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楸堂稿》一本只见过名字的书

 铁毛l 2020-08-13

《玉楸子堂稿》,

自书本,有的并不包括序文集。(《尊经派大家黄玉路传》张志远)。昌邑南隅老中医梁焕盛1980年5月给张启文的信中称:“黄氏书九种,八种已刊于世。其《玉楸堂稿》一书,迄今抄为人存。余者不系医学未刊。”     《昌邑县续志》(光绪三十三年)载:黄氏“著四圣心源、伤寒悬解、素灵微蕴、伤寒说意、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子堂稿、玉楸药解、灵枢解、灵枢素问悬解、难经解、周易悬象、道德经解共十三种,刊行者八种。”可见写志时,除八种外皆系地方抄本,当时有《玉楸子堂稿》存本。     《黄氏家谱》中记,黄元御,“尤精医术,著解素问、灵枢,伤寒悬解、金匮悬解、难经解、四圣心源、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四圣解书、瘟疫痘疹、玉楸子堂稿等书。”

 昌邑盛传,黄氏乡居时,其表兄孙某放道合,将诣江南上任,亲友及地方官员缙绅纷纷登门相贺,车水马龙,黄氏亦至,众人皆有贺礼,孙某应接不暇,容光焕发,至为欣喜。黄氏曰:“仁兄荣升外任,光宗耀祖,可喜可贺!愚弟无长物相贺,愿赠兄一脉。”对曰:“贱躯素健,一诊何妨。”诊毕,黄氏正色曰:“仁兄两年后将发搭背疮!此疮甚剧,性命攸关。余不能阻其发,然可以药移于兄之腿肚,则无大碍矣。发后兄自当延当地医师施治,然必知此疮由背移来者乃可服其药,否则断不可妄治!”孙某虽恶黄氏言语怪诞,然知其医术精湛,也为之一震,乃请其书方。书毕,黄氏曰:“仁兄到任即服,切勿延误时日,十剂为限。”孙某到任后,因忙于公务应酬,月余方忆起黄氏之嘱,按方服之。两年后左腿独果出一疮,日大日剧,奇痛难忍,眠食俱废。急招当地名医诊视询及此疮系原发抑或由他处移来?众医皆茫然“移来”之问,均曰“原发”,而证危剧,不知何故,不服其药。后一医报名自荐,愿为其一诊。诊毕曰:“太尊此疮,断非原发乃高手以药由背移至此!”孙某因尽告黄氏为其移疮之事及所嘱之言,恭请处治。对曰:“余虽知此疮由来,然迁延日久,证已大剧,愧无施治之术。为今之计,唯余亲赴昌邑,面聆黄师高术,求灵药一匙,而愈太尊贵恙。”江南距昌邑数千里之遥,限于当时交通条件,赴昌邑求方,谈何容易,不数日孙某疮崩而殁。

  有睹“文革”中遗失之黄氏《玉楸子堂稿》者,谓书中之“移山填海方”,即黄氏赠孙某之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