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大运河上的那些桥(一)

 真友书屋 2020-08-12

编者按

运河杭州段是运河历史古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段。大运河流经了富庶儒雅的钱塘佳丽地,记录在案了杭州繁华古都的沧桑沉浮和白墙粉黛的市井百态。不管是徒步、舟游,还是骑行、小憩,都可以触摸到杭州运河华而不燥的厚重之感,欣赏到运河沿岸无处不在的风雅之美。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大运河杭州段一座座桥的历史。


1

江涨桥

江涨桥位于拱墅区卖鱼桥东北,东通霞湾巷,西出湖墅路,通大兜路,跨京杭运河。据嘉靖《仁和县志》记载:“在归锦桥北,元末开河,构木而渡。宣德间,鲁党徽改建石桥,按武林门外,古亦海水所及,故一则曰江涨雾,再则曰江涨桥。”宋时桥西有江涨税务司,即以桥名。

相传古时,江海潮涨至此,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原桥结构、型式无记载,桥也在元末已毁。明宣德年间(1426-1435)重建的桥,为三孔石拱桥,中孔为净跨14米,两边孔各净跨9米。桥长58米,宽4米,石砌台墩,半圆石拱桥。桥面设石阶,外型相当宏伟,河面开阔,入夜蟹火渔灯,如天上繁星,辉映两岸。民国时期改为混凝土桥面,两侧悬挑加宽,桥面宽为6.2米,桥坡较陡。此桥于1995年拆除,在北面新建江涨桥,长95米,宽30米,三孔梁式桥,是京杭运河拱墅段治理工程的配套项目,为钢混拱桥,是卖鱼桥一带一道亮丽的景观。

江涨桥自古热闹,南宋时就有“江涨东市”“江涨西市”之称。风雨中,江涨桥两岸芦苇摇曳。水面上,渔歌唱宛如天籁。当年苏东坡离开杭州后,有杭州人送他杭州特产茶叶,不禁让他感慨万千,写下“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的诗句。可以说,这座桥也算是杭州的象征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江涨桥畔亦有送客诗一首:“偶驾鸡西送客行,迢迢千里出关城。谁知小市萧条处,胜有丰年笑语声。”

江涨桥下游,就进入了十里银湖墅的区域。而江涨自身,也有一道风景,叫“江涨暮兩”。《湖墅小志》记载:“涨桥与华光桥作八字式,河面极为开阔,有时暮雨萧萧,颇有诗意,而入夜蟹火渔灯如点点繁星,‘江桥渔火辉映岸上,更是别有情趣。”这就是所谓“江桥暮雨”(一说“江桥渔火”)。

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无数诗篇吟之,颂之。魏标的一首《七绝》,正是对“江桥暮雨”的生动写照:“武林北郭古通潮,暮雨空潆江涨桥。两岸蒹葭渔唱晚,湖州小市旧萧条。”另一首出自聂大年的词,也描绘了类似的意境:“—叶渔舟吞暮景,夜来江涨平桥,蒹葭两岸响萧萧,水村烟郭外,隐隐见归樵。鸿雁欲归愁翅湿,谁怜万星云霄?空漾山色望中遥,钟声何处寺?白鸟没林腰。”现在的华光桥与江涨桥中间被林立的建筑所挡,不能再遥遥相望。但江涨桥边却有着迎圣驾、香积寺白塔(仿)、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信义坊步行街等去处,人来人往,依然热闹。

2006年2月21日,这座桥开始封桥。这座桥的主要修整目的,除了校正江涨桥的桥墩,用厚钢板提高承载力,贯通桥下游步道,增加夜景,恢复应有的交通功能外,还要加入其景观功能,桥的栏杆、人行道板凳将以石头替换,突出历史韵味,将其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有千年历史的古运河交融在一起。这也是其他运河桥梁要达到的目的,让运河上的桥梁能够体现这一带的文化背景,使桥梁在交通价值外富含更多的内容。

江涨桥所在地图位置

2

潮王桥

潮王桥 图片:凤凰网房产频道

潮王桥,宋时有此桥名。现桥位于潮王路,跨京杭运河。潮王是一个人,叫石瑰,生于唐朝长庆三年(823)。当时杭城钱塘江江水汹涌,经常风怒湍急,严重危害沿江百姓的安全。石瑰挺身而出,不分寒暑奋力筑堤,最终死在潮水中。后来,有感于石瑰的精神,朝廷封石瑰为潮王。据民间传说,这个潮王是个好潮王,在宋时,潮王还显过灵,搭救过落水的百姓。所以潮王在民间有很高的威信。从小住在运河边的老人说,老桥位于现今河东路上距离长板巷约10米处,单孔圆拱,两边各有20多级台阶。抗日战争时,德胜桥上的亭子被拆到潮王桥上,农闲时,很多农民喜欢坐在亭下抽旱烟。

现在的这座桥建成于1994年,桥长414米,桥宽30米,为钢筋砼三跨连续箱梁。2005年的潮王桥整治方案中,潮王桥也是其中一个修整的对象。潮王桥整治工程包括装饰整治、桥梁加固整治、绿化景观施工等。在整体上,设计者融入潮王神雕塑、潮王传说和潮王桥记,反映潮王奋力筑堤、阻止水势、不畏艰险的历史。设计者选用珍珠白的花岗石作为这座桥栏杆的主要石材,这种石材比普通的青石高一倍的价格,但在视觉效果上却非常好。设计者希望借这种石材体现坚忍和大气的精神,体现唐代厚重、大气与华丽的艺术风格。

在细节上,几个设计的重点落在纹饰及桥栏、望柱、垂带、雕塑等设计元素上。先说纹饰。雕刻图案用波浪形表现波浪的汹涌不断和潮王的斗争精神。望柱与垂带,用简单的几何造型,体现雄浑磅礴之气,表达人类对自己命运把握与驾驭的愿望。上部金属栏杆的轻盈、通透更衬托出望柱的凝重。外侧桥墩上的小桥头堡形成桥栏整体的视觉稳定点。整个设计形式力求体现出潮王驾驭汹涌潮水的气势。

桥下还有一组潮王青铜雕像。这四座潮王雕像位于潮王桥下的桥墩旁,有的仿佛骑着鲤鱼前来看潮护航,有的手持鱼叉、怒目圆睁,力克潮水。当有大船从运河隆隆驶过,掀起的水浪拍过“潮王”的大足,栩栩如生。桥下的亲水设计让人更易接受这个桥下空间,而刻有蚕、丝、帛字样的钱币形护栏设计通透而安全,和运河结合得更紧密。

桥边还有一组雕塑,就是稻香园雕塑,描述的是秋天黄昏时刻,运河边丰收待割的水稻随晚风摇曳飘香的醉人景象。雕塑得名于年年入秋飘香的水稻和茭白,这种景象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初城市改造之时。

潮王桥所在位置

3

德胜桥

图片:凤凰网房产频道

得胜桥又名堰桥,亦有作德胜者。此桥西接夹城巷,东连长版巷,跨京杭运河。因南宋名将“韩世忠追两叛将苗傅、刘正彦于此诛之”,故此桥以德胜为名。据说,南宋时苗傅、刘正彦两将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当时梁红玉从其夫韩世忠处搬来救兵,在此击溃叛军,所以改称得胜桥。

原德胜桥是单孔拱桥,桥面不通车,铺有石阶,供行人拾级而上。桥中段(即桥拱最高处)有一四角飞檐小亭,呈朱红色,日晒可遮阴,下雨可避雨。亭下靠桥两侧放置木凳,供来往行人休息。木凳与桥栏杆相倚,似美人靠。清康熙五年(1666)总督赵廷臣、巡抚蒋国柱等捐资重建。光绪十一年(1885)莫圣书等又进行了重修。

图片:凤凰网房产频道

解放后,亭子被拆。1952年改建。20世纪60年代老德胜桥的拱桥改建为平桥,与运河水面平行。这样,桥就可通车了。1970年12月,改建为单孔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砼箱式浅置基础桥。桥长56.3,桥宽8米,单孔净跨42米。1980年代初,德胜桥重新修建,拓宽了桥面的宽度,方便了交通运行。1990年12月又在文一路(原德胜路)建成了新桥。所以现在杭州有两座德胜桥。新的德胜路运河桥现名为霞湾桥,建于1996年,为钢筋砼梁式结构。

新德胜桥(霞湾桥)图片:凤凰网房产频道

老德胜桥所在地图位置

编辑:任黎

文字来源《杭州运河桥船码头》

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

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平台编辑整理

点亮在看,支持杭州历史建筑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