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奄奄一息的手机厂商,为何不另谋出路却仍在坚挺?

 南搞V 2020-08-13

由于互联网的崛起,使得本身就处于水深火热的手机行业过得更加艰难,除了三星和苹果能稳定的盈利外,貌似大部分的厂商都挣扎在亏损活走向亏损的路上。按道理说,如果一个企业连生存都无法解决的话,又如何去谈发展呢?其实在近段时间的手机销量或活跃的排行榜中,在前十的排名中,都是市场上蹦得比较欢的企业。令人意料的是,很少能发现诸如360,一加,锤子,格力,HTC等几个话题性比较强的品牌。

可能就开始有人困惑了,做的不好为什么不去转型做其它呢?要知道,智能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尤其作为一件数码消费品,大部分人都可能一两年就换一台新手机,这么大的一块奶酪,作为一个厂商为什么要放弃掉呢?从iPhone的发布到诺基亚、Palm等老牌厂商的衰落,再到HTC、三星等厂商的爆发性增长,再到小米等互联网厂商的出现,可以看出手机市场几乎是各个厂家的必争之地,而随着国产厂商的崛起,使得安卓手机的平均价格呗不断拉低,手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用硬件来盈利的模式变得异常的困难了。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品牌的手机厂商都说过“我们不靠硬件赚钱,靠的是服务”这样的话,这似乎也从侧面说明了手机市场上已经无利可图。即便如此,联想并没有放弃手机这块业务,360也没有放弃,一加没有放弃,锤子没有放弃,格力更没有放弃。

毕竟在这产业链高度发达的今天,做手机也并非难事,在加上谷歌的开放性,手机厂商只需要专注于把硬件做好,软件上稍作优化就能做出一台手机。但做出一台被公众认可又被广泛叫好的产品却是非常之难。我觉得,其实各个厂商并没有放弃手机这款业务也可能是无奈之举,毕竟弃之可惜吧。看任何企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走来,遇到困难了,即使的调整战略,或许又能重获新生。

小米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他只靠卖硬件来赚钱的话恐怕也不会活跃至今。这是因为小米是一个互联网厂商,他并非一个传统的手机厂商,他把眼光放在了互联网之上,他把庞大的小米手机的用户资源变现,以出售自家服务和小米的各种衍生产品来盈利。

虽然近年来做互联网品牌手机的厂商越来越多,再加之手机配件的涨价,可以说过去一段时间里,小米公司一样苦不堪言,甚至作为起家的小米手机到了年末并没有达到雷军在年初所指定的销售目标,但由于雷军能及时调整战略,除了之前线上的成功之外,今年又大力发展线下,我们又能在手机出货量排行榜中占据前几名了。试想,如果小米在当时没有改变战略而是照着旧路子继续的话,恐怕会跟前面说的几个手机品牌一样了吧?

作为一个企业,一条业务线没有做好,但并不代表这条业务不行,也许是战略问题,也许是运营机制和销售的原因,当然也可能跟产品自身的原因有关。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备终端产品,相信已经具备一定生态体系的厂商而言,自我生态的建立是需要这样一台终端为我而服务的,就目前来看的话,不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正在爆发的AI时代,手机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在这种情况之下,谁愿意去放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