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话说巢湖》(外一章) 方克逸

 作家文坛 2020-08-12

原创散文大赛全国征稿

上海文坛lin888xue

关注上海文坛给你最震撼人心的真实感

【上海文坛】
首届为农民工写散文大赛全国征稿

所有参赛作品一经采用根据赞赏和留言情况而定于,至少发布腾讯等6家主流媒体,获奖作品还将发布今日头条等12多家媒体!

我们想用文学唤起你灵魂的崛起和清醒

上海文坛 lin888xue

==================     

  安徽省境内最大的湖泊——巢湖,素与洞庭、鄱阳、太湖、洪泽并列为我国五大淡水湖。康熙《巢县志》载:“《周礼》所载五湖,巢湖居一”。巢湖是怎样形成的呢?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多为“陷巢州”或“(陷巢县”的神话。晋代《搜神记·古巢老姥》、宋代《青琐高议·大姆记》记述的都是陷巢州故事。《青琐高议》称“今巢湖,即古巢州也”。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巢湖,一名焦湖,云巢县陷为湖”。唐代著名诗人罗隐《登巢湖圣姥庙》,也有“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的诗句。在巢湖和合肥,民间更是久有“陷巢州,长庐州”之说。20世纪50年代与70年代,庐剧《陷巢州》花开二度,进入艺术舞台。陷巢州的传说,经久传播。正像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美好的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

  今天,经过现代科学考察和测定,验证巢湖确实是由陆地下陷而形成,属于陷落湖的范畴。但是,巢湖并非传说中陷巢州或陷巢县“一夕为湖”所形成。而是漫长的地壳运动结果,正所谓沧海桑田自然现象。翻开地质史表明,巢湖这块地壳曾经历了陆地、海洋和湖盆等巨大变迁。在两亿多年前的二迭纪时代,这里是一片浅海。一亿多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这里已上升为陆地,并开始地壳断裂活动。这里地壳活动性较大的断裂,大都形成于六、七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而从第四纪(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这里彼此纵横交叉的两个方向的断裂活动,将地壳表面切割的支离破碎,造成地块下陷,遂沦为巢湖。现今的巢湖盆底,西畔趋下降,东畔呈上升,仍处于不显而易见的动荡与变迁之中。当然,神话中的巢湖由来,已经形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虽不能与地理上的巢湖同日而语,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二者当长期共存,各显千秋。

  

《巢湖三珍》

  巢湖水系发达,自古号称“三百六十汊”,出入河流33条。现有入湖河流主要分布在湖区的西部和西南部。如发源于皖西大别山的南淝河,汇经上派、中派、下派的派河,流经三河的丰乐河,金牛河接流的白山河,相传曹操开凿的马尾河,源于浮槎山东簏的柘皋河等8条主河流呈向心辐射状汇入巢湖。巢湖东经裕溪河流入长江。裕溪河又名运漕河,古称濡须水,西起巢湖东湖口,东南流至裕溪口,全长约75公里,与长江沟通,是巢湖惟一的通江水系。巢湖水位12米时,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容积48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巢湖通过培育渔业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培育“龙型”渔业经济之路。巢湖从1983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实行封湖禁渔,一年时间半年禁捕,并通过实行人工鱼巢、人工放流等措施,保持20多年来巢湖渔业资源一直经久不衰。巢湖建闸前的1952年,年产鱼约4000吨,其中鲢、鳙鱼占总产的37.1%,鲚鱼占30.3%。到1978年,上述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鲚鱼产量上升到占总鱼产量的75%~80%,其它大、中型鱼类仅占总鱼产量的15%~20%。1980年代后,由于建立巢湖湖泊管理处,加强渔政的管理和增殖保护措施,诸如人工放流、限制捕捞规格,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等,同时进行网围养殖,使产量得到恢复。1980年代初期,笔者作为省报、省电台通讯员,多次采访巢湖湖泊管理处负责人钱阳春同志,获悉当时年鱼产量约5500吨,处在历史最好水平。我还围绕被誉为“巢湖三珍”的银鱼、白虾和螃蟹,分别走访了中庙居民、姥山村民、船头渔民和相关部门,写下了《巢湖银鱼》、《巢湖虾米》、《巢湖大毛蟹》等文。除在媒体发表外,还被收入1985年8月黄山书社出版的安徽风光丛书《巢湖》。

  巢湖银鱼巢湖银鱼,体形细长而洁白如银,肉密无刺且滋味鲜美,素有巢湖水中珍品、“鱼类皇后”之美誉。

  银鱼,古称“脍残鱼”、“玉余鱼”、“白小”、“冰鱼”、“面鱼”等,因其体细长如银、透明似水得其名巢湖银鱼透明晶莹,漫游水中似玉梭织锦,银箭离弦,所以古人又把它喻为“玉簪”、“银梭”。

  唐代大诗人杜甫,因见银鱼洁白小巧,曾有《咏白小》诗一首:“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形象地道出了银鱼的特质。唐朝皮日休“分明数得脍残鱼”和宋代司马光“银花脍鱼肥”的诗句,指的也都是银鱼。

  巢湖银鱼吻短、眼大、无鳞,细长侧扁,身长寸许。银鱼是一种浮游于湖水上层的鱼类。每年二月、三月、四月和秋季,是巢湖银鱼的自然繁殖期。银鱼排卵的特点是,游到湖中水草和湖底浮泥之上,擦破肚皮产卵,故在民间有“破娘肚皮生银鱼”的说法。银鱼的寿命为一年期。它的主要饵料是水中浮游生物和浮沫。幼鱼生长一、二个月便即成熟。目前,巢湖银鱼每年有两次捕捞季节,分别为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以春秋之交时节为捕捞旺季。

  巢湖银鱼的营养价值颇高。,每百克新鲜巢湖银鱼,含蛋白质8.2克。氨基酸含量也十分丰富,具有补肾增阳,益脾润肺等功效,是上等滋养补品。晒干后的银鱼叫“燕干”,俗称“银鱼干”。每百克燕干含蛋白质72.1克,脂肪13克,热量407千卡,钙761毫克,磷100。多毫克。巢湖银鱼不用开膛洗理,用水漂一漂洗净即可烹调。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习惯吃法有:银鱼炒鸡蛋、银鱼炒韭菜、银鱼烧豆腐、银鱼包饺子和打汤银鱼蛋羹等。若用鸡蛋、虾米、元宵面等调成银鱼糊,再过油Aw做成冰银鱼,色味俱佳。燕干主要用于煮汤、打卤、其味清香适口,宽中健胃。银鱼除供鲜食和晒成燕干外,还可制成罐头品和作为多种菜肴的佐料。据文献记载,20世纪八十年代,巢湖通过加强渔政管理,保护水产资源,巢湖银鱼的年总产量达到七八十吨,销售到港澳和日本、东南亚、西欧、北美等地。

  巢湖银鱼鲜食最美,不用开膛洗理,用水洗净即可烹调。烹食习惯吃法有:银鱼炒鸡蛋、银鱼蛋羹、面炸银鱼、银鱼炒韭菜、银鱼烧豆腐、银鱼包饺子。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

  相传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治中将军等人视察安徽,来到合肥,招待他们的一道名菜就是“银鱼蒸鸡蛋”,可见巢湖银鱼的美味。

  巢湖白虾巢湖白虾,学名秀丽白虾。白虾加工制成虾米,又称虾仁,淡水产的又叫湖米。我国湖米的两大产区,分别为巢湖和洪泽湖。巢湖虾米曾远销港澳和东南亚、欧美等地。

  巢湖白虾体长透明,肉白籽黄,甲壳甚薄,微有棕斑,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的优势种群虾类。在巢湖水域的虾类组成中,白虾约占80%左右。

  我国民间久有“死虾泛红”之说,巢湖白虾却不然,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白色。传说古巢州腥秽不堪,鱼虾水族也遭污染而混浊。天庭玉皇大帝准奏陷巢州,倾天河之水荡涤巢州污泥浊水,沦巢州为巢湖。白虾从中亦受洗礼,将浑浊体形变得晶莹透明,清新秀丽,成为巢湖水族中的佼佼者,故巢湖白虾有一个雅号:“秀丽白虾”。

  巢湖白虾繁殖从春到秋,越年雌虾通常产卵两次。春天繁殖的幼虾,秋季即长为成虾,繁殖后代。白虾”寿命“一年许,须不失时机地掌握埔捞环节。巢湖白虾全年皆可捕捞,四至九月为传统的捕捞旺季。

  巢湖虾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每百克含蛋白质9.5克,以及大量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巢湖白虾食用,一般有炒虾仁、烩虾或芹菜,风味独特,皆成佳肴。做卤或熬菜汤,加入一些虾米作为佐料,风味独特,皆成佳肴,为鲜虾所不及。

  巢湖螃蟹巢湖螃蟹因产于巢湖,又叫湖蟹。它与河蟹、江蟹同属中华绒螯的家族。

  巢湖螃蟹在淡水中生长,却具有生殖回游的习性。过去,它们成群结队,溯游到江河浅滩繁殖,幼体经过蜕壳变态,发育成为幼蟹,然后长途跋涉,沿着它们父母走过的征途,回到巢湖中生活。20世纪六十年代巢湖闸建成后,切断了巢湖螃蟹回游江湖的通道,使其繁殖受到严重影响。在20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四、五年间向巢湖投放了数以亿计蟹苗,稳定和提高了巢湖螃蟹产量。湖蟹营养丰富,湖蟹髓如玉,脂黄似金,色、香、昧俱佳。巢湖螃蟹的收获季节,迟于淮河螃蟹,早于长江螃蟹,从8月底延续到12月初,其中9月底到11月初为捕捞旺季。

  每当秋风凉、菊花黄,秋高气爽时节,便是巢湖螃蟹肉满膏肥之时。持蟹赏菊曾是巢湖人生活中的雅事。湖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并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物质。一般多清蒸、焖煮食之;剔下肉黄做蟹糊、做肉馅、炒蟹黄,味道鲜美;醉蟹则别具风味。自古“蟹味上桌百味淡”,可见蟹味之神鲜。湖蟹、江蟹、河蟹三蟹味皆鲜美,又各有所长。

  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恶意捕捞等因素,巢湖水产品正呈逐年减产趋势,以银鱼、白虾和螃蟹闻名于世的“巢湖三珍”,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巢湖各大市场已经很少经营鲜活的“巢湖三珍”,市民餐桌上更是难得一见。有鉴于此,本文呼吁加大巢湖生态保护力度,让巢湖人也是全体合肥人的母亲湖巢湖,永葆活力生机。

 

此文章为豫东文学传媒(入驻一点号的媒体名称)原创,特此声明

 

原创首发,权必究,图来自络

==================

原创作者 :方克逸,男,安徽巢湖人,1953年出生,退休前任巢湖市文联主席。长期研习新闻、民俗、文史和诗词。网名萌翁,浮槎逸云。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