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琴文化,历史上古琴发展的极盛时期,皇帝爱琴还指定太监学琴

 晓明国学 2020-08-12

【明皇帝爱琴,推动古琴发展】

从《明史·本纪》来看,朱元璋虽出身寒微,但他战斗生活的区域都是南宋汉族政治文化深深扎根的江南,故他于起义过程中,在至正二十年三月即召刘基、宋濂等人来到他的左右(按《历代琴式》所载,蕉叶琴为刘基所创始)。即皇帝位后,设“文华堂”广罗文才,将江南著名琴家徐和仲、刘鸿、张用轸征召前来,永乐八年,亦善鼓琴的成祖朱棣敕命编纂《永乐琴书集成》二十卷藏于宫中,成为帝王嗜琴的表率。于是爱好古琴的皇帝相继出现,如宣德、正统、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崇祯。他们除弹琴之外,有的喜欢造琴,将当时造琴名手召来宫中,在武英殿造琴;有的喜欢作曲,调名琴家进京来一起研究。

【蔚然成风,太监、皇子、民间中古琴流行】

他们还指定太监学琴,造就出一些著名的太监琴家,在社会上执牛耳,是以紫禁城中弦歌不绝。藩王中有宁王朱权、衡王朱祐、益王朱祐槟、徽王朱厚爝、郑王朱厚烷、潞王朱常涝,还有崇昭王妃钟氏。他们或修谱行世,或大量斫琴传世,既活跃当时又嘉惠后人。皇子们对古琴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太监中著名的琴家有戴义及其弟子黄献。据说,戴义是南宋徐天民传派苏州张助的弟子。明刘若愚《酌中志》称:戴义琴技为当代琴坛中居首位,曾与南中妇较琴艺高下。黄献著有《梧冈琴谱》传世。明代有太监张元德所制之琴流传于世,胡喜谏所制之琴犹存宫中。

当时民间的琴派除了南宋传下来的江派与浙派之外,还有虞山派的严徵、徐青山,绍兴派的尹尔韬、张岱等。有《松弦馆琴谱》及后来印行的《徽言秘旨》等传世。(见《琴史初编》)

【明琴佳妙往往被人视为宋斫

在明朝七弦琴如此昌隆的情况下,著名的斫琴家自然应运而生,如江西的涂氏自明初为宁王制琴起到嘉靖、万历间世代有人,如涂思桐、涂二明等,明中期钱塘的惠祥、惠熊,明晚期的吴门张敬修、顺修、敏修、季修等,都是祖孙、弟兄相继,制琴传世。至于如高腾、施彦昭等一代制琴家更有相当数量。在传世古琴中明琴约近十分之九,制作精美者往往被人视为宋斫,其佳妙如此。

但明琴的CT平扫图像显示出继承各时代传统制琴法的特点十分明显,殊少新意。只有蕉叶琴底面的嵌合法与无底蕉叶槽腹的制作法,是前所未有的,此外弘治御制琴是取旧材拼合而成,与盛唐“九霄环佩”颇为相似。

【明亡藏琴尽归清】

明代的皇帝虽然在琴文化方面有所关注,有所促进,但将国家、人民拋在脑后,纵容宗室勋戚扩大庄园,压迫侵夺剥削农民,将国家政务交付阉宦,亲小人、远贤臣,逼使陕北农民爆发起义席卷至京,城破崇祯皇帝煤山殉国。李自成于武英殿即皇帝位后,吴三桂将侵略明朝疆土的清兵请进关来,清顺治皇帝就便接收了紫禁城,于是明朝十四代君王居住的九重宫阙易主,宫室府库的历代珍宝包括历代的藏琴,皆顺理成章地化为清帝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