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马向阳:爷爷、罐罐茶和古今

 乡土文学微刊 2020-08-12

作者简介:马向阳,甘肃西和人,武山二中教师,作品散见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等。

爷爷、罐罐茶和古今

                            马向阳

       小时候,最爱依靠在爷爷身旁,听他讲古今。爷爷喜欢喝茶,当不是泡茶,而是罐罐茶,每天都要喝,拾柴生火,烧开水,煨茶罐,烤洋芋,形成了爷爷喝罐罐茶的三部曲。在父亲十三岁时,奶奶就去世了,听邻居说,奶奶得了半身不遂,不想长时间连累家人,选择了上吊了结一生,所谓的寻了无常。奶奶去世时,丢下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嗷嗷待哺,父亲是长子,也是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爷爷将他寄养在三爷家,在奶奶去世之后,两个年龄最小的相继夭折,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无非是雪上加霜。

       爷爷身边留着的是姑妈,由于缺衣少食。听邻居说,姑妈长得黄皮蜡瘦,头上虱子多的吓人,家里太穷了,爷爷又是一个粗人,做不了针线活,只能依靠别人穿旧、破烂的鞋子或衣服,接济给姑姑,经过爷爷粗枝大叶的缝补后,姑妈将就着穿,遮羞蔽体。由于营养不良,姑妈始终没有长高,一米五的个头,也算是足够大了,能存活下来,也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艰难的生活让很多人丢失了生命。岁月蹉跎,活着不易啊!

       言归正传,继续爷爷的故事。爷爷在别人眼里就是所谓的“老好人”或“好人”。言外之意,爷爷和正常人的智商差半截。对生活没有详细的规划,过一天算一天,过一天少一天。不像大多数人,今天已经打算明天的事,或者更久远的事情,做事有长远的打算。其实,我最佩服的是爷爷超强的记忆力,他把所有听过的故事,都几乎一一能讲述出来。也许,我的童年就是在爷爷喝罐罐茶时,听他讲故事中成长起来,妖魔鬼怪、劝人向善、还有村里的故事等。有时候,听得不解,或疑惑时,总爱掏东问西,有时爷爷也难以解答,爷爷就有点烦躁了,其实,爷爷也想给我一个满意,甚至信服的答案,碍于他没有多读几天书的缘故,爷爷对我的问题无从下手,因此,以气而拒之。当然,我也知道爷爷不想在回答我的问题了,再也不追问了。

        爷爷农闲时,去找村里的那几位老人闲聊,一是听他们讲古今,谈论一些神秘的故事,二是可以给我讲述一些未讲完的故事。

       爷爷喜欢赶集,每次回来时都有丰富的收获,当时我年龄还小,不懂的捡破烂是什么,只记得爷爷每次回来时,都会带很多的烂蔬菜,譬如茄子、辣子等。那些都是菜贩子卖不出去,送给爷爷的。经过爷爷的清洗和简单烹饪,也可以改善一下伙食,当然只有爷爷和我吃。爷爷把煮完的茶梗积攒下来,两三次的茶梗,加佐料,用清油浇拌,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在饥饿年代,也是一种比较惬意的享受。

       曾几何时,爷爷的耳朵聋了,越来越严重,再也没有听到爷爷讲故事了。甚至,爷爷开始也很少找那些同龄老人去闲聊。

       佝偻的身躯,显得苍老,骨瘦如柴,身上的衣服没有洗,经常用柴生火喝茶,灰头土脸,加之脏兮兮的衣服,也许这样的一位老人走在大街上,可以和那些乞丐相媲美。三奶奶经常说,你爷爷的几个弟兄肤油都重,衣服穿不了几天干净的。

       爷爷的一生在艰苦中度过,缺衣少食。生活逐渐好起来,我又在上学,父亲常年在外务工,自然爷爷很少有人照顾,只能自食其力。等我还没有毕业,爷爷却永远的离开了,虽然没有受多少疼痛,走的寂静。让亲人都觉得这为老人一生太苦了,没有享一天福,就这样的走了,留给父亲的遗憾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编寄语 

文化与乡土文学欢迎赐稿!

1.投稿请务必发送至邮箱:191979538@qq.com或xiangyang_ma@163.com并注明投稿字样;并加微信号:xiangyang_ma88,以便联系; 

2.题材不限,内容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