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 格 ——旁通

 小山 爱 2020-08-13

 

——旁通

最近,忽然在写毛笔字时,把毛笔字的每一部位写入了九宫格恰当的位置,胳膊、腕部也觉得很轻松、自在。师父说:“这才叫‘入格’!”

终于,可以开始比较自由的写一个字!

当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的练,整整10年过去了,会有如此感觉,真的很不容易——

1.有师父手把手的教!

2.有自己一笔一划的练!

3.有循环反复的琢磨!

4.还得博览众长!

5.还得有国学里哲学性的一些知识—— 一气、二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合(方圆、粗细、浓淡相宜)、七齐、八方、九宫。

6.相关的学科知识——美术、音乐。也许是因为字画同源;也许是因为每个字得有节奏感,每篇作品亦得有节奏感!

7.还得对国术里内家拳有所熟悉,能把全身的劲贯注于笔尖,劲力既团结、严肃又活泼、舒展!

腹有诗书体自华!?!

自不敢妄称“腹有诗书”,也不是“腹有诗书”,由于一些人生际遇,上述七方面稍有涉略,才写出了“入格”!

由此而联想到,《德国人影响世界的五十项发明的文章为什么德国人会有影响世界的五十项发明呢

原来粗浅的以为,德国哲学发达(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根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不是)、还有一些我们熟知的原因,自不必多说。

对字写到有了“入格”的境地,才忽然觉得德国的小学教育发达,也不失重要原因——证据是我们上初中时(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初二年级英语学科的最后一课是高斯小学最出名的故事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正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    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

后来,大约在是《读者文摘》上来吧(当时还不懂得如何摘抄,摘抄时得把原刊物的所有信息记下来),我知道,那位小学数学老师居然是德国的当时的数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不由惊叹与感慨德国的少年的幸福!

那位老师的名字,一因为是外国人,二是因为当时只不过是随便阅读,没当回事,居然没记下来。但,当时老师的一个要求却因为与自己的爱好(修练国术)而记下来了,也就是我们八段锦里的“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当时的老师要求他的学生,每天一只手做三十次,能保证他们终生健康。也就那么一说,没在强调。不想,30年后,该老师把当年的那班学生召集起来,除了已经过世两个,都到了。坚持下那个动作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高斯,一个也是当时的德国物理学家——什么名字,我也没记下来,想来真的是一件遗憾的事。由此而明白,心性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也不知在什么杂志上,看过德国小学,数学就在自然数的范围,分数是初一的内容了!由此而看父辈们——1966年以前的高中、大学生,美术、音乐、体育无所不能,但人家的专业又是那么的精湛!有时有望尘莫及的感觉!为人也好,做事也罢,处事也好,真的无可挑剔!

不意间翻到了父亲高中的代数课本,我们初三时学的,他们高一才学的,而当时的高一年龄,他们大都是我们现在大学二、三年级的年龄了!

揠苗助长的故事,凡是中国人大都会讲吧,做到不“揠苗助长”的呢?1840年,英国议会大厦在讨论是否对清开战时,就有一位上议院议员说过:“这是一个诞生‘龟兔赛跑’寓言故事的民族,你们要是对它开战,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后悔的!”刚刚过去177年,那位议员的预言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我们为什么要着急呢?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不用着急的基本!

我们为什么不先定下“格”,让孩子们在美术、音乐、体育的环境氛围中,把自己的国语、算术、文字等水平都“入了‘格’”,有了扎实基础后,再有所发展呢?

前些天,利用课余,也是当时的语境所致(大约是随堂的思想教育,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的语境——小而言之为自己,大而言之为民族、为国家),随便在黑板上写了一个“G”,我问:“这咋读?”我故意含糊其辞,没强调是“字母”还是“拼音”。学生一致读出了[dʒ],而没有一个读汉语发音的。我没强调,又写了一个“a”,说到“这个呢?”学生又一直读成了[ei],我笑了笑说:“一个读‘哥’,一个读‘啊’!”,学生恍然大悟,哦,这是历史课,是汉语为主的课!

不由想起,初一历史第一课的相关内容,讲的是远古的历史。为了增加兴趣而问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远古神话谈到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没想到的是,知道亚当夏娃的两个班92个学生,是91个,而知道伏羲女娲的仅仅有一个!

西方文化侵略,可略见一斑!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入格”开始,把我们的孩子先入了“格”,那样,无论外在环境如何,他还是一个中国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