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岁开始学戏,十岁登台——北京西城护国寺街手机速写下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八岁开始学戏,十岁登台——

北京西城护国寺街手机速写下

    护国寺街东口9号,是梅兰芳在1950年回北京定居后的居所。这是一座典型的两进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劻府邸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修缮。梅兰芳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10年。梅先生逝世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提议建立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1894-1961),名澜,乳名群子,字畹华,号鹤鸣,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

    梅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祖父是京城著名青衣花旦演员梅巧玲。梅兰芳父母早亡,由当京剧琴师的伯父梅雨田抚养,八岁开始学戏,十岁(1904年)登台。1907年搭叶春善“喜连成班”演出。1913年赴上海演出《玉堂春》、《穆柯寨》等戏,轰动上海,一举成名。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为拒绝为日军演出而“蓄须”,八年间无一次演出而断去经济来源,后靠卖字画和奖杯维持家人和剧团生活。

    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蓄须明志。1942年夏,返回上海,杜门谢客。1945年10月,重新登台。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7月,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终年67岁。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少年时期的梅兰芳,听从了良师益友齐如山的建议,继承了优良传统的京剧的华丽与身段,并针对京剧过往只重形式,缺乏情感灵魂表演的缺失加以修正,配合词曲韵律之合谐,注入更充沛的情绪感情于表演之中,此外更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中华民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但有精妙的艺术,更有高尚的品德。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幼子梅葆玖是当今梅派的著名传人。

    梅兰芳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他在北京不止一处居所。红星胡同61号,旧时的门牌为无量大人胡同24号,在胡同内中段路北,坐北朝南,曾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在地。据房屋档案记载:无量大人胡同24号是一座有东跨院的三进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96平方米,共有房屋96.5间,包括一座三层中式楼房;院落之间靠过厅和游廊相连,街门为三步台阶的广亮大门,建在红星胡同北侧,后门开在遂安伯胡同(已并入金宝街)南侧。1920年,梅兰芳将此宅买下,住到1932年迁居上海之时;1943年,梅兰芳迫于生计将此宅卖出。

    梅兰芳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居住之时已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了。他在这座宅院里接待过诸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美国好莱坞影帝范朋克、意大利女歌唱家嘉丽—古契、日本著名歌舞伎表演艺术家守田勘弥以及当时的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夫妇、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夫人等众多国际上的名流。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