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泡蝶鞍影像诊断

 忘仔忘仔 2023-05-16 发布于山西

图片

【术语解释】
空泡蝶鞍(empty sella,ES)是指被衬蛛网膜、自鞍上池向下经鞍膈疝入至鞍窝内的脑脊液结构(图25-15)。完全性的空泡蝶鞍非常少见,其内几乎总能见到贴附于骨性蝶鞍底部的扁平垂体。因此,'部分性空泡蝶鞍'在解剖学上更为准确。

图片

【病因】
空泡蝶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空泡蝶鞍常发生于鞍膈孔显著增宽或鞍膈发育不良的患者,鞍上池的蛛网膜和脑脊液可经该处疝人至鞍窝内(图25-16)。搏动的脑脊液可使鞍窝逐渐扩大并加深,但分隔蝶窦和蝶鞍的骨板仍保持完整(图25-17,图25-18)。
继发性空泡蝶鞍常见于垂体肿瘤外科手术、溴隐亭治疗或放射治疗后垂体体积减小的患者。少数情况下,垂体卒中(通常是垂体大腺瘤)也可遗留下扩大变空的骨性鞍窝,此时出血梗死的垂体残留于鞍窝后下方。此外,围产期损伤的患儿偶可造成弥漫性下丘脑神经元坏死,致使垂体柄细小并导致部分性空泡蝶鞍。继发性空泡蝶鞍的另一少见但重要病因是席汉综合征,由于产后严重出血引起垂体缺血性坏死所致,也是不发达国家中导致垂体功能低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席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CT或MRI检查时可见到空泡蝶鞍。

图片

图片

【临床】
1、流行病学
空泡蝶鞍的确切发病率并不明确,5%~10%的颅脑 MRI 扫描中可发现空泡蝶鞍。
虽然空泡蝶鞍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其发病高峰为50岁。女性患者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4。空泡蝶鞍或部分性空泡蝶鞍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
2.临床表现
大多数空泡蝶鞍患者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图25-19)。但原发性空泡蝶鞍患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如轻度的内分泌紊乱、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原发性空泡蝶鞍患者中,18%~20%伴有高泌乳素血症,5%伴有垂体前叶功能整体减退,4%伴有某一激素缺乏。特发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的中年肥胖女性患者中,约80%在术前MRI检查中发现合并空泡蝶鞍(图25-20)。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通常伴有部分空泡蝶鞍(图25-21)。
少数情况下,空泡蝶鞍患者可有视觉障碍,这是视交叉下移入变空的鞍窝所致,多见于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所造成的继发性空泡蝶鞍。

图片

3.治疗方案选择
原发性和继发性空泡蝶鞍一般都不需要治疗,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的患者、视交叉移位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的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影像学表现】
1.一般征象
影像学检查可见扁平、菲薄的垂体,贴附于鞍底,鞍窝内充满脑脊液。
2. CT表现
鞍窝大小可正常或中度增大,其内充满脑脊液样密度的液体。原发性空泡蝶鞍的鞍底骨质完整,但继发性空泡蝶鞍常常可见经蝶手术所致的鞍底骨质缺损。CT增强扫描上,垂体柄和残余的垂体组织正常强化。垂体柄可移位而偏离中线,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
3. MRI表现
在T1WI及T2WI上鞍窝内的液体与脑脊液信号完全一致,且FLAIR序列上信号被完全抑制,DWI上扩散不受限。重症患者可见视交叉和/或第三脑室的前份疝入鞍窝内。如为外科手术所致的继发性空泡蝶鞍,则可见脂肪填塞和瘢痕粘连所致的鞍区信号混杂。
【鉴别诊断】
空泡蝶鞍的主要鉴别诊断是鞍上蛛网膜囊肿,后者可疝入鞍窝内。骨性蝶鞍不只是单纯的蝶鞍扩大,而是骨质受压和受侵。尽管蛛网膜囊肿少有发生,但其大小不一。囊肿较大时,通常会出现临床症状,导致垂体柄和腺体受压,并产生占位效应。MRI各序列上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FLAIR序列呈低信号。矢状位TWI可见第三脑室抬高、受压,覆盖于蛛网膜囊肿之上(图25-22,图25-23)。
此外,空泡蝶鞍还需与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进行鉴别。两者均好发于肥胖女性,影像学检查均可见空泡蝶鞍的征象,但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中,视神经鞘常有扩张,脑室和脑池常有缩小。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通常也会出现视盘水肿,MRI表现为视盘突入球后(图25-21)。
由梗阻性脑积水所造成的颅内压增高,常导致扩大的第三脑室前隐窝(而非鞍上池)向骨性鞍窝的方向移位或疝入其内。颅内压增高患者常见室管膜下脑脊液外溢,而空泡蝶鞍患者则无此征象。

图片

       来源:蛛丝马迹学影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