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华横溢的周渔璜-樱桃斜街——《胡同百姓系列》之七十四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才华横溢的周渔璜-樱桃斜街

——《胡同百姓系列》之七十四

    历史上樱桃斜街曾是排水沟,后被填平成街。清称樱桃斜街,因此街曾植有樱桃树而得名,街名沿用至今。西端交汇处为五道庙,东端为护国观音寺。

    樱桃斜街东头的护国观音寺,这座观音寺建于明朝,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清朝乾隆甲申年(1764年)对寺庙进行过重修,后来在道光、光绪及民国时期有多次进行了重修。观音寺的山门坐西朝东,正对着观音民国二十年(1931年)观音寺的庙产登记中记载:观音寺的门牌是52号,占地为前面南北宽三丈多,后面南北宽六丈多,东西长二十多丈,殿宇房屋共计58间。当时寺庙的住持为33岁的定源。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破除迷信,如今这座寺庙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杂院。寺庙建筑虽历经沧桑,仍保留了主要的遗存,亟待修缮与呵护。

    樱桃斜街11号,门楣上“西单饭店”为张伯英(1971-1949)书写,他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西单饭店曾是袁世凯软禁蔡锷的地方。再早这里是贵州会馆,现为长宫饭店。

    贵州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原是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周渔璜在京东的宅地。贵州会馆是座大型的天井式二层木结构楼房,上下两层所有的房间都是房门对着天井。这座双层纯木结构的建筑,在搭建时也没有用过钉子。贵州会馆是座大型的天井式二层木结构楼房,穿过通道之后,眼前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净是红廊绿檐环绕,在当中的天井顶部分两列挂着八个巨大的红灯笼。站在院中环顾四周,上下两层所有的房间都是房门对着天井。

    周渔璜是清初著名学者,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清初中国诗坛有很高的地位。他幼年即工诗,十四五岁时,曾赋《灯花诗》一首,传诵乡里。清初中国诗坛门户之见陋习严重,他不为所染,博采众长,终于独树一帜。袁枚《随园诗话》一书中,就把他《泛舟西湖夜半始归》诗里"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赞为使人"终身不忘"的佳句。康熙皇帝曾问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当代诗人数谁?陈廷敬回答:要数周起渭(渔璜)和史宇义(蕉饮)。可见周渔璜当时在全国诗坛上已是数一数二的顶尖诗人。

    贵州贵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周渔璜的轶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周渔璜在京城的时候,有一天他走进一家书店,浏览了一下书架上的书后,自言自语地说:"差不多都看过了。"在旁的书店老板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先生,你既然都看过,我任意指定一本,你能说出书中的大意么?"当下双方约定第二天来检验,书店老板表示如果周渔璜能做到,就把书店的书全送给他。当天晚上,周渔璜左思右想觉得有一本《时宪书》(即历书)还没有看过,连忙把时宪书找出来看。第二天周渔璜到书店去接受检验,老板从书架上挑了本时宪书叫他说出大意。老板心想除了查黄道吉日,有谁会认真去读时宪书呢?哪知,周渔璜不慌不忙地把时宪书背了一遍,老板大吃一惊,只好依约把书店的书全部送给周渔璜。这个传说故事免不了有些夸大成分,但却反映了周渔璜的博学多才。

    周渔璜的另一些学术成就是奉诏参与编纂《皇舆表》、《康熙字典》、《渊鉴内涵》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