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古不薄今的活页文选》 文 | 姚一鸣 上海文庙旧书市场因装修关闭后,书摊大多搬至福佑路上的福佑商厦和福民珍宝城。一天,在福民珍宝城四楼碰到老陈在摆摊。老陈以前是警察,业余喜欢收藏旧书,在圈内小有名气。老陈退休后,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再说小辈又不喜欢书,便想处理掉一些旧书。在老陈的书摊,我挑了几本民国旧书,有商务印书馆的《春在堂随笔》、大声无线电唱机行的《大戏考索引》和《北新文选》等,老陈知我是读书人,给了极大的优惠,自是感激。 所得《北新文选》又名《北新活页本文选》,大32开本,无版权页,书中有古文,也有现代文。作为中等学校学生的课外辅助读物,每篇文章的后面有注解和习题,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北新文选》出过多种,不仅收录古文,还收录有鲁迅、朱光潜、周作人、胡适、朱孟实、陶孟和、蔡元培、夏丏尊等人的作品,可谓厚古不薄今。 活页文选这种出版形式诞生于1928年,首创者为开明书局的章锡琛。当年开明书局为拓展教学用书的渠道,让学生以低廉的价格读到好文章,推出了《开明活页文选》,一般是用铅字排印,编注精当,每份仅两三分钱,深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后来北新书局推出了《北新文选》,赵景深、姜亮夫等著名学者负责编选注释。广益书局、汉文正楷印书局等出版机构也曾出版活页文选。以《开明活页文选》《北新文选》为代表的各种活页文选,对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曾参与编选注释《北新文选》的赵景深,曾在《谈〈北新活页文选〉》(载于《古旧书讯》1980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了开明、北新两种活页文选的相关情况: 《开明活页文选》出得最早,原来是没有注释的,这样可以让教师有自由发挥的好处。后来,北新书局《北新活页文选》就分为初、高中,并且都有注释,注释就放在每篇文章的后面。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使用,老师讲过以后,还可以注释复习一遍。后来开明书店就出了《开明活页文选注释》的单行本。我所见到的,已有十册,每册都注明注释者的姓名。我所记得以宋云彬的注释为最多。《北新活页文选》是现任杭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姜亮夫和我主持的,当时姜亮夫在持志大学教书。记得我后来替北新书局编《初中混合国语》六册,这六册书里的文章,又编进了《北新活页文选》。 最为有趣的是,赵景深在文中真实地描述了当年读者配活页文选时的场景:“出售活页文选,只买一篇也可以。因此,出售活页文选好像中药房卖中药一样。中药房卖中药,要有成千上百的小抽屉;出售活页文选,就得预备几十个高书架,每个书架再分成许多格,每一号码就是一格。因此,若一个学校写单子来买,还可以每号拿几十份﹔倘若个人爱好,也开一个单子来,那就得爬高上低地像拆药(指抓药,编者注)一样,替他到各个书架去配备。所以,这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但我们觉得能为读书的人尽一些力,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多年前,我曾淘到过两本与《开明活页文选》有关的书,一本是《开明活页文选总目》,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7月出版,全书分为“开明古文选类编”“开明语体文选类编”“开明活页文选分级合装册”“开明活页文选目录”“开明活页文选注释凡例”等部分;另一本是《开明活页文选篇名索引》,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无出版日期,封面上有“体裁完备,标点正确,校对精细,印刷清楚,纸张坚洁,定价低廉”“已出一千六百篇,每页售实价二厘”的广告语。由内页可知,当年参与《开明活页文选》编选的有张同光、宋云彬、蒋伯潜、韩楚原、王伯祥、周振甫等六位。《开明活页文选篇名索引》罗列了已出文章的编号索引,便于阅读查找。 这两本小册子是我多年前从山东南路上的厚省堂旧书店购买的。厚省堂仅一开间门面,老板姓朱,原在报社工作,后停薪留职开了这家旧书店。厚省堂内上世纪50年代的文史类旧书较多,偶有民国旧书。有天到店里,看到老朱收到一批民国旧书,听说是从上海某教会图书馆流出的,因索价过高拿不动,仅挑了十多本有关民国图书目录的书,其中包括《开明活页文选总目》和《开明活页文选篇名索引》。厚省堂旧书店已于前几年关门,山东南路也因金陵东路旧区改造而拆迁。每每走过山东南路,我总会想起这里曾经有过一家旧书店,想起那美好的淘书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