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城:小核桃撑起扶贫大产业 河北经济日报·数字报

 弘净 2020-08-13

临城以“农业围着旅游转、一二三产相融合、旅游引领百业干”为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拓展核桃产业旅游功能,走出一条核桃脱贫路,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35%

本报讯(记者刘杨 通讯员王永周 郭纬)立秋时节,临城县石城乡路家洞村村西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核桃林郁郁葱葱,小核桃果俏皮可爱,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正在劳作的路家洞村果农张振雷说:“过去这里干旱贫瘠,乱石满坡,只能守着荒岗薄地受穷。赶上县里扶持核桃种植业发展,我承包了几十亩荒岗,全部种上薄皮核桃。如今,这儿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花果山。”

与张振雷不同,路家洞村的脱贫户路立霞每天则忙碌在车间里。只见她手法娴熟地为核桃脱壳、取仁,再按品级分类,不一会儿一个核桃就加工完成。

“扶贫车间的核桃加工点就在家门口,每天收入都在70元左右,守着家就能把钱挣。”路立霞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临城以‘农业围着旅游转、一二三产相融合、旅游引领百业干’为发展思路,把发展生长快、适应力强的核桃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拓展核桃产业旅游功能,走出一条核桃脱贫路。短短几年时间,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35%,2019年退出贫困县序列。”邢台市委常委、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说。

柏沟村未庆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核桃管理“专家”,他管理的核桃产量比别人高出20%,经常被农户抢着邀请传授技术。谁能想到,眼前自信的未庆华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没技术,以前只能守着荒岗薄地受穷。这不,赶上县里扶持核桃种植业发展,他承包了20多亩荒岗全部种上了薄皮核桃,如今,有一半核桃进入盛果期,年收入10余万元。

一树核桃,金果玉叶。“如今,临城县裸露的荒山秃岭几乎都种上了核桃树,实现了人均一亩核桃园。”临城县林业局局长李启凡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核桃种植企业每年雇佣周边群众约10万人次到企业打工,仅核桃种植每年使群众人均增收3000余元。

临城大地,“核”香醉人。伴随着核桃产业链条的延伸,群众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核桃树不仅结出“经济果”,还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

东泥河村村民未然硕是核桃旅游业的一位受益者。“一家老小需要照顾,没办法出去打工。”未然硕曾为生计发愁。两年前,她通过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找到在绿岭江南食府餐厅的工作。“在这里工作离家近,农忙时还能帮着家里干点农活,每月能挣2000多元。”未然硕高兴地说。

临城县把旅游和当地百姓就业结合起来,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目前,像未然硕一样通过政府技能培训,找到工作的有3000多人。

一产强,二产富,搞活三产不停步。“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同时,将旅游业与扶贫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径,一户户缺少经济来源、收入渠道单一的贫困户依靠旅游走上脱贫致富路。”临城县扶贫办主任宁瑞强说,“我们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创建整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等优势,进一步拓展核桃产业旅游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和康体养生等业态,打好核桃旅游‘组合拳’,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临城核桃产业已形成种植、深加工、旅游全产业链条,辐射运输、餐饮等行业,吸纳全县30%的劳动力和50%的流转土地,全县74个贫困村、6000多贫困户,依靠核桃产业实现脱贫摘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