。这一别,从此就是阴阳两隔,惟有思念永恒!

在爷爷去世前一年,母亲悄悄说过,爷爷可能快走了的话。我们还小声问原因。母亲说,她听见给爷爷做了好几年的棺木“嘣嘣嘣”响了三声,她还发现,爱出门的爷爷不喜欢出门了,白天坐在家里总是晒太阳,晚上拄着拐杖把放养的小鸡仔一个一个收回窝里,还会烧开水热饭热馒头,为收工回家的父母做晚饭。我们也是半信半疑地听着,早已忘记。但半年多后,爷爷真得突然离世,仿佛验证了母亲的判断。

难怪,直到今天母亲还有点自责,没及时把爷爷接回家,没让爷爷住进新房,没能等到他孙子上班挣钱,没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享受儿孙们的一片孝心……

爷爷去世几十年来,只来过我梦中一次。那是我刚结婚第一年,也适值农历十月初一,梦中爷爷用针刺了一下我,我惊醒。白天回娘家告知父母,母亲说,爷爷想你了,遗憾没能参加你的婚礼,才进入梦境,今天烧纸给他说说,不要惦记家人了,我们过得都挺好。从此,爷爷再没有进入过我的梦境,让我们安安心心地生活,我也就记住了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对爷爷最初的印象,是他骑一辆三八式自行车,斜跨背一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军用包,里面永远放着几颗糖,几粒花生。在七十年代,别家孩子平日鲜有吃到的小零食,我家兄弟姊妹周周都能吃到,因为爷爷每周末都要骑上车子,到方圆十几里的集市去赶集“上会”,一准买回糖、瓜子、花生、辣子酱、酱菜等。我们家的孩子总让别人家孩子好生羡慕啊。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几个孩子是爷爷的宠儿,没有断过好吃好喝的。

更为有趣的是,爷爷一辆三八式自行车,带我们姐妹三人去赶集“上会”的情景。我们爷孙骑行在大渠道路上,我们是最耀眼的风景。爷爷先是让一个孙女独自走着,自行车上一前一后坐俩人,他风驰电掣般骑到前面把俩个孙女放下,又风驰电掣般返回接后面走的孙女。来来回回,返返复复,一路上被赶集的人当成风景赞美着、谈笑着,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大渠里水深,骑车慢点啊。爷爷更是带劲地骑,就这么春风满面、热火朝天地带着我们三个孙女到了集市。最好吃的“羊蹄、甑糕”孩子们一人一份,在当年那可算得上是饕餮盛宴了。爷爷再买上糖、瓜子、花生等,装满“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包包,再买一些旱烟叶子,我们爷孙又是一路驰骋一路风景一路喜悦地回家了。

还记得,冬天放学回家,爷爷总是早已煨好铜质的一壶小酒,等我们回家。爷爷说,一人喝一小口,这样暖身驱寒不怕冷。我们兄弟姊妹就排好队,等爷爷一一犒劳了。也许,这就是我们全家人对酒情有独钟的缘故吧。

还记得,刚刚兴起小广播,爷爷就买了一个蓝色的。每到晚上六点,我们就去给爷爷要小广播,要准时收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滴滴哒,滴答”的儿童广播节目,爷爷总是爽快答应,其实他还正迷着听秦腔呢!为了孙儿们,他从不觉得自己的爱好也是爱好,尽管满足着我们的一切要求。

爷爷也是一个很敬重生命的人。村里的年轻人喜欢和他打趣,有一次,他们打赌爷爷骑自行车上堵坡要速度快,下堵坡不能用“刹车闸”。第一次爷爷就成功了,年轻人不服气,让爷爷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出现了意外,爷爷从快速行驶的车子上重重摔下来,摔断了腿。在治疗的过程中,爷爷很是坚强,躺了一个多月后,拄着拐杖下床,一步挪一下,已是满头大汗了。但他始终坚持锻炼,从一小步一小步地床前慢慢挪移,到慢慢走出家门,不久,他就拄着拐杖步行十几里去赶集了,被他街道上的外甥看到,心疼地埋怨后强制骑车送回了家。为了让身体很快恢复,他听说喝“童子尿”利于身体健康,就缠着邻居家的两个小男孩天天给他送,也被称为笑谈、美谈……

1990年9月,我毕业分配到城里工作。每个周末骑车回家,无论多晚,爷爷都会坐在家门口的“上马石”上等我,直到看见宝贝孙女的身影,听到一声“爷,我回来了。”才高兴地起身,乐呵呵地跟在我身后回家,家里他早已是一壶茶一个盖红章的点心备好了。

那时,我工资就是每月八十多元,每月给爷爷5元,也不忘一月买一条“工字牌”的卷烟、一包盖红章的点心、一瓶二锅头的白酒,那是爷爷的最爱,从来没有间断过。

爷爷用他的善良,善待着每一个人,用他的乐观旷达,感化着身边每一个人。

爷爷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他说他这一辈子最感谢邓小平,让他翻身做了主人,不再被戴上地主的高帽子游街,冬天扫雪,一年四季扫厕所了。那个年代,爷爷用半辈子辛苦劳作得来的家业,几处装基地被别人占有,几十亩枣园和骡子车马被充公之后,爷爷未曾跺一次脚叹一次气,也未曾流过一滴泪,反而安慰家人,那都是身外之物,只要我们全家一起平安就好。但是我和哥哥1987年双双考上大学的那一刻,爷爷笑了也流泪了。他告知我们,要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我们家人不再受苦受罪,不再被人歧视,让我们全家人能抬头仰望到太阳,身上心理暖烘烘的。如今我们全家,生活在更加美好幸福的时代,更加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

至今谈起,我们都是满满地幸福快乐。母亲总会在一旁说,你爷爷有福气,会享福,一辈子好吃好喝没断过,他人大方善良正直阳光,所有的亲戚朋友邻居都喜欢他,这是你们老冯家人的传统啊。

农历十月初一,已经过去几天了,今早起床,忽然就想爷爷了,允许我用拙笔写写我们亲爱的爷爷,想想疼爱我们的爷爷……

(写于2017年11月26日)

 

作者简介:冯花瑞,教师,喜欢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文字呈现,自勉自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