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大池持续引流继发小脑扁桃体下疝一例

 水共山华 2014-11-18

图 1 女,48 岁。垂体腺瘤 a. 术前 MRI:鞍内短 T1 异常信号,视交叉受压上抬,鞍底下陷;b. 术后 14d 复查 MRI,可见脑室系统明显增大,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

患者   女,48 岁。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1 年,头痛、头晕 10 d。查体:视力左眼 0.3,右眼 0.4,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结果正常。颅脑 MRI 示:鞍内短 T1 异常信号,12.5 mm×12.5 mm×14.4 mm,病灶内信号欠均匀,环形强化,视交叉受压上抬,鞍底下陷 (图 1a)。诊断为“垂体腺瘤”。行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病理为垂体腺瘤。

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平卧位并行腰大池引流 3 d,未见缓解,遂行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继续腰大池引流,术后 3 d 出现高热,脑脊液出现感染征象 ( 细胞数 1 121×106/L,白细胞 121×106/L,葡萄糖 1.2 mmol/L),脑膜刺激征阳性,给予抗感染 + 腰大池外引流。

修补术后 9 d 脑脊液恢复正常,3 次细菌培养均无异常。术后 10 d 腰大池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意识变差,复查颅脑 CT 示:脑积水;颅脑 MRI 示: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并脊髓空洞症 (图 1b)。停止腰大池外引流改行脑室外引流后,患者意识好转,之后转外院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半年后随访,恢复良好。

讨论

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脑积水及脊髓空洞。有学者认为腰大池引流人为的增大了颅脑与椎管内的压力差,增加了脑脊液向椎管内的流速及冲击力,导致后颅窝脑组织下移,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造成枕大池远端区域的脑脊液循环紊乱,导致脑积水的形成。

我们认为颅内感染,引起蛛网膜的粘连,导致脑脊液循环及吸收障碍,也促进了脑积水的发生和发展。脑积水造成颅内压力增高,而枕骨大孔处的卡压又使颅腔内压力无法向脊髓腔内传导,两者之间的压力梯度逐渐增高,使扁桃体下疝程度逐渐加重。

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第四脑室正中孔阻塞,脑脊液流出受阻,脑室搏动冲击力向下传递,使脊髓上端中央管开口扩大,逐渐形成脊髓空洞。临床工作中腰大池引流并发小脑扁桃体下疝发生率较低,但如果出现意识障碍、脑积水时应排除合并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可能。

编辑: qianqi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