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止于至善

 拙木心语 2020-08-13

一天,我在广场陪孩子玩。我们来的早,还没什么人,孩子对滑梯并没有多大兴趣,又玩了一会跷跷板,也是兴致缺缺。后来,孩子多了起来,看别的小朋友玩,她又去抢,空着的滑梯不玩,专门抢人家在玩的。我说:“那个空着呢,你去玩那个,不要跟别人抢。”孩子:“不,就抢。”抢了这个抢那个,抢不过就伸手推,推不动还要打。人家小朋友走了,她没看到,又没人可抢了,就站在那四处寻找,心里可能在想:那小孩儿哪去了,还没抢够呢。

我看到了她眼睛里只有别的孩子,只有争、只有抢,在争抢时眼睛都在放光,仿佛打了鸡血一般,这一刻,与人争、抢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而没有了人与她争、抢,她仿佛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如同霜打的茄子无力的坐在滑梯上,但她依然霸占着滑梯,仿佛在宣誓着她的主权,为下一次争抢做好准备。把生命全部用在了与人相争上,把仅有的一点小聪明用在了如何在相争时获胜上,因争抢中获胜而感到愉悦,因抢不到而心生愤恨。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自私自利,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向上仰望时,摇尾乞怜,媚相十足;向下俯视时,轻篾鄙薄,冷酷无情的人渣正在向我走来。

人租来的一副皮囊,几十年而已,终究是要还回去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什么好争的,有什么好抢的。处于高位时,要看得起别人;处于低位时,要看得起自己。越争越烦恼,越争心越小,装不下别人,最终也装不下了自己。心之为器,舍出去的多了,心就宽了,装的下自己,也装的下别人,可容天地万物;心之为水,水深了,也就静了,水静了才能没有波纹,才能照见万物,万法自现。

没人教她去争、去抢,是从她心底里自己滋生出来的,人的天性中的恶性是天然存在的,人的天性不都是善良的。恶性必须戒除,怎么说也不听的情况下我就把她抱回家,不让她玩了:“回家吧,别玩了,告诉你不抢、排队就是不听。”孩子哇哇哭:“找妈妈。”我:“那你找去吧,别跟着我。”孩子往我身上扑:“爸爸,领。”我:“那你还抢不?”孩子:“不抢了。”我把孩子抱了起来:“乖儿,不哭”。

第二天再来广场玩滑梯的路上孩子说:“排队,不排队抱回家。”我非常高兴:“对,排队,不抢”,不过我想说是说,到滑梯上还不原形毕露呀,结果还真的没抢,还跟着广场舞大妈们比划了一会。回家的路上我说:“今天宝宝表现特别好,回家跟妈妈说爸爸表扬宝宝了。”孩子:“不会说,爸爸抱。”我:“好,今天宝宝表现好,爸爸抱回家。”一进屋孩子就跟妈妈说:“宝宝表现好,爸爸抱。”

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形成至少要三个月,这三个月父母要一直陪伴,是一个相互折磨的过程。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样的恶性的戒除不是三个月能完成的,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

需要她先养成自律的习惯,而刻在孩子骨子里的自律,从来不是生来就有的,都是一步步逼出来的。怎么才能逼出来呢?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孩子长的很胖,孩子不觉得胖有什么问题,父母想给他减肥但怎么减也减不成功。但在新的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每天跑几千米,几个月后孩子体重正常了,弯腰不累了,也能蹲的下了,做什么都方便了,孩子体会到了不胖的好处,心里也很感激老师。

就是在这样具体的实践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磨练,磨掉她的心底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劳动、爱好、学习都是这样的实践,再说白一点就是劳动改造。

1岁,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筒;

2岁,整理自己的玩具;

3岁,铺床、拿枕头、被子…。

做父母的不帮助她改,那么就会有监狱帮助父母完成其未尽到的责任。

韩国的天之骄女赵显娥一次乘机途中,乘务人员向她提供了一包坚果,赵显娥不满她未撕开包装袋,当即大发雷霆,辱骂并殴打乘务人员,要求下跪道歉。乘务员照做之后仍旧不满,要求已经开始滑行的飞机掉头开回登机口,勒令乘务长下机,致使200多名乘客误机。韩国人民怒骂其为“韩国的耻辱”,韩国大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2年。

快乐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但这只限于人天性中善良的一面,我们可以顺势扬长,但人性恶的一面是客观存在的,荀子所主张的性恶论也是有现实基础的。恶性必须戒除,而戒必然是痛苦的,但好的习惯养成以后就会从中受益,就会认识到原来的行为模式是有问题的。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句话适合每个心中还有恶性的人,好的习惯才是人最美的外衣。

杨绛先生曾说:“女儿,就是我最好的作品。”,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希望我的女儿至少不是失败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