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大赛】我的母亲 ——写在2012年母亲节 || 张兆芳

 作家平台 2020-08-12

我的母亲

——写在2012年母亲节  

          作者:张兆芳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一个人再怎么伪装、再怎么无情,对自己母亲的感情是伪装不出来的。所以,在三年前,招聘行政主任的时侯,曾经要求应聘者写一篇文章“我的母亲”。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应聘者是不是真爱自己的母亲。一个对自己母亲都不好的人,是不可能对企业、对朋友好的。

这篇文章,是我在大学的时侯就想写的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动笔,我想,可能是觉得那时侯的自己,还不配用文字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缘故吧。

我现在已年过不惑近知天命了,骨创伤医院就象自己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了。5月13日是今年的母亲节,紧接着15日就是骨创伤医院建院十周年。在骨创伤十周年这值得庆贺的时刻,我最想做的有三件事,一是感谢骨创伤建院以来在骨创伤工作过的各位员工,你们为骨创伤所付出的青春年华;二是感谢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朋友、感谢他们对骨创伤的大力支持;三就是感谢自己的母亲,感谢她老人家用她80多年来的苦心修为和高尚品质养育了我,让我懂得为人做事、懂知恩图报!所以,在骨创伤十周年的前夕,在全世界所有母亲的节日里,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我的母亲。

      愿全天下的母亲,幸福快乐!

      是为序。

 我的母亲,现在八十多岁了。在儿子的心目中却依然年轻、美丽。

我们有兄弟姊妹六人,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农村妇女,不识字,甚至写不出自己的名字。可是,母亲却是一个识大体、通情理、正直善良、勤劳宽容的农村女性。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象是有忙不完的事情。总是最晚睡、最早起,出工回来,就一直在忙。母亲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我们常常半夜醒来,都会发现母亲还在剁猪草准备明天一早的猪食,早上醒来的时侯,母亲早已喂好猪出工去了。母亲是童养媳,自小就过来了我们家受苦受难,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忙碌着,直到骨创伤的到来。我不明白,母亲那羸弱的身体为何总有使不完的劲,是什么,支撑着她承受这么多的苦难。

 母亲很节俭。吃得最差,穿得最旧。八口之家,在那个年代,很难有吃饱的时侯。可母亲总能想法子让我们兄弟姊妹尽可能的每天吃上两顿干饭。我那时侯还小,在长身体,总是饿,经常对着母亲说,“娘,没什么吃的”。母亲总是心酸的看着我,偷偷的抹泪。我们兄弟姊妹这么多,可家教很好,一般的家庭总是要把饭分着吃,不然,吃得慢的就会吃不着,会被抢光。可我们家不需要,大家很自觉的省着吃,所以,尽管大家肚子还饿着,可每餐总能剩下点饭菜。到了下一餐,往往会馊掉,母亲就会偷偷的把这些馊的饭菜先吃了。直到后来,我们家富裕了,母亲仍然舍不得把馊饭馊菜倒掉,总是要吃,怎么劝也没有用,我们看着心疼。所以,我们也就养成了每餐饭都必须吃光的习惯,以防母亲再吃馊饭了,有不少亲戚在我家吃饭的时侯,都会发现,我们最后一定会把所有的饭都分光,绝不剩下饭来,这种习惯,其实就是一种对母亲发乎内心的爱吧。

从懂事到现在,四十多年了,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刻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有一回,好象是我五六岁的时侯吧,母亲带着我提鸡蛋挑菜去潭口集市上去卖,下午回来的时侯,突然狂风暴雨,那时侯感觉天要蹋下来、风要把所有的房屋都掀掉一般,那种大自然的肆虐让幼小的我极度恐惧,母亲找到一个屋橼下,尽管遮挡不了多少风雨,可母亲却稳稳的坐在空担子上,搂着我,把所有的风雨都遮挡开来,让我感受不到外面那呼啸的风雨声,那时侯,我感觉非常幸福、安宁,在母亲的怀里抬头望着母亲流满雨水的脸,发现是异常的坚毅。这种神情,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二十多年后,自己做了父亲,才感受到了那种坚毅的震撼!

象很多农村妇女一样,母亲也有护犊子的天性。但母亲有她的底线。

在小学的时侯,有一天,我放学后去打猪草,发现人家的田里头刚刚种下了甘蔗,看着被新鲜泥土埋着露出叶子的甘蔗,强烈的饥饿感让我露出一脸的馋相,贪婪的咽着口水。几位高年级小孩看到我的样子,坏坏的怂恿我挖几根解馋。经过脑海里两个小人激烈的打架,坏小人占了上风,偷偷的挖了一根甘蔗出来三二下就吃了。结果第二天,邻居冲着父亲骂我没教养,小偷。父亲绝不相信我会做出那样的事来,在父亲的心里我是天底下最老实最乖巧的孩子了,所以邻居责骂,父亲并没有找我询问,就直接回击邻居:我儿子是不可能会做这种事的,不要冤枉我的儿子。当时,知错的我,缩着瘦小的身体,怯怯的看着母亲,在我印象中,这是我二十岁之前犯过的最大的错误。母亲一看我的神情,就知道肯定是我做错了,就把我拉过一边,严肃的问,挖了多少根?我用别人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回道,一根。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牵着我,去到邻居的田里,补种上那根甘蔗,然后,晚上带着我去到邻居家里登门道歉。为了不让父亲对我发雷霆之怒,母亲做的这一切,都瞒着父亲。母亲虽然对我没有责备什么,不打也不骂,但母亲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做。而且,这种处理方式,也让我终身受益。到了创办自己的医院的时侯,我也知道,有些东西,是要设底线的。

 母亲生得很矮小、瘦弱。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母亲很强大。弱小,不代表软弱!

那是我大学一年级的时侯了,那年我17岁。放假的时侯,我跟着母亲去离家很远的一块地里给刚刚种下不久的红薯地锄草,到了地里,发现一头黄牛正在田里把刚种下去的红薯藤连根拔起,吃了一大片,而黄牛的主人也正在邻田种红薯,放任黄牛不管。母亲一下急了,跑过去拿起锄头就去赶那黄牛,并高声和那牛主人理论,要他赔红薯藤。可那个黄牛的主人却气势汹汹的举起他的锄头就要打母亲,我一下子吓傻了,拉起母亲就要跑,边劝母亲算了。可母亲一点也不害怕,回头拉住我说,不用怕,我们占着理,他敢把我们怎么样就没天理了。然后,母亲与那牛的主人针锋相对,面对他杀气腾腾的样子,执拗的要他赔我们的薯种,也奇怪,那个在村里以蛮横著称的牛主人,后来竟乖乖的赔了我们薯种。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邪始终是不压正的。到了后来,我出来社会了,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阴暗面的时侯,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还是有天理的。抬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只要走正道,就什么都不用怕!

母亲没文化,可她知道,孝,是做人的根本。在婆婆的所有的儿媳当中,就母亲最孝顺了。虽然母亲因为出身不太好,在我们家里遭受了种种的不公平的委屈,可母亲在对待老人上,却是从来都义无反顾的。那时侯,爷爷得了肺痨,会过人(传染),家里没有人愿意照护爷爷,是母亲每天既要出工,又要包揽家务,还要照顾爷爷。所以,在爷爷去世的时侯,手里攥着两块钱(82年的两块钱是农民工25天的工分,也相当于现在农民工半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现在的三四百元吧)。对母亲说,这是我唯一的存款,留给你,你会有好报的。母亲后来对我们说,再累再苦,都值了。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最疼的人就是我了。在我之前,母亲生了三个女儿,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是很严重的。因为连生三个女儿(最大的女儿三岁时得蚕豆黄夭折了),加上母亲出身不好,所以,母亲在大家族中的地位很低。小时侯听母亲说,我没出生前,大家庭还没分家,全家最重最苦最累最脏的活,都是母亲去做的,有好吃好喝的,都轮不上母亲。我的出生,改变了母亲在家族中的地位,而且,在爷爷奶奶的眼里,我就是皇帝,所以,小时侯,在村里我有一“皇帝儿”的绰号。可以想象,那时侯我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母亲经常会偷偷的把好吃的留给我吃,家里好不容易杀个鸡,母亲都会偷偷的让我先喝一碗。我常常过意不去,可母亲总是执意要这么做。儿子一直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么做,总以为是我的出生改变母亲的地位所以母亲格外对我更好的缘故。直到儿子也为人父了、把骨创伤做起来了,儿子才知道当年母亲这么对我是有深意的!母亲当年并不知道自己能长寿,母亲认为我是长子,总有一天,长子为父,母亲用她对我的格外疼爱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照顾好一家将是我这个长子一生的责任。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识大体、通情理、谦卑自律、正直善良、勤劳宽容的东方农村女性。

儿子也做了父亲,慢慢的步入知天命的年岁了。可在母亲眼里,我依然是长不大的孩子。儿子在骨创伤上班,母亲隔三差五的给我送来些我小时侯喜欢吃的东西,尽管很多小时侯喜欢吃的现在并不一定喜欢,可在母亲的心里,永远还是那个我幼时的记忆。有一回,在吃着母亲送来的亲手做的豆腐乳,妻子问我,是不是有一种小时侯的感觉?我心里总是升起一股暖意。我想说,母亲,做您的儿子真好,下辈子还要做您的儿子。

 很多人都说,养儿防老,儿女长大了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母亲从来就没有奢望过儿女怎样去报答她,我们给母亲的每一分钱,母亲都会如数的回馈给孙子孙女们。母亲常说,儿孙们好了,我就好。在母亲的思想里,永远是与儿孙们融为一体的,不分彼此,不分你我。所以,就不存在什么“防老报答”之说了。

我们做儿女的,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于儿女并没有什么恩,儿女于父母也没有什么报答一说。我们只知道,做儿女的,一定要自尊自强,做好自己,让父母的生命延续得有意义。我们和父母之间,只有一种感情,那就是人类的天性——“爱”。同样的,我们对自己的儿女,也没有什么养育之恩,只有“爱”。只有爱,才能让自己、父母和儿女都幸福和满足。

母亲虽然没文化,却一直都知道这些道理。所以,她用她博大的爱,让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一直沐浴在爱的海洋中,我们在社会上再怎么拚搏,再怎么累,感觉都是幸福的。

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益。所以后来在骨创伤,每当开职工大会的时侯,望着台下几十位员工,我的眼里总会浮现母亲那慈详的目光,仿佛几十位员工都是自己的儿女一般,心里头总是暖暖的,洋溢着幸福和爱意。

 我爱母亲,也爱我的每一位员工!

作者简介:张兆芳,笔名非主流学者,江西赣州南康人,爱好文学、音乐、旅行、美食等,是一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我书写我心,与文字结缘,与书香相伴,与真诚之人为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