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家教,是一场幸福的婚姻 ——读简单的小说《莎莎》有感(一)|| 莫小语

 作家平台 2020-08-12

最好的家教,是一场幸福的婚姻

——读简单的小说《莎莎》有感(一)

莫小语

作家简单新出炉的中篇小说《莎莎》,再一次把家庭、家教的重要性推到读者面前。

小说《莎莎》紧密围绕着一个经常逃学、上网吧、打游戏、离家出走的15岁小姑娘展开的。莎莎的爸爸做电子生意,因生意越做越大,后到了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转口贸易,在外面有了女人,母亲因此得了抑郁症,哭诉、争吵、孤寂代替了往日家中的温馨,莎莎开始打游戏、网聊、网恋、逃学、离家出走……

家庭是最早的社会组织之一,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基本生活单位,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关键的“链接”。因而,现代社会,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是教育的根。

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的营养关键在家长。“家长”不只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职业。之所以把家长的身份用“职业”来表达,是因为能把“家长”这个光荣而沉重的头衔顶起的,正是需要像对待一种职业一样敬畏和担当。“温暖、和谐、亲密”这些字眼,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幸福的婚姻,夫妻和谐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同理,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可有的家庭是爱的港湾,为个体遮风避雨;有的家庭却成为无形之“塔”,限制个体自然成长,成为个体自由飞翔的羁绊。

小说中,莎莎的父亲是家外有家,在莎莎成长中陪伴和爱都是缺位的;莎莎的母亲终日郁郁寡欢,每天吃斋念佛,更无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这个家中,夫妻双方都各自关注自我感受,却忽略了莎莎的存在。他们不知道,莎莎的上网聊天、打游戏、逃学、离家出走……一系列的“坏行为”,其实是基于一种本能,下意识里希望父母忙着处理自己的事,就不会有空吵闹,从而能缓和家庭中的压力,帮助父母度过危机重重的关系,来维持夫妻子系统处于一种虚幻的和谐。一个坏孩子,可能是个最忠于家庭的孩子。在这场不幸的婚姻中,虽然莎莎的父母亲都说是爱莎莎的,可是他们不知道“身教重于言传”,因此,“小恶魔”莎莎出现了。

孩子这颗小苗的营养来源是家庭,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说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的一切皆因家长而起。孩子的懒惰依赖,是因为你替他做的决定太多;孩子的不辨是非,是因为你没有给他自主思考的机会;孩子的自卑,是因你不够耐心鼓励;孩子的嫉妒敏感,是因你把家庭创设的不够温暖;孩子不懂父母苦心,是因为你没教会他理解别人;孩子喜欢抱怨,是因为他总被你挑剔;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你也缺少同情心;孩子的自私,是因为常被你指责谩骂;孩子的撒谎,是因为他常被你恫吓惩罚……

家教,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在一位优秀的孩子身上,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总能折射出优良的家教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它有时候是普普通通的语言,有时是无声的行动,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孩子刻骨铭心。

一场幸福的婚姻,缔造美满的家庭,如春天的雨露,润物细无声,更是给孩子最好的家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