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潇霞:扶贫路上,我们只顾风雨兼程

 乡土文学微刊 2020-08-12

乡土文学微刊

牛潇霞,真实,直爽,喜欢独处,爱好文学。

扶贫路上,我们只顾风雨兼程

不到五十岁的杨玉财正值壮年却家徒四壁,父子二人凄凉的活着。乡政府按相关政策将他家的低保类别做了调整,从二类调整为三类告知书的送达无疑是抽走了杨玉财的筋,他原本"挺直"的脊梁瞬间坍塌下来。

"靠低保活到那天尼?人要靠自己活尼,你因父亲无人照看不去外地打工能理解,家门口的活你也不干一分,一天骑个摩托上一趟的下一趟,你究竟想干什么唉……"听村书记一番数落后瞬间对这个蓬头垢面的男人有点厌恶,我在想:兴许对于扶贫干部来说,对他家的帮扶可能更多的是无计可施的绝望和不知所措的尴尬吧。

"杨玉财母亲在的时候这个家还像个家,自他母亲去世后这个家就散架了…"村书记在我耳边小声嘀咕着。

那一夜,挥之不去的是他家院里堆放着的陈年杂物,脏兮兮的衣服与沾满干泥土的鞋子,还有那门口大青石上坐着的罹患眼疾的白发老人……

前不久县领导入户走访,杨玉财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让人无奈又无语。包村领导及村书记免不了被县领导一番质问:"你们是怎么帮扶的?他家有没有享受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或最低生活保障?"

"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完全未丧失劳动力的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鉴于他父亲有眼疾无人照顾,乡政府给他家保留了三类低保,该享受的都没落下……杨玉财最大的缺点就是懒惰,家门口的活都叫不动他……"村书记对于县领导的质问显然有点难过与不满。

"扶贫先扶志”,让他从“要我富”彻底转变成“我要富”,增强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县领导的语气里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唉!我总不能用鞭子抽他去干活,学技术,民间有句俗语"稀泥裹不上墙"村书记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精疲力竭的倦怠。

"我们不能因为他懒惰就放弃,脱贫路上,坚决不能落下一个人…"县领导的叮嘱语重心长。

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乡政府干部及村两委的轮番劝说下杨玉财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泥瓦工培训班,也许是因为有了手艺的缘故,他逐渐变得勤快起来。

就在昨天,我看到杨玉财换了干净衣服,骑着擦的铮亮的摩托车,刚修剪整齐的黑发被风吹的稍有些凌乱,但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却是那么灿烂……

王尕女家房子收拾的井井有条,厨房地上的红砖油亮油亮地,客厅地板是原木色,干净的犹如刚刚水洗了一样。

人间悲剧莫过于此。那一刻,觉得世界上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劝慰这位中年丧女、神情恍惚、答非所问,泪不能抑的可怜妇女了。

回到大队部,她的帮扶人仔细的记写了她家的基本情况,对于急需帮助的事项做了备注说明,她说:"能够遇到她、做她的帮扶人也是一种缘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为她解决问题,这不仅仅只是帮扶责任,更多的是那种难以割舍的私人情感……"

认真负责的帮扶干部为她大孙女的户籍问题多方奔波,托亲访友,终于得偿所愿。

三十六岁的邢宝禄罹患重疾,命不久矣。八十七岁高龄的老母尚且挣扎着为儿奔命,可曾经相依相偎的妻子,却毫无征兆的抛夫弃子离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生命无常,如尘如烟。曾经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所有与爱,与长久有关的美好语言,终究敌不过凡尘滚滚。

邢宝禄骨瘦如柴,面如黄蜡,但五官姣好,相信未患病之前的他绝对是不甘于人后的,屋里家具一应俱全,摆放有致,只是久未打理,尘垢秕糠,凌乱不堪。面对他家如此境遇,各个部门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竭力为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争取了各项惠民政策及一类低保,尤其健康扶贫的大病救助项目让他及其家人对生活重拾信心。

入驻大队部转眼数月有余,面对群众大事小情,我们有纯真的情感也有成年人的担当,我们有不解决问题绝不放弃的执着也有沉下心来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我们不再如年少轻狂时,侃侃而谈转身却问诸水滨,聊以塞责,我们是一群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家不能回,老小无暇顾及的热血干部!

脱贫攻坚,我们在努力!

编辑:陇上光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