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才选择出国留学的王漫妮,傻不傻?

 陆老丝儿 2020-08-12
王漫妮拒绝了海王的复合,最后还是选择了单身,结局让不少人觉得大快人心。
想起了高开低走的《余欢水》,最后因为一句“别来这一套,男女平等。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而遭来了不少骂评。
《三十而已》这个结局还是可以的,至少没有再把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

之前有很多电视剧,总是透露出一股女性就必须依附男性才能活下去的畸形观念。
女生头上开了一片青青草原,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男主,结局“皆大欢喜”;因为担心丢掉自己的工作,所以女性得忍耐上司时不时伸出的咸猪手;女主必须柔弱无骨还爱哭,那个自信独立的女性反倒成了女配。
有这么一段时间,电视剧充斥着这些有些辣眼睛的桥段。
屏幕中的他们上演着一场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魔幻恋爱,现实中的我们啃着泡面还着花呗期待着自己的天选之子。
无论是追剧还是追星,无非是电视剧的剧情或是明星身上,寄托了我们得不到的、无法做到的事情。

像把愿望化作孔明灯,我们在明星还有电视剧的人物身上寄托了太多期望,所以当明星的行为稍微有些脱离粉丝为他们设定的轨道,就会有粉丝回踩、粉转黑的现象。
但是,粉丝眼中那些看似完美的偶像,真的是偶像本人吗?
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人设,要把自己的本性藏着掩盖,时间久了,要么他们自己都忘了自己原本是个什么样的人,要么长时间的沉默带来的是更激烈的爆发。
其实,从明星的社交平台就可见一斑。

博客时代的金莎,会因为受了点气发一篇小作文diss对方。而到了《乘风破浪的姐姐》,温温柔柔说着自己想谈恋爱的金莎,看不到昔日那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金莎的影子了。

这样的改变,可以说是成长,也可以说是身上的棱角被磨平了。
回到《三十而已》这部剧,尽管还有很多小瑕疵,比如顾佳近乎完美的人设反倒不似人,比如钟晓芹和陈屿前后仿佛换了个人的性格蜕变。

但是,《三十而已》也给出了一种答案:女性独立,不只是一句口号。
生活中我们听了太多类似“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还是早点嫁人好”“都三十岁了还留什么学,最后不是还是要回来”的言语。
有人会因此退却,但是也有像王漫妮一样的女性,她们选择了一条与常人不一样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豆瓣用户“在西言西嘻嘻妈”在《三十而已》底下留言:曾经我也是临近三十岁拿着十万块留学的。
都说三十而立,我们踩着高跷,在立与跌倒的边缘中试探。但实实在在踩在脚底下的,才是真实的生活。
插入一个近几年的离婚数据:结婚人数接连下降的同时,离婚的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后和90后,离婚的比例高达51%。

女性要真是离开男性就活不下去的话,这接近400万的女性,难道个个都得去大街上喝西北风去了?
大家都在摸着石子过河,希望女生们过河的时候,少一些犹豫和彷徨,多一些果断和决绝。
就像王漫妮说的:人生大概率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并没有哪个特定的数字,可以决定我们奔跑的速度和停下的时刻。
想要和王漫妮一样出国留学,学历其实关系到你选择的院校好坏,就拿专升硕来说,升硕申请有几个局限。
首先申请的学校排名不会很好,其次能申请的专业也比较有限。
此外,并不是所有专科学生都可以进行硕士预科的申请如果是二年制或五年制大专的,申请时是会受限的。
因此,如果你也有留学想法的话,不如先为自己拿一个本科学历。


历史推荐

“严进宽出”的成考,到底有多严?

成考考试科目大盘点!

今年会有多少成考生?竞争激烈吗?

还分不清成考和自考?其实你更适合...



在看 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