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时为袁世凯篡权立下功劳——北京西城航空胡同手机速写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关键时为袁世凯篡权立下功劳——

北京西城航空胡同手机速写

    北京西城航空胡同位于西城区西北部。厂桥地区西北部。东西走向,东起棉花胡同,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长280米。属厂桥街道办事处管辖。

    航空胡同,明代称噶噶胡同,清初改为同音的嘎嘎胡同。《燕都丛考》“内四区”载:清宣统年间,囚禁卫军司令部设此,而改称禁卫军街。1919年,北洋政府交通部设立筹办航空事宜处,1920年2月成立北京航空署,掌航空行政,其署所设于巷内,随之改称“航空署街”。后来曾恢复过“嘎嘎胡同”,1965年整顿北京地名时去“署”字,简称“航空胡同”。时至今日,久居于此的老人们仍惯称“航空署街”。

    禁卫军,禁军的俗称,如中国的御林军和锦衣卫。

    清代的禁卫军包括守卫皇宫的侍卫亲军,驻守北京的满族八旗禁旅,甚至主管京师治安的步军统领所属绿营部队。严格意义上的禁卫军是指清政府在立宪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仿照普鲁士军事制度建立的一支近代化的宫廷卫队。

    禁卫军的编练倡议于光绪三十三(1907)年三月,始于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二月,成军于宣统三(1911)年七月。禁卫军军官多数来自以满族为主的新军第一镇,兵源也主要是驻京的满族人,另有蒙古骑兵和来自直隶、山东的农家壮丁。禁卫军最多时编有步兵2协共4标,马队、炮队各1标,工程、辎重、机关炮、军乐、警察各1队,共12000余人,装备当时中国以至亚洲国家仅有的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和24~30挺马克沁式重机枪。

    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二月,清廷颁布诏书,禁卫军由监国摄政王载沣统率调遣,贝勒载涛、贝勒毓朗(宣统二年(1910)七月免去)和陆军部尚书铁良(宣统元年(1909)一月罢去)为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第一协协统良弼,第二协协统王廷桢,马标标统王廷桢兼,炮队统带宋玉珍。禁卫军建立后,新军第一、六两镇轮番守卫宫廷的任务移交禁卫军承担。

    辛亥革命期间,禁卫军几乎没有发挥任何特殊重要的作用。武昌起义后,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为夺取皇族手中仅有的兵权,添派徐世昌为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禁卫军训练处改组为司令处,冯国璋为禁卫军总统官。

    民国成立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例》,禁卫军保留原编原饷,归陆军部编制,冯国璋继续兼统禁卫军。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王廷桢任师长,禁卫军的历史正式结束。其中1个团保护暂居宫禁的清室直至1924年溥仪出宫。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15日,袁世凯命令冯国璋离汉赴京,任禁卫军总统,兼察哈尔都统。禁卫军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组建的一支保卫清王朝的武装,共一师二旅,计1.2万人。除步兵第三标是汉人外,其余各部官兵全系满、蒙军人。

    冯国璋之所以能以汉人统帅禁卫军,是因为他以前曾为陆军贵胄学堂总办,且近在汉阳之役又被封二等男爵,再加上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曾指使冯国璋等15名北洋将领发表了“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通电,因此,王公贵族都认为他效忠清室,予以信赖。

    冯国璋被清廷任命禁卫军总统,从而完全掌握了京畿防务大权。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遭到禁卫军官兵的反对,以致议和条件迟迟不能发表。这时,冯国璋决心助袁一臂之力,亲赴禁卫军总部召集全体官兵,高声宣布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对于禁卫军额数俸饷亦仍维持不变,声言非此不能保全皇室。

    冯国璋并以身家性命担保,尊号仍存不废,让权不让位,两宫保全及禁卫军待遇皆担保到底,无论个人调任何职,必仍以禁卫军自随。于是一场企图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波被平息下来,冯国璋在关键时刻为袁世凯篡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民国元年(1912年)9月,冯国璋出任直隶省都督兼民政长。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