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肇庆府之端砚春秋

 北胜坛主 2020-10-18

       粤西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名为“肇庆府”的行政区,自北宋始设至民国废除,前后历经将近八百年历史,对粤西大地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那么,古肇庆府大地上前前后后都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历史?本辑“漫话肇庆府”系列文章为各位读者详实介绍,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指正。

第四十八章:端砚春秋

       端砚,是肇庆市特产,出产于肇庆市东郊的端溪一带,故得名。肇庆端砚与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开采及制作时间较早,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出产,在唐代初期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当时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武德年间,始开采端溪石,初唐时的砚坑称为龙岩。相传武周圣历三年,武则天以刻有“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纹的端砚赐给名臣狄仁杰。狄仁杰受赏赐后得知采砚石工的艰辛劳动,便上奏请武后下旨减去贡品数目。宋代 ,位于星岩后面的北岭山一带的宋坑开坑取石。宋人苏易简将斧柯山坑仔岩之石分为水中石(下岩)、山半石(中岩)、山绝顶石(上岩)三种,说“山绝顶者尤润”,就是说下岩石比不上上岩石,并认为将军山(今北岭盘古坑,又名宋坑)之石不及斧柯山。此后,端砚的开采及制造进入鼎盛期,端砚也因之成为文人墨客们的钟意之物,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无不喜爱,端砚也因之成为皇家贡品。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对此有“呵气研墨”之说。

作者:周业锋

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