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5年地坛首届春节庙会随拍回忆

 老阿工作室 2020-08-13

老阿恭祝各位好友及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吉祥!

1985年地坛首届春节庙会随拍回忆

1、1985年,地坛公园创办了第一届“地坛文化庙会”,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开办的第一处庙会。我把翻拍的老照片又找出来编辑了一组,供大家回味北京三十多年前的庙会。

2、逛庙会首先就是“吃”,您看这“馄饨侯”的牌子多醒悟。

3、1956年王府井老东安市场七家馄饨摊儿凑在一块儿,成立了一个合作组。

4、当时候庭杰是合作组的组长。于是大伙儿便把店铺的字号称作“馄饨侯”。

5、馄饨,四川人叫“龙抄手”,广东人称“云吞”,北京多呼“馄饨”。

6、“羊肉串”是从新疆烤羊肉串而演变的烧烤美食。

7、由于食用方便,一根竹签就解决了吃食。

8、所以羊肉串也是历届庙会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

9、“李记白水羊头”被誉为老北京京华十大名吃之一。

10、“隆福寺灌肠”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

11、您看游人吃的多带劲。

12、吃完了,该逛玩了,百货是庙会的一大亮点。

13、当然,过年逛庙会,首当其冲的还是买个风车了。

14、庙会上货物种类齐全,锅盆碗箸,日用百货,衣帽鞋袜等应有尽有。

15、纸灯笼是小孩子过年最喜欢的玩意儿。

16、各类头上戴的头饰,绒花也是大姑娘小媳妇最爱物件。

17、据说带小辫的“瓜皮帽”能给孩子们带来平安。

18、人们把挂件作为平安护身符,祈求辟邪平安。

19、“刀”、“枪”是男孩子最喜爱的玩具。

20、您看这位父亲像模像样的给孩子调理风车。

21、庙会上卖纸花的也较多。

22、小商贩在展示自己的商品。

23、您看,卖玩具的老人忙得不可开交。

24、“处理皮帽每顶2.5元,晴纶帽每顶1.2元。”

25、带孩子的爸爸拍照游玩两不误。

26、您看“围裙1.9元”,那会儿围裙可是时髦的物件。

27、吃也吃完了,买也买够了,该去看表演了。

28、当年天桥艺人“飞飞飞”表演杂耍的龙杠。

29、“飞飞飞” 的徒弟曾德华在表演杂耍。“飞飞飞”原名曹鹏飞,天津人,二十来岁就来北京天桥卖艺。

30、因为有空中绝技,所以大家送了一个绰号“飞飞飞”。

31、老评书艺人齐信英在说评书

32、齐信英曾拜郭启儒为师,说演单口相声兼工捧哏,但最终以评书为主而声名鹊起。

33、他擅长说公案书及神怪书,如《彭公案》、《聊斋》等,尤以《聊斋》而著名。

34、他曾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讲过《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红灯记》等。

35、1994年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年仅67岁,在评书界是一大损失。

36、当年85岁的天桥著名双簧艺人孙宝才与王文禄在表演双簧

37、双簧是曲艺的一种。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个人藏在身后说或唱,互相配合。

38、双簧是一门极流行的滑稽艺术,“大狗熊”孙宝才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39、因孙宝才长得身高体重,膀大腰圆,而且憨态可掬,所以艺名被称为“大狗熊”。

40、孙宝才无论是“双簧”、单口相声、对口相声,说学逗唱都是一流的水平。

41、孙宝才“双簧”代表作有:《照花台》、《买鸡买鸭》、《罗爷》、《小老妈》等。

42、孙宝才90年代初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43、老相声艺人张士芳、丁云鹏在表演相声

44、相声追溯起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45、从清道光年间与咸丰年间开始,在民间艺术的滋养下,相声艺术逐渐成熟。

46、据说解放前的相声在天桥表演是不卖女票的。

47、如果有女观众,演员就会客气地说:“请您到别处玩艺场逛逛,我们嘴不干净,请您退场,谢谢!”

48、如今相声已经是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49、您看这小朋友整整齐齐的坐了一圈在等什么呢?

50、哦,原来是在等着看“布袋木偶”

51、布袋木偶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

52、布袋戏的特长是演员将木偶套在手上,用手指直接操纵表演。

53、布袋演员有三个"自我"即演员、角色、偶人,经常双手同时扮演两个以上的角色。

54、布袋木偶大多演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再加上动作活泼,所以最为小朋友们喜爱。

55、小朋友们看得聚精会神。

56、您看这个小朋友,左手拽着气球,右手拿着风车。

57、您看这一家子买了两个风车。

58、庙会逛累了,就坐下来歇息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