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无价”之书

 星河岁月 2020-08-13

“无价”之书


今年第26期《藏书报》刊发了张南先生所写《〈唱歌教材〉背后有故事》一文。文中提到,《唱歌教材》一书版权页的定价处,除了有“实价”字样,并未标注价格。这篇文章不仅披露了一本稀见民国文献,而且为我的“无价”之书小目录增加了一个条目。

就我所见,类似《唱歌教材》这样特意在定价处留白的书并不少见,这些年我经眼的书中,这种“无价”之书已经发现100多种。近日我梳理了搜集到的这些书,看看能否从每本书的零散信息中提取出值得注意的内容。

为了便于说明,先举几个例子:

《刽子手》,西风社编,1942年5月桂一版,版权页上的定价处空白;

《写作进修读本》下册,进修出版教育社,1942年12月初版,版权页上有“实价国币”字样,无具体数字;

《现代契约程式》,群益书局,1943年7月初版,赣县,版权页上有“实价”字样,无具体数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国讯书店,1943年10月初版,重庆,版权页上的定价处空白;

《歌者之歌》,建成书店发行,立体出版社总经售,1944年2月初版,桂林,版权页上有“每册国币 元”字样,未填写数字;

《最新公文程式大全》,实学书局,1944年4月再版,成都,版权页上有“实价”字样,无具体数字;

《我的童年》,上海杂志公司,1944年12月复兴第一版(渝),版权页上有“实价 元(外埠酌加邮汇费)”字样,未填写数字;

《作文描写辞典》,新生书局,1945年2月出版,成都,版权页上有“实价国币”字样,无具体数字;

《回顾录》第二编,独立出版社,1946年7月初版,南京,版权页上有“定价国币 元正”字样,未填写数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苏知识社,1946年6月13日初版,广东,版权页上的定价处空白;

《战斗员阿列可赛·顾里珂夫》,华北新华书店,1946年12月初版,版权页上的定价处空白;

《人事管理的实施》,世界书局,1947年8月4版,上海,版权页上有“实价国币”字样,无具体数字;

《世界民主妇女文集》,关东中苏友好协会,1948年7月初版,版权页上有“定价”字样,无具体数字;

《中国解放区农村妇女生产运动》,苏北新华书店,1949年7月初版,版权页上的定价处空白。


不在书上标注统一的价格,在已经高度市场化的民国书业较为少见。我所经眼的书中,不管其版权页如何“简陋”,明码标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为什么这些书却偏偏要空着价格,这样做的缘由何在?如果仅仅几种书没有标注价格,还可算作偶然因素,可是仅我所发现的“无价”之书就多达百余种,且涉及几十家出版机构。由此可知,不标注书价绝不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而是另有原因。

分析上面所举的例子不难发现,它们有几个特点:第一,从出版时间来看,最早的“无价”之书出现在1942年,此后历年都有;第二,从地域来看,并非仅限一地,有重庆、成都、赣县、桂林、上海、南京、广东,还包括解放区;第三,这些书的出版机构,除了世界书局和有官营背景的独立出版社外,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局;第四,从书的内容来看,比较芜杂,既有文学艺术作品,也有管理类读物,甚至包括一些工具书。

由此看来,这种故意不标注出版物价格的情况,并非只在某一地或者某几家出版机构出现,从地域来看,基本涵盖了当时出版活动比较活跃的区域。最应引起注意的是时间,即这一现象在1942年已经出现。至于是不是始于这一年,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而不敢妄断。从这条线索入手,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书价的上涨了。

抗战全面爆发后,无论大后方还是沦陷区,物价都处在持续上涨的状态。关于这一时期出版物价格的涨幅,有一则重要史料。1945年6月14日,重庆《大公报》刊登了由上海杂志公司、文化生活出版社、生活书店等近30家出版机构联名发布的《出版业紧急呼吁》,指出“战时出版业因受物价狂涨影响,已濒毁灭,无法继续维持”,“自开年以来,出版成本一再飞涨,土纸售价上涨七八倍,印刷工价更见惊人,一月之内数度调整,一书所需动辄百万,名帙巨著,更非三四百万莫办”。这份呼吁书还对过去几年书价的涨幅进行了简要概括:“排工较战前涨两千倍,印工涨三千倍,纸型涨五千倍,装订涨三千倍,浇版涨八千倍,以熟料土纸与报纸比较涨三千倍,而书籍定价与战前相较约只涨七八百倍。”

按照这则史料,如果从出版业基本完成西迁的1939年算起到1945年,这七年间,书价平均一年增长100多倍,确实令人瞠目结舌。而之后物价的涨幅和涨速更是到了惊人的地步。所以,我们如果将这些“无价”之书放到这个大背景下观察,似乎就可以为不标书价的现象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即因为需要经常调整书价,所以干脆空着,避免麻烦,便于改动。这其实与之前提到的在书上标注一个基本书价,再根据行市随时调整增长倍数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都可以看作出版商应对书价快速上涨所采取的措施。

【精彩回顾】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奇文共赏看书业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从一本书的售价说起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战时大后方图书装帧一瞥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版权页上的“暗号”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闲话“开明书店创业十周纪念特刊”(二)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闲话“开明书店的创业十周年特刊”(一)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民国书刊里的版权印花(二)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民国书刊里的版权印花(一)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土纸书的登场与谢幕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不同阶段的民国书刊肉身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抗战时期的特殊纸张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民国书刊用纸中的高档货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旧书“掉渣”为哪般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 | 漫谈民国书刊的用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