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这一带称银锭坑——北京东城永生巷手机速写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历史上这一带称银锭坑——

北京东城永生巷手机速写


    北京东城永生巷位于东城区西南部。原位于崇文区中部。北起东壁街,西至北岗子街。长310米。属体育馆南路街道办事处管辖。

    永生巷清代时此巷原名放生池。当时,这一带都是地势低洼的空旷沼泽之地,西北三转桥的水流至此地。放生池在北京外城东城中很有名气。据《藤阴杂记》记载:“沙窝门有放生池,浙人范思敬所创。”《天咫偶闻》对放生池记述得较详细:“放生池在火神庙街……范梦至一兰若,院悬木鱼。

    历史上这一带称为银锭坑,每逢雨季汛期,涨满的高粱河与永定河分别从西北和西面卢沟桥经龙须沟汇聚而来,形成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也形成了一处放生池。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北平地名典》记载:“东半壁街,外三崇外,东到放生池西接东唐洗泊街……”可见东壁街东部的这个放生池,曾经是北京城南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所在,故址就在东壁街东侧的永生巷,而永生巷也就与放生池有关联。

    老年间有许多社会名士喜欢放生,体恤苍生,积德行善,他们买来鱼到这里放生,形成了北京城南特有的文化,这片沼泽也成了人们游览休憩的地方。永生巷6号还有一座天主教堂,即南岗子天主堂。清咸丰七年(1857年),法国传教士在放生池界内建了天主教堂和孤儿院。

    有人云,东坡居此。遂人偈。”从而创建放生池。北京自元、明、清立都以来,各处普建寺庙。佛教、道教都主张“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不伤生。放生池就,是佛教徒买鱼放生之处。清末民初,放生池庙已坍毁无存,池也成了臭水坑。

    清末民初,成片的民房陆陆续续地修建起来,这里逐渐形成街巷,放生池荡然无存,而放生池作为地名仍然使用。

    [编后:北京的胡同自有照相机以来,就有很多人拍摄,每一位记录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只是用手机将所看到的速写下来,其中也包括我对胡同的回忆和期望。文中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文字资料都是在网络及图书馆搜集整理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直言不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