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正中老师考前10天国旗下演讲契合高考作文题

 作家文坛 2020-08-12

 

    今天,2019年高考开始了。河北省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而就高考前10天的5月27日,河北正定中学吴烁老师与陈胜老师,分别以《端正劳动态度,做诚实劳动的好青年》与《创造性劳动你我都是生力军》为题所做的学校劳动主题教育月旗下演讲,正契合了河北省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

  据了解,每年的五月份是正定中学劳动主题教育月,学校号召全体同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正中的学子相信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让他们自觉将日常生活与理想追求紧密结合,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远大理想和个人目标,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快来看看这两篇正中老师的“范文”演讲稿:

  

  1.《端正劳动态度,做诚实劳动的好青年》

  正定中学17-5班班主任吴烁

  劳动之于青年,犹如深根之于树干,为立身之本。劳动之于青年,犹如巨舵之于战舰,成破浪之基。劳动之于青年,犹如砥砺之于利刃,终将绽放神兵之芒。我们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作为一名以百年激荡为傲骨,以千年文化传承为热血的正中人,更要以先驱之态,在劳动中为自己,学校,国家创造价值。私以为,正中人在劳动中当正,当定,当中,当学。

  正,即身正,身正则寻路不偏,劳之有向。古之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人生第一站,修炼出一身正气意味着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才能拨开迷雾看清孰是孰非,找到正确的奋斗方向。我们坚持“做学问先做人”是此理,学校工作讲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亦是此理,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更是此理。

  定,即心定,心定则动力不竭,劳之有恒。“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劳动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劳动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中,即闳中,闳中则海纳百川,劳之有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有长远的目标和广阔的胸襟,只有把劳动的热血,拼搏的志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大家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学,即博学,博学则肩有担当,劳之有力。“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劳动成就。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我们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同学们,你是否曾在漫漫长夜无心睡眠之时,思考着人生沉浮,茫然不知所措。你是否曾觉得行路迢迢,踽踽独行,慨然不知所终。你是否时而踌躇满志,时而丧气垂头,喟然不知所学。与其耿耿于怀于过去,惴惴不安于未来,不如破釜沉舟,跨马一战。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一条路仍需要动手开拓,身正心定,闳中博学也不只是宏大的理念,这同样是我们青年人务实求真的行动指南,对最好成绩的向往,就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最后,厉兵秣马百余日,不破楼兰终不还,祝高三的朋友一战告捷,正中加油!

  

  2.《创造性劳动你我都是生力军》

  正定中学班主任陈胜

  劳动最光荣,这句话,我们打小就听说过,在我们的印象中,好像只有帮家里做些家务,干些农活,才算得上劳动,劳动完后,自然会得到夸奖,这就是我们对“劳动最光荣”的理解。现如今,后三个字“最光荣”没有变,劳动依然是最光荣的,可前两个字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劳动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的讲课算不算劳动?我们的学习算不算劳动?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劳动更加光荣?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什么把劳动分成了三种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辛勤劳动,耳熟能详,就是努力刻苦的劳动;诚实劳动,就是不弄虚作假,脚踏实地;而创造性劳动,则是以扎实的学识和技能为基础,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改进、创新型的劳动。而创造性劳动已经成为新时代劳模的代名词。

  拿教师来说,普通的照本宣科早已不能满足我们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知识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之前的一些实验结果放到现在可能已经有了例外,不再准确;之前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提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之前的教案已经无法更好的阐释教材的主题,在这些变化面前,教师需要随时关注新的学科理论动态,把握高考教学新动向,这仅仅是基础,还要力求做出一些学校甚至专业引领性的改变,这就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拿学生来说,我们的学习是辛苦的,我们能够达到的第一重境界是刻苦学习,第二种境界是踏实学习,第三种境界是创造性学习。在前两种境界的基础上,我们更需要第三种境界,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进行改进,进行优化。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劳动,尤其对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你们也在从事劳动,也能够成为劳模。

  如果说,“辛勤劳动”是苦干,“诚实劳动”是实干,那么,“创造性劳动”就是一种巧干。我们不仅要苦学,要真学,还要巧学,在学习的道路上,你们是生力军,在工作的道路上,我们是生力军,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希望我们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成长为新中国的劳动模范!

  (燕都融媒体记者刘杰通讯员雷军)

燕赵都市报发布,本站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