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蝶鞍

 昵称74274318 2021-03-18

空蝶鞍

空蝶鞍又称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 ESS),指由于各种原因致鞍膈缺陷及垂体窝充盈不足或脑脊液压力升高,使蛛网膜下隙突入蝶鞍,造成蝶鞍扩大、垂体受压改变,并可能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等。ESS曾被认为比较少见,加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而容易被忽视。
国外学者对健康志愿者的头颅MRI检查进行统计,ESS的发现率为4% ,提示ESS可无临床症状。原发性ESS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中年以上肥胖的多产女性,临床可出现头痛、视力障碍、脑脊液鼻漏、内分泌功能紊乱、高血压、肥胖等异常。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头颅MRI检査的广泛应用,发现的空蝶鞍逐渐增多。

空蝶鞍
女性,50岁,A.矢状面T1WI,B.冠状面T2WI。蝶鞍扩大,其内充满脑脊液信号,垂体受压、变薄,紧贴鞍底(箭)。
确诊空蝶鞍依赖于影像学检査。在CT与MRI应用之前,X线气颅造影是诊断ESS的主要手段。影像表现为气体进入鞍内,但气颅造影属于有创性检査,不易被患者及临床医师接受,CT检査诊断ESS易于漏诊,尤其颅底的X线伪影使CT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受限。MRI具有多方位成像能力,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力高,在显示鞍内解剖结构和脑脊液分布方面比CT更准确,是目前发现和确诊空蝶鞍的最佳手段。
空蝶鞍的主要MRI征象包括扩大的蛛网膜下隙占据蝶鞍上方,垂体受压、变薄,可伴蝶鞍扩大。在冠状层面上,漏斗征表现为垂体柄位置居中,直接伸入鞍内垂体(如图)漏斗征具有特征性,此征象有助于排除鞍内实质性肿瘤和囊肿性占位病变。
参考文献
[1] 李宝新,空蝶鞍綜合征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2] 汪 云,唐金莲,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