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初试解梦

 锦绣文章天下汇 2020-08-13
     先从形式即表现手法讲。
     因为“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石头记说此一书也” 。所以,先要造一个“石头”的神话,让“石头”作为见证者,通过石头的亲历参予,更客观更正一些。
      真事假说。明明都是真事,却装作在演一出戏,这场戏的导演是“警幻仙子”,男主角是神瑛侍者(贾宝玉),女主角是绛珠仙子(林黛玉),其它“参演人员”都是现成的“内部”演员,就是那帮愿随神瑛与缝珠仙子一同“去了结此案”的“风流冤家”们,所以他们都是假(贾)的,连整个“贾府”都是假的,模仿版本是江南“甄家”,“一样的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而真正的“甄家”反倒成了“假”的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就是为演好这出戏而造的另一个神话故事。
       表现手法用的是“梦”“幻”法,实写、虚写,现实、梦幻,用以造成一种朴朔迷离蒙太奇的效果,也兼提醒阅者之意。
      整台“戏”及最终结局,都是从“佛家”的视角去看待现实人生的,人生不过是一场梦幻,喜繁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人生不过一台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生不如意是自古命题,人穷了,日子没法过,叫人瞧不起。富贵荣华虽好,又难保长久,转眼祸患灾难又临头,“春荣秋谢花折磨,生关死劫谁能躲?” 细想来,穷人的日子只有三条路可行:一丶靠朝庭,国泰政平,人民才能得以静养生息;二、起义造反,历史上许多英雄暴动即是;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跳出火坑以求解脱。头两条都行不通,只有当和尚是一般平常人最简单容易切实可行的路子,所以佛教在古代一直很盛行不衰。“看破的遁入空门,情痴的妄送了性命”。


从内容讲。
《红楼梦》主要讲“情”和“年轻女性”、纯情的女性之美。 情又分以林黛玉为代表的女孩子之纯情,薛宝钗为代表的势力欲望之情和薛蟠贾珍为代表的肉欲淫乱之情。
     故事起因的神话故事中,神瑛侍者用水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仙草便誓欲以己之全部眼泪作为报答,这正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和“受之以壶水,报之以琼浆”的传统美德、美好品质。而且还更先进了一步,“受人以壶水,还之以眼泪。”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感人的纯情美质和创举!这种美质和创举唯有存在于两性相爱的年轻女性之中最为丰富。
     红楼梦主要讲的就是人的这种天性美质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红楼梦》是人情世态的缩影,贾宝玉林黛玉代表那个社会时代最先 “觉醒”者、最“叛逆”的“灵魂”。 他们不仅仅代表他二人,而是代表整个“大观园” “贾府” 乃至整个社会 时代之“灵魂” 。 “大观园” 、贾府上下 ,全社会都属“宝黛”两颗心灵的身体外形,二者是“灵”与“肉”“形与神”的关系。 这种观点也来自于“佛家”,佛家称人的肉体是“臭皮囊”,主张抛开“臭皮囊”,只要“精神”。
      宝玉的年令正处于“叛逆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叛逆,只不过宝玉的叛逆更彻底,对整个当时社会的思想现念、意识形态、审美观等等都背道而驰,代表着当时最高意识的觉醒! 在他看来,整个社会现实人心世俗都散发着一种庸俗低级腐朽的气息,张嘴闭嘴就是那一套劝人读书做官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不是说这些话这些事本身有多不好,而是它在抹杀人的“天性”!抹杀着人的青春鲜活生机勃勃的活力、审美、创造性!莫非人人只能有一种思想一条道路可行,不可以有自己的见解爱好人生选择? 不可有自己的自由?
     记得鲁迅先生有一段话,说整个封建社会这本历史“书”中,每一页反反复复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先生反对的是那种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禁锢朿缚,宝玉的“叛逆”与此而着异曲同工之妙。
     “宝黛”二人都只拥有一副聪明颖悟的头脑、高贵的心灵和叛逆的性挌,其余皆无。


       先说黛玉,黛玉是一颗最纯情美好的心灵的代表,“最天然、无污染、原生态”!
     但是,最初最先萌芽的美,往往最稚嫩、最脆弱。黛玉除了有一个聪明伶俐,有些“古怪”的头脑(心较比干多一窍)外,其余无一物, 甚至连个健全体格都不给,连一点肉都没有。那么单薄的一个身体还要“雪上加霜”再有一身的病, “从打会吃饭便会吃药”。 而且性挌也是病态不完整的,“ 小心眼”猜疑,致使人缘也很糟, 除宝玉外,几乎无人赞成。
     (这是因为她本是一株仙草,只有个天賦的美好灵性,很单纯,并不懂得人间世的复杂关系。)
     社会关系父母兄弟姐妹亲情全无,连个叔佰远房亲近人也只字未提,让她彻底断绝所有外援,连件好衣服都不描写,孤零一颗赢弱高傲心灵寄存于一个“臃肿病态躯体"之中,真可谓“了便是好”了的彻底。
    社会地位唯一的“靠山”是姥姥“贾母”,有这层关系大约只为了有理由让她来在一个特珠的环境下来“相会”,便于开展“工作”。这“靠山”也不过是个名存实亡的“傀垒”罢了, 真正的“当权者”是“王夫人”。 就这样一个孤零零不肯与周围环境同流合污的高洁“灵魂”,开始了被生存环境对一个“异己”展开了摧残排斥,演示着现实生活中残酷无情的争斗法则。
      林黛玉终归“质本洁来还洁去”,既与现实格格不入,必难容于世。“严霜偏打无 根草,风刀霜剑严相逼”,“墙倒众人推”。原本脆弱,“风声鹤唳草木紫兵”,富丽堂皇的贾府“大观园”成为吞噬“异己”的“无情兽” 。当然,最终结果,无论胜者败者个个血肉模糊,死的死,散的散。
大观园中女孩子没一个好下场, 因为她们个个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 ,而越是纯洁的越难容于世下场越惨,妙玉尤三姐晴雯最为孤标傲世也最惨。 “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谁独能免?
     唯有一个“袭人”得到最好的结局,因为她最能“ 溶”,能很好的溶于环境之中,人情冷暖风刀霜剑皆伤不到她,到哪都得到“重点保护”,才得以全身而退,最后还收获了 “爱情家廷”双丰收。


     贾宝玉与黛玉一样,“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除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难融于世的灵魂外,其余皆无。虽“至富至贵”,合府上下视为“眼珠子”“命根子”,可惜天生“古怪”脾气,并不以身世富贵为然,几番讲过自己是一“浊物”,不合生在这样的家庭,享受这“优厚待遇”,这一切并非自己想要的,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别人把这些看的多么重要,那是“势力眼”, 其实一切都不过是“繁华惹眼虚热闹”罢了。
      宝玉所反对的是传统家族世俗观念,对纯真纯情人性、一个嫩弱者的无情摧残打击迫害!在贾府唯有黛玉孤苦伶仃性情高洁美好,却偏偏不被看好,反被看作是“异类” “弱者”,好欺负。
      人们对美好东西的麻木不仁、无情摧残正是贾宝玉丶曹雪芹,也是《红楼梦》最想要表达的核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传统世俗势力对美好纯情之美的麻木不仁、无情推残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其中味”、“辛酸泪”!
     林黛玉是其中典型代表,以下“十二钗”、大观园中之女子丶及贾府中丫头仆人戏子,以及所有美好的生命、所有美好事物、感情等等,也都有一个共同的“万艳同悲”的被摧残的下场! 这也正是人生最大悲哀!真善美好的东西被残酷打压灭绝,假恶丑的东西得到助长,这就是人生的悲哀! 这也是世态人情、世态炎凉的写照,“绵上添花从古有,雪中送炭向来无” ,世事人心就是这样。
      在宝玉看来,自己本是一个极平凡,“愚钝”之人,并非人人都真正拿自己“当会事”,自己也不佩,人人都捧着自己,那不过是表面,不过是凭借家族势力 而已。
      而这正是他聪明可爱之处,这也正是他与众不同大奇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也是被外人视为“傻呆”的地方。也正因此注定必大吃苦头,你高傲不俗,也必为俗世所弃,最终只能绝俗而去。
     但是,贾宝玉无疑是看透了的,当时的社会状况的确无常多变,越有财有势者地位优越,越提心吊胆忧心重重,朝不保夕。一切都不过是“身外之物”,今天是你的,明天保不定是谁的,可以拥有,也可以失去,谁也无法永远占有。最重要的还是自身,而自身又恰“不成器”“资质浊物”还不及几个女子 。平生最讨厌“仕途经济”那些 “正事”,否定了社会家庭,也否定了自身,什么也靠不住。又“背父兄教育师友规劝”,这样便彻底将自己置身于“一无所有”的地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与黛玉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两颗同样孤傲清高、愤世妒俗的灵魂在悠荡。
     警幻说宝玉是“意淫”,其它人都是“肉欲”,宝玉只与黛玉灵魂相投,两人“对光”怎么看都顺眼,这叫“对脾气”。宝玉与宝钗就“不对脾气”,他爱宝钗,是出于“肉欲”,只爱宝钗的“肌肤”,有一次,看到宝钗“雪白丰腴的玉腕”,好眼馋,心想“这个肩膀长在林妹妹身上就好了,就可以摸一摸”。
      整个世界只有宝玉黛玉他二人两颗高洁的灵魂,其它人都是“浊物”,他曾几次说过:“你死我就去当和尚”,黛玉真的死了,宝玉也最终真的出家当和尚,脱离“浊体臭皮囊”。
       封建时代代表人的信仰人生哲学思想最高境界无非就是'佛家思想“,这也是宝玉时时奉行的、时时所思所想、挂嘴边的的“最高理想追求”。而两颗心最终也未能走到一起,彼此唯一的知音知已也失去了,这“大孤独”“大悲哀”世间难容,唯有“归去”!


     最后说说宝钗,宝钗是传统雄厚俗世人情的代表,拥有几千年人情世俗的雄厚势力,集人情世故、处世聪明智慧等于一身。
     宝钗有着显赫的家族源渊,“贾、史、薛、王”四大家族之一,家庭门风有其兄长薛蟠之头号浪氓无赖没人敢惹、强抢强夺、打死人命无事人一般的恶势力,其母是“四大家族”的“王”姓,和贾府王夫人一样,是姊妹俩,实际上,宝钗集“四大家族”的优势于一体,集人心奸诈、人情冷暖、人心险恶,权贵骄横无赖于一体,所有优势都在她一边。
     宝钗代表一种聪明处世,一种雄厚的传统势力。宝钗识大体,识时务,是识世俗人情之“俊杰”,她可以借助一切可借助的力量,“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代表最明智先进的处世哲学观和方法论,她是最高超的“处世”大师,宝玉黛玉则是觉醒叛逆的“出世”者。 
     在宝钗身上,占尽一切优越,“天时地利人和”,虽暂时寄居借住,原因不是住不起,而是因为“霸道”,其兄无辜打死人命逍遥法外,找个地方没人管无人问处玩来了。
     宝钗不仅有母亲哥嫂一班“混人”<混人即是势力最强的表现>,更有“姨妈”王夫人,为之撑腰,王夫人是独揽贾府大权真正“执政者”。
      宝钗又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贯会“顺势借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己“谓愚装拙”深得人心,优雅大度,城府深广。更兼有“金玉良缘”“天命不可违”一说,因此她完全有充分理由 “道貌岸然”“坐享其成”。
     而且宝钗之争不只是赢黛玉一人,而是欲取整个“贾家家室”而代之,而她最终如愿以偿。
      当然,薛宝钗也是受害者,也是美好女孩,有美的心灵,和聪慧心灵。但她更现实,也更尊重客观现实,又能够驾驭的了现实,可也受世俗“污染”的最厉害。宝钗也在与命运抗争,最终虽是胜出者,却也难逃可悲的命运下场。
      假如换位思考,将钗黛二人的地位条件背景调换一下,宝钗孤苦无依,断绝她一切后援力量,使之成为无源之水,看她还能从容优雅装得下去吗?林黛玉如果拥有一副坚强性格健康体挌,父母健在,“盐商事业发达”家业兴旺,何必寄人篱下,又怎会多愁善感多猜多疑?恐怕别人只有“羡慕嫉妒恨”她的份了。以黛玉之“天资聪颖”,要强性格,俨然一副颐使气指大小姐派头那是现成。
      当然,那样的话,大摡宝玉也就不会爱上她了,曹雪芹也就不会写她了 ,红楼梦也无梦可做了,更不会有我在这里胡谄八扯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