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说话 娄炳成

 娄炳成 2020-08-13

  语言思维,劳动创造,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两大显著标志。人类语言的产生、发展,直至成熟,一如人之幼儿、成年,直到完全老于世故。倘若不是先天聋哑,后天灾病,人人皆应说话。但是,能说话并不等于会说话,故而便有了语言是一门艺术的说法。

  所谓的“语言艺术”,就是在准确表述本意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听众,使自己说出来的话切中要害、注重修辞、娓娓动听,甚至适当地添油加醋,达到振聋发聩、引起共鸣、得到赞许的结果。诸葛亮舌战群儒,苏秦佩六国相印,东方朔屡受绢帛之赏,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等等,都是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劳,“巧舌如簧”的结果。然而,历史上亦有许多成功者,是敏于事讷于言的典范,而且有的还是迫于时事,不得不装聋作哑者。

  据《魏书》记载,北魏广陵王元羽庶子元恭,字修业,“少端谨,有志度,长而好学,事祖母、嫡母以孝闻”,正始年间袭父亲爵位,成为新一任广陵王。正光元年七月,北魏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发动政变,他心狠手辣,残害宗室,但对名声很好的元恭礼遇有加,并让元恭领给事黄门侍郎,让元恭替他监视皇帝元诩。元恭是个明白人,也是个仗义人,虽然对元乂擅权的行径非常不满,却又不敢顶撞,于是“称疾不起”,对外说自己病了,需要休养,“久之,隐托喑病”“托瘖病居龙华佛寺,无所交通”与世隔绝,不问世事。

  后来,尔朱世隆发动政变,想寻找一位傀儡皇帝,便选中了“傻哑”的元恭。元恭毕竟八年闭口不言,尔朱世隆担心其真哑不能说话,于是派尔朱彦伯“潜往敦谕,且胁之”,向元恭说明来意,并进行人身威胁,如果能说话,就让他做皇帝。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诱惑和粗暴蛮横的人身威胁,在不得不作出抉择时,于是文思泉涌,语出惊人,套用孔子《论语·阳货》中的四个字:“天何言哉?”意思是说,老天说过话吗?老天还需要说话吗?元恭因而得以即位,由“傻哑”之人成了皇帝,改元普泰,史称节闵帝。

  怎么说话,决定你是谁?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仔细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会不会说话的重要性。“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沉默的恰当也是一种智慧。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知道不乱说话,是一种了不得的软实力。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有分寸是一种修养。茫茫人海中,有的人津津乐道,有的人沉默寡言。那么,人究竟应该是多言好呢,还是寡语好呢?其实,多言寡语都无所谓,关键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你看那雄鸡,每到清晨,它都会按时啼叫,叫醒人们早早起身;而那讨厌的蚊子、苍蝇,整天“嗡嗡嗡”地叫不停,却令人生厌。

  我们常常评价一个人情商高,很会说话,其实正是因为他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既不让他人难堪,又显得自己得体大方。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欣赏你;别人越欣赏你,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你也就会越快乐。

  真正有本事能力的人,往往不显山不露水,但却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成为人人敬佩的角色。在平日里,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常常表现得非常低调,但是他们在不得不说话的时候,却展现出自己独到的语言艺术,高超的见解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

  有些人说了一辈子的话,却没有摸到说话的门道,而有些人却凭借自己的语言艺术,让自己的奋斗之路,更加顺畅,更加接近成功。说话是一门艺术,人们把掌握这门艺术的人称为“会说话”,反之则称为“不会说话”。“会说话”的经典还有《触龙说赵太后》、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等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刘姥姥、贾母、王熙凤、薛宝钗、薛姨妈、平儿、袭人等知名人物,也都堪称“会说话”的范例,而赵姨娘、赖大家的、尤氏、焦大等,都是“不会说话”的反面典型。我们在幼儿时期,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说话,但是,却要穷尽一生去学习说话的艺术。

  反思我自己,已经年逾花甲,仍然未能学得说话的艺术。究其原因,一是遗传基因使然,我的父母亲都是心直口快之人,说话往往直抒胸臆,不讲究策略艺术;二是我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从史书中读到了大量因“会说话”而攫取了高位重权之人,大都称快一时,却没有好下场的历史悲剧,认为掌握了“说话艺术”,并不是个人命运的护身符;三是由上述两点形成了我的“语言观”,对“巧舌如簧”之人有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对此类人总是缺乏信任感。

  因而,我在“会不会说话”之间,始终显得很纠结,犹豫彷徨,自相矛盾,有时候表现得特别“会说话”,有时候却显得木讷笨拙,甚至出语伤人,换来不好的后果。我想,这就是真实的我吧,两面性或者是多面性的我,兼人之幼儿、成年和老于世故于一身。聊以自慰的是,我很少刻意注重如何说话,本质上还是真实的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