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杜:企业应该追求什么?

 混改风云 2020-08-13

文章声明

本文为知本咨询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名称。谢谢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本文作者:杨杜

文章节选:【文化的逻辑】

企业的三层追求

我们在2014年出版的《成长的逻辑》一书中,专门写了“做人”一章,其内容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系。企业本质上是个经济组织、功利组织,文化不过是其实现本质属性的一个手段,而且这一手段的运用是按照企业成长阶段的不同需要进行的,我们把企业的发展阶段分成三个层次:

1、只知道追求的文化:这种企业以追求功利目的为唯一,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处于创业期或生存期的企业比较多。企业定出来的目标一般是利润最大化,订单第一,占有率第一等,于是短期目标、马上见效的目标,就成为它核心导向,赢了就是好汉!活下来就是英雄!这是第一层次追求。

2、知道怎样追求的文化:这种企业的经营会兼顾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以见利思义为原则,它要考虑“我怎样去追求利润?要多高的利润率?占有率多少为合适?与竞争对手建立怎样的关系?等等。比如,它的利润目标可能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合理利润,以图维护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求得企业的可持续生存发展,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赚得最多最好或者赢家通吃。华为公司讲究“深淘滩、低作堰”,并把赚的钱投入到研发里边去,分享到客户和合作伙伴那里去。万科公司公开说超过25%利润的项目不做,它认为有暴利的事对企业人心有坏影响。再看蒙牛公司,它说一个企业利润太低了心不安,利润太高了也心不安。它追求适度的、合理的一个利润空间。

这个层次的企业是在进行道路选择:只知道追求的企业参与的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知道怎样追求的企业是既讲竞争又讲合作,它会让出某些东西,自己盈利的同时让别人也能活,它开始考虑整个环境的运作,开始为自己营造一个合作的环境,大家共同开拓市场、共同研发产品、共同制订规则、共同享有利润。企业到了这个层次,同行就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友商”的概念才会出来,“竞合”的理念才会出来,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在这个层面开始出现的。企业爱财,取之有道,企业经营开始讲愿景、讲道理、讲方法、讲途径,这样的企业开始形成一种规范,一种自律。同时它考虑目标开始成为三、五年甚至更长期的中期目标,在市场上它不去随意破坏规则,恶意抢夺别人的东西等等。这是第二层次追求。

3、知道该不该追求的文化:企业做到这个层次,主要是在做“减法”,做“舍”的事情。它可能有很多资源和能力,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为了实现长远目的,它会选择放弃很多机会,放弃很多可以做也赚钱的项目。它考虑的是企业能给社会贡献什么,而不仅是自己的利润表。他思考的是做什么才能做到世界最优秀,才能对社会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

韩国人写的《商道》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它说一只鼎就象征着一个社会,鼎有三条腿,象征着财富、权力和名誉,三条腿支起来是一只鼎。一般人认为,人生在世要成功,就是把这三样东西都得到,出人意料的是,作者说一个人应该做减法,让给别人去做两条腿,自己只做其中一条,做企业家就只得财富,把名誉、权力放给学问家、政治家去得,再成功也不应该把三样东西都归到自己身上来。这个社会你一个人名利权全收,反而成了一个结构不好的社会。企业家到老了,要连财富也舍掉,让财富回归社会。

一个企业由“只知道追求”,到“知道怎样追求”,再成长到“知道应不应该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由生存走向成长、成熟以至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人生阶段有些相似:先索取,再交易,后贡献。完整走完三个阶段的是成功的企业,也才是成功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