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不悔的芳华》徐志俊

 作家文坛 2020-08-12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他见人总是一脸微笑。细眯着的眼睛,还有那眼梢稠密的鱼尾纹让他那张脸显得越发地和善可亲;他正值壮年,可被风湿折磨了二十多年的腿和腰,已不能再和同龄人那样,去蹦跑、去欢跳;他一瘸一拐地迈动着坚定的脚步,并没有在意别人投来怜悯的目光。他没有自卑,他始终是快乐的,因为在他心灵深处永远装着一个不悔的芳华……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个初夏的清晨。朝阳探出红扑扑的脑袋,洇红了东方的那片鱼白。那片红色的光,瞬间撕开了遮挡她的朝霞,向四周迸发开去。大地倏然间苏醒了,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我小跑着,来到了离家不远的健身广场。看到他早早地一个人在单杠上吊着,他那不对称的身形格外的引人注目。远远看去就像件没抖开的大褂在单杠上摇摆着。外向好奇的我就和他聊了起来。
  他叫贾某,一位曾守护祖国南沙群岛华阳礁的一位退伍老兵。他97年参军,在虎门沙角接受了一阶段高强度的新兵训练后,光荣地成为了守护华阳礁的一名战士。高风、高炎、高湿的地理环境并没有撼动的了他那颗赤诚的心。从99年开始到2012年退伍,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战友们早已习惯了那里的地理环境。那座岛礁早已化作了他们生命里的一部分。那里的蓝天、白云、碧水、沙滩……甚至连那里冬天呼啸的海风、夏天炙烤的烈日、还有当年最讨厌的那份湿气,现在都已在自己的脑海里化成了青春的记忆。
  远离故土久居岛礁的他,开朗,阳光。就像法国大诗人雨果说的那样: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也许正是那宽阔的海洋才造就了他那率直,乐观的性格。
  投身军营是他儿时的梦想,他笑着说:小时候村里经常放露天电影。他最爱看的就是《英雄儿女》,最崇拜的英雄就是那位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王成。那段时间,他时常在梦里梦到了自己变成了王成,奋勇杀敌,冲锋陷阵,有几次竟然吓醒了一旁的父母,现在回想起来,一丝童真的笑,从他那早已被海风吹黑的脸庞里绽放了出来。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参军时的情景:当自己带着大红花,在乡亲们锣鼓的欢送中去往军营的时候。自己心中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做王成般的英雄。新兵连训练时他格外地刻苦,因为他知道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发出自己的光与热。
  分到华阳礁后,恶劣的环境没有侵蚀他的意志,相反倒练就了他不屈的人格品质。缺水,他和战友们用刷过牙的水浇菜;孤单,业余时间,他和战友们以书为伴。有时逆境,反而是难得的机遇。就像大树逢干旱时,根扎的更深,根系更发达一样。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的文化水平提升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以至于退伍后,当年儿时的伙伴见面都尊称他为“秀才”。
  对于那个时期爱情,他腼腆地说到:参军前,有一个很要好的女友,当年是那样的海誓山盟——非他不嫁,非她不娶。到了华阳礁后由于通讯不便,后来就不联系了。退伍时听朋友说,那女孩等了他好几年,后来年龄大了,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结婚了。听说她过得不是很好,我感觉很对不起她……说到这里,他哽咽了一下,脸上显现出了一丝伤感———很少看到他有伤感的时候,我以为他是永远是笑容满面———他随即仰起了头,笑着说到:这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不提了……虽然多年的守岛,导致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但我现在每月拿着政府发的工资,过的很充实,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再回想起那座岛礁,我心底仍有一丝感怀,因为那里曾留下过我不悔的芳华!
  回家时,朝阳已高高地挂在了东方。看着逆光下他亦步亦趋的身形,是那么的高大而坚挺……

=======================    

作  者  简  介:徐志俊,1975年生、常州市金坛区作协会员、金坛黄庄人、家乡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家乡》杂志、《西北散文选刊》原创、《西南文学》杂志、《脊梁》文学、《作家微刊》、金坛时报、纸刊《黄河风文苑》、《心悦文摘》、《洮湖》杂志、《上海文坛》、《闻艺金沙》等

关于我们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北京文学传媒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北京文学传媒》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欢迎指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