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牌故事之英伟达:“核弹狂魔”光环下,不为人知的那些事

 游戏日报 2020-08-13

追溯品牌历史,挖掘科技背后故事。大家好,这里是《品牌故事》,我是刚从小黑屋里放出来的游戏日报阿野,好像有点小激动。

前面阿野讲述了大家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电脑游戏外设品牌,有樱桃、罗技、双飞燕等等(想了解的可以留言咨询哦)。而之后,阿野将为大家讲述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得到或者接触不到的硬件品牌故事,看看它们之中有没有令你影响深刻的产品或者故事。那么作为电脑硬件开端第一期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核弹狂魔”——NVIDA
 


说到英伟达(NVIDA)的大名,游戏玩家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全球可编程图形技术领袖,专注打造能够提升个人以及专业计算平台体验的芯片产品,公司的图形和通信处理器拥有广泛的市场,已被多种多样的计算平台采用,包括个人PC,商用PC,游戏机产品,视频游戏控制台甚至是军用导航系统。这家满满荣耀的公司,也经历过多次挫折,其背后的历程更是不为人所知,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伟达的品牌故事。
 

 
在如今人工智能产品火热的大背景下,英伟达无疑是其中最大的赢家。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特斯拉等大公司以及每一家涉及到AI产品业务的公司,都有在使用英伟达的芯片。而带领着这家科技公司不断前进的掌舵人则是它们的创始人兼CEO,一位爱穿皮衣的男人——黄仁勋(Jensen Huang)
 

黄仁勋

梦的开始:初代产品就失败的芯片公司


1993年,从集成电路生产商出来的黄仁勋联合了JAVA发明者Sun公司的两位年轻工程师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卡迪斯·普里姆共同创立了英伟达。他们创立公司的初衷是为了研发一种加快电子游戏中3D图形渲染速度的专用芯片,从而带来更逼真的3D显示效果。
 

英伟达NV1芯片

 
1995年5月,经过两年多的研发,英伟达终于推出了首款面向游戏主机的多媒体加速器NV1,这款加速器集图形处理、声卡以及游戏操作杆等功能于一体。这款功能强大的产品,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当时还是游戏机制造大厂的世嘉的注意,世嘉也决定把NV1运用在旗下第六代家用游戏主机土星SS上。然而就在同一年,微软推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Windows 95,图形芯片的主流市场也从游戏主机开始转向PC。
 

世嘉公司第六代游戏主机世嘉土星

 
不仅如此,微软还开发了采用多边形成像技术的图形编程接口Direct X。由于英伟达研发NV1的时候,还没有Direct X或者OpenGL这样的多边形3D标准,也并不支持这些行业通用标准,英伟达采用的是二次方程纹理贴图作为立体图形实现方式的。这一操作导致NV1的销量大幅度下跌。
 

绝地反击:RIVA 128以及GeForce的大获成功


1996年初,英伟达很快停止销售NV1,正在研发中的NV2胎死腹中。此时的英伟达把重心转向了图形处理器RIVA 128,其后的数年,英伟达陆续推出了RIVA 128、RIVA 128ZX、RIVA TNT等图形处理器产品。这一系列的产品不仅支持Direct X和OpenGL标准,在功耗上也超越了同时期的竞争对手3Dfx的Voodoo(巫毒)和ATI的Rage Pro,再加上低廉的价格,很快就获得了整机厂的青睐。
 
 

RIVA 128ZX

 
到了1999年1月,英伟达全年营收突破了1.5亿美元,并在纳兹达克挂牌上市,同年5月,其图形处理器销量超过1000万,8月的时候,英伟达推出了一款革命性产品GeForce 256,这也是第一款以GeForce命名的产品,并且英伟达还首次提出了GPU的概念。

GeForce 256芯片

 
次年,英伟达以7000万美金的价格将昔日老对手3Dfx收购,也标志着它正式成为了行业老大,此时的GPU只有一家竞争对手,那就是ATI。在PC市场上,微软和英特尔这两家巨头是英伟达始终绕不开的,可以说这两家巨头在市场上的博弈也牵动着英伟达业务的兴衰。
 

再次受挫:折戟于家用游戏机市场


2000年,为了进军游戏主机行业,微软找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英伟达寻求合作,请它们帮忙研发Xbox图形芯片、SoundStorm音频处理芯片以及主板解决方案。然而这一系列要求,微软只有了英伟达一年的研发时间,期间由于数据库功能不足等问题,导致Xbox在首发日前两个月才进入生产阶段,最终微软只能推迟首发,错过先机,也败给了当时的游戏机王者索尼PS2。
 

微软XBOX初代游戏机

 
为了和索尼竞争,微软决定把Xbox产品降低售价,于是就要求英伟达降低芯片的供应价格,但当时的芯片利润本身就不高,黄仁勋也就没有同意微软的要求,加上后来芯片遇上了品控等问题,从而导致成本的升高,还被迫降低了性能,这也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最终对簿公堂。
 

微软XBOX初代游戏机

 
于是此后,微软便把自己的游戏机订单交给了英伟达的竞争对手ATI,这次合作的失败让英伟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仅仅2003年的营收大幅度减少,并且还错过了微软Direct X 9规格确立的重要消息,直接导致当年推出的GeForce FX因为兼容性问题败给了ATI的Radeon 9700,更不幸的是GeForce FX还存在运行温度过高的问题,引发多次自燃事故,黄仁勋也落了个“军火专家”的外号。此次的合作失败,也让英伟达此后十几年都没有进入过家用游戏主机市场,直到任天堂的NS采用英伟达Tegra X1才算结束。
 

GeForce FX

CUDA的诞生:它改变了整个芯片行业


2004年到2007年,英伟达在游戏和专业绘图处理器业务稳步增长,这几年里,英伟达一直潜心研究,为了让只做3D渲染的GPU技术通用化,最终,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出了能够让GPU变得通用化的CUDA技术,并且让每一个英伟达GPU都支持CUDA。由于必须在硬件产品设计中增加相关CUDA逻辑电路,使得芯片面积增大、散热增加、成本上升、故障率增高等问题,同时还要保证每款产品的软件驱动都支持CUDA,这对英伟达的工程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最终英伟达也成功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对CUDA的开发,大幅度提高了计算性能。

 
2008年,CPU巨头AMD收购了英伟达的老对手ATI,形成了CPU整合GPU的新解决方案,英特尔也终止了与英伟达的合作,在自家芯片组中集成了3D图形加速器。在众多的巨头夹击中,英伟达只得走高性能独立显卡一条路,然而在当年主打高端笔记本的独显产品8600M却出现了大面积的品控问题,导致黑屏或者直接烧坏主板等问题,事故的最终原因是英伟达采用台积电不成熟的封装工艺以及材料,才导致的品控问题,并且由于初次用上CUDA技术,在产品上的优化不过关也是导致这次事件的原因之一。
 

 
不过随着CUDA技术的成熟,GPU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凸显,英伟达也迎来了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也可以说CUDA技术为未来的英伟达在多领域开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面发力:逐渐涉足各大领域并做大做强


2012年,深度神经网络技术(Deep Neural Network)在通用GPU的支持下实现重大突破,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条件,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也可谓是蒸蒸日上,为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力支持。
 

英伟达tesla P100加速平台芯片

 
2016年,在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下跌1.5%的大背景下,依靠着传统游戏业务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英伟达整体业务逆增长了38%,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同年的Nvidia Drive px2芯片技术实现强大的车载人工智能,让传统汽车行业也走上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
 

英伟达Drive px2芯片

 
如今的英伟达芯片产品包括了两大类别,GPU和Tegra处理器。可以说在有英伟达成立的26年里,不断的创新以及深耕技术,使得英伟达在芯片行业里取得了顶端的不败地位。在刚刚闭幕不就的GTC 2019上,英伟达推出了包括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机器人、自动驾驶、医疗健康以及专业化视觉等多项领域的创新应用,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英伟达也会在这些领域里持续发力,带来更好的产品。
 

结语:英伟达现在以及未来的新使命


从最初的游戏显卡,到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GPU诞生,再到专业绘图处理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芯片、云端计算模块以及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系统芯片。
 
英伟达已经从一家单纯的图形芯片公司转型为了一家GPU计算技术提供商,英伟达全球员工超过了4000人,通过PC端、移动端以及云端,英伟达将其GPU计算能力输送到各行各业。帮助企业提升运算效率、降低成本,帮助终端用户提升工作效率和视觉体验,帮助研究机构实现大规模运算任务,推动科技发展。
 

 
与此同时,英伟达在游戏、VR、AI等领域依然要面对老对手AMD的强力竞争,以及英特尔、高通等老牌芯片厂商的排挤。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曾经说过,人工智能终将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但我们不会什么都做。未来,借助游戏、AI、VR、无人驾驶汽车这四大产品线,以及平台网络、规模效应等商业模式,英伟达或将继续在各个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
 
本期的《品牌故事》就到这里了,关注游戏日报,看你想看的故事。

END


商务合作:biz@yxrb.net  / 简历投递:hr@yxrb.n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