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皇:绘就业兴民富小康新画卷 河北经济日报·数字报

 鸿福广大 2021-02-22

赞皇:绘就业兴民富小康新画卷

槐河景观带全貌

扶贫教育让山里娃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扶贫蘑菇栽培种植车间,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核桃微工厂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岭根底苹果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景区

太行巍巍,沃野漫漫。初冬时节,行走在石家庄市赞皇县这片土地上,可以深深感受到这座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昔日贫困局面不复存在,今朝澎湃活力振奋人心。如今,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小康新画卷已在赞皇大地徐徐展开。

赞皇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上世纪90年代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赞皇县坚持以扶贫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上下一心,拼搏奋进,矢志不移拔穷根,众志成城摘穷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展动态管理

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赞皇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扎实组织开展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识别退出和“回头看”工作,充分发挥包村单位定点帮扶、机关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的“三位一体”帮扶作用,开展“六个一”“走亲”等活动,通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各项扶贫举措的多重保障、交叉覆盖和精准落实,全面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2016年,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思路,发挥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特色产业,全面加快贫困群众增收步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7%,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2%,全县4358户、12066人实现稳定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8%。

2017年,全面贯彻“精准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深化“两级书记访百家”活动作为重点,把精准作为成败点,把群众工作作为关键点,把产业就业作为突破点,把政策兜底作为保障点,全县44个贫困村、4813户11284人实现稳定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2.93%。

2018年,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赞皇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个指挥中心、1个资金使用监管小组和10个专项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分包贫困村,持续深化“两级书记访百家”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各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全体干部,全体压上,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摸清底数,解决问题,相继出台23项扶贫延伸政策,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全县剩余5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868户5513人实现稳定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56%,以全省第六、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省考核验收。

2019年,坚持做到产业、就业多措并举,教育、医疗综合施策,政策兜底全面覆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有效推动了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补齐了脱贫短板,全县剩余的651户1331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结束了绝对贫困人口在赞皇长期存在的历史。5月5日,经省政府公告,赞皇县成功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0年,坚持工作、责任、政策“三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不摘”,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建立健全防贫预警监测机制,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上半年考核验收、脱贫攻坚普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回头看”等重点工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绿山头富百姓

做足绿色生态文章

秋天,收获的季节。站在高高的太行山高峰嶂石岩向下俯瞰,一座座覆盖着绿色植被的山峦映入眼帘,这些绿树密密实实地结满了核桃、大枣等。赞皇县的优势在山、在水、在生态,可以说保住青山绿水,就保住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做好扶贫文章是赞皇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赞皇县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将植树造林、山区综合开发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抓手,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不断完善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扶贫之路。

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赞皇县位于太行山深处,曾经由于自然环境差、产业基础弱等因素,该县形成了“靠山吃山”的发展理念,小矿山、小煤场、小砂石场遍地开花。但是这样却让县域环境承受了极大地伤害。近年来,赞皇县转变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惜损失近亿元财政收入,依法关停取缔煤场、采砂场、采石场等420多家,整治了多年“顽疾”,实现了煤场变“林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打击矿山私挖乱采,将损害生态环境的产业归“零”。

增绿活水做“加法”。在绿化上增绿增量,创造性提出“生态扶贫”理念,向荒山要绿地,向瘦土要效益,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把大力发展林果业作为扶贫的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10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市第一,农村人口人均拥有4亩经济林、200棵果树;在结构上调优调强,先后引进了樱桃、鲜食枣、蓝莓、寿桃、中药材等50余种高效农林品种,引种、嫁接优质果树12万亩,加快推进果品大县向果品强县转变;在山水提升上活水连水,做足做好水文章,用“两河、两渠”四条线把2座中型水库、62座小型水库、94座塘坝连起来,盘活全县水资源。同时,对全县1100多条沟域进行特色打造,建立樱桃、梨、苹果、中华寿桃和鲜食枣等特色果品采摘区,发展生态经济,使赞皇“山山都是花果山,树树都是摇钱树”,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产业融合做“乘法”。坚持把生态做到极致,把绿色做到出色。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特别是,利用今年举办石家庄市第七届旅发大会的契机,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基础条件建设,吸引大量游客到赞皇养神、养生、养老,体验生命价值,形成了以嶂石岩、棋盘山、大枣园区、秦家庄、鲍家滩等村为中心的“乡村游”“生态游”“采摘游”,全县农家乐达450多家,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4.2亿元,为赞皇大地增灵气、增秀气、添财气,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可造血真脱贫

探索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的“推进器”,是脱贫攻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要使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就必须有产业的支撑和引领。近年来,赞皇县始终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注重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推传统产业升级迭代,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产业扶贫模式。

在赞皇县许亭乡岭根底村山间道路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一栋栋矗立在半山腰的砖瓦房和二层、三层高的小楼,门前屋后停着的一辆辆小轿车。

“没有苹果产业,就没有今天的生活。以前种小麦、玉米,靠天吃饭,收成也不好。现在我们村这一亩苹果树就能挣1万元。”该村副支书刘现辰说,靠着苹果产业他们村2017年脱了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赞皇县正是依托当地的林果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林果产业,让苹果成为了当地百姓的致富果。

“近几年,我们以‘三大支撑’把主导产业林果业做大做强,用好中国农业大学赞皇服务站、河北农业大学赞皇服务站、山东大学山东高端科技工程研究院赞皇分院这‘三个支撑’,解决林果病虫害防治、新品种推广等问题,做足100万亩优质果品大文章,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该县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赞皇县兴春和扶贫蘑菇产业项目的车间,只见一排排长势良好的蘑菇个个肥硕饱满。车间里忙碌的工人说:“这里劳务有收入,年底有分红,再不担心以后返贫了。”

兴春和项目可直接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约定资产收益率(8%),将年化收益动态分配至相关贫困人口,可覆盖141个村、2487户贫困户,贫困户可增收675元左右,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据了解,近年来,赞皇县做精做细资产收益项目,利用利通商贸、兴春和蘑菇、枣能元枣加工、花果山樱桃等公司,打造核桃加工、蘑菇产业等项目为主的核心扶贫产业集群,建好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4729户11026人实现稳定增收。

此外,该县还做实做好精准就业,利用蕊源蜂业、原村土布等公司,让贫困老弱妇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安排贫困人口就业700多名,从业者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妇女,作业形式灵活自如,可以在工厂车间上班,也可以在家里进行纺线等初加工,年收入在8000-2万元之间。

扶贫不忘扶智

实施山区教育扶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的核心是“富口袋”,扶贫的根本靠“富脑袋”。教育扶贫直指贫困落后的“病根子”,牵住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是解决“人的素质先脱贫”问题、实现长远脱贫和彻底脱贫的关键。

上学住校不再翻山越岭,吃饭免费管饱还吃得好,除了学课本还有兴趣班——这曾是时跃南想都不敢想的初中生活。时跃南曾在赞皇二中上学,家住30多里外的赞皇县许亭乡北水峪。“姐姐以前在山里读初中,上学翻山走很远的路,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放学回家天都黑了。”时跃南回忆说。

地处太行山脉的赞皇县素有“七山二滩一分田”之说。山里孩子上学动辄走十几里山路,当地人形容“过了一道山又一道山,学校就在山那边”,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走读上学之苦导致当地学生辍学现象严重。

大山的出路是教育。2011年,赞皇县被纳入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试点,新建赞皇二中,把深山5个乡镇4所中学近3000名中学生集中起来寄宿读书,再把山里的初中学校改成寄宿制小学。

如今的赞皇二中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餐厅、综合楼一应俱全,砖红色的外墙配上宽敞明亮的窗户,成为当地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中学。

多年来,赞皇县把山区教育扶贫作为“拔穷根”、加快脱贫致富的重大举措。全县投资1.58亿元,建设15所项目学校,高标准建设县第二中学,使深山区5个乡镇、107个行政村的贫困家庭孩子和县城孩子一样接受优质教育。还为13所寄宿制山区教育扶贫项目学校配备“爱心代理妈妈”,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解放了1101个贫困家庭下山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开阔了思想视野。

巩固脱贫成果

完善脱贫防贫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既要稳定脱贫又要防止返贫。赞皇县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围绕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建立健全防贫长效机制,夯实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长远发展基础。

健全完善防贫防返贫机制。制定出台《赞皇县巩固提高扶贫脱贫质量切实做好精准防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赞皇县关于落实精准防贫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强化对脱贫户、非贫困低收入户特别是非建档立卡低保户、特困户的监测管理。与保险公司签订精准防贫保险框架协议书,投保116万元购买防贫保险,有效杜绝返贫现象。特别是,坚持“预警在前,防贫跟进”的原则,加强对边缘人群的入户走访和跟踪监测,发现突发大病、意外事故等情况,及时预警,第一时间启动防贫机制。全县共识别防贫对象178户521人,已逐户逐人采取了针对性帮扶举措。

建立产业带贫长效机制。坚持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后续帮扶、防返贫和巩固脱贫成效的有力抓手,加大项目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为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制定出台《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实施各方面责任,强化项目后续监管,有效防范项目资金风险。

建立后续帮扶常态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11个乡镇,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调度、现场指导、解疑解惑、跟踪问效,对“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到位。同时,严格把握“四选四不选”原则,坚持因村派人、精准选派,把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派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派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把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派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发育滞后的贫困村,确保后续帮扶力度不减弱。

建立业务提升常态化培训机制。充分发挥扶贫综合培训基地作用,围绕党中央精神、上级扶贫政策、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纪律等,以干部轮训、擂台赛等形式,营造党员干部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确保各级扶贫干部工作使对劲儿、用对法儿,不出问题、少走弯路,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图文:安献峰 张占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