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级大部头,重磅图书《人类登山史》全网独家开售!

 户外探险杂志 2020-08-13

“人类登山史,单这五个字便是一个宏大的话题。

里面包含了装备、人类学、编年史、科学艺术等硬核知识,当中也写满了传奇、血泪和英雄的史诗。想要把人类历史上充满无穷力量的巨型叙事,和一则则悲壮的个体故事浓缩成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兼具野心、技巧和勇气的事情。”

这是我为这部《人类登山史》写的推荐语。

《人类登山史:关于勇气与征服的伟大故事》,点击图片购买。


编写一本“人类登山史”,难度不亚于拆解美国篮球史、中国美食史等亚文化题材。题材宏大、体系庞杂到根本无从下手。视角稍有偏倚,素材稍有瑕疵,就会被后人诟病。但这又是一件极其有意义,乃至流传后世的事情。胆敢尝试编著这个题材,这个行为本身就兼具胆识和雄才。


在这样的情绪作用下,去年在北京书展的DK展位,我邂逅了这本《Mountaineers》。书名很简单,大道至简的那种简单——Mountaineers登山者。震惊于终于有人敢“动”这个题材之余,又有些担心,生怕好好的一个题材被哪家书商给浪费了。等我再仔细一看,书商是专门做系统百科梳理的DK,就稍稍放宽心了。

《人类登山史》英文原版


等我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奥妙,才恍然其实这本书的制作者大有来头。从选题到创作,从素材来源到印刷出版,各个环节上都可谓是全球户外图书出版社界的强强联合,因为他们都是——

世界顶级内容机构


DK是世界最专业的百科全书出版集团。这家1974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出版社,开创了图书出版界的一股清流,一开始他们的出版愿景就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信息丰富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

如果你想系统且专业地了解一个主题,就先找找DK是否出版了这本书。与其说它是一家出版社,更像是一种出版方法论。用DK的方式出版,基本不会错。从结果来看,DK出版过的书目,在豆瓣读书的评分基本都是8、9分以上。


但,DK毕竟不是神,它对选题的系统性梳理一脉相承,但涉及到“登山”这个有时很小众,小众到专业术语会让你眼花缭乱,有时很大众,大众到追溯人类文明源头的领域时,它也会慌张。

这时,英国两家重磅的机构给予了山岳内容方面,史上最权威、最坚强的后援支持。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成立于1830年的RGS,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地理协会机构了。曾多次资助探险家和自然科学家到世界各地探险考察,覆盖了地理学、历史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等学科。


19世纪到20世纪众多推进人类探险进程的事件,背后都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在支持。

学会收藏着戴维·利文斯顿在19世纪非洲探险时戴的帽子,埃德蒙·希拉里首登珠峰时用的氧气瓶,达尔文环游世界时用的六分仪,还有斯科特南极探险时的皮箱子。如果说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顶级博物馆,那么伦敦的皇家地理学会就是硬核探险爱好者的世界顶级收藏地。


如果你热爱登山,那么英国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Alpine Club)对你来说更酷。登山俱乐部成立于1857年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登山组织。如今它的分会已遍布世界各地。

从小型山峰的阿式攀登,到喜马拉雅的大型远征,都可以看到英国登山俱乐部的成员。

有皇家地理学会提供珍贵的资料支持,有登山俱乐部提供专业的登山指导、有擅长做百科出版的DK做系统梳理,共50万字的权威资料,800多张的珍贵图片在《人类登山史》中问世。

所以,这本书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时间顺序梳理登山知识体系


纵观人类登山的历史,这就是一条滚滚流淌的大河,从下游追溯到这条大河的源头,可以逻辑清晰地了解这部巨型叙事中的每一个细节。

登山文化的起源。人类为了生存而登山,山峰对人类的意义如何?从埃及法老到空海和尚,从远征阿尔卑斯的汉尼拔将军,到寻龙者约翰·雅各布·朔依希策。这本书开篇就从人类存在的意义,与登山之间的关系的命题出发。



科学、文艺与登山。在登山黄金时代来临前,可远观而不可攀的山峰,在文艺作品中是一个丰富且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意象。人们歌咏它,赞美它,畏惧它,却又想亲近它。在这种的情绪渲染中,众多科学探索与文艺作品纷纷诞生。

黄金时代孕育了现代登山运动。我们在现在的语境中所谓的“登山”,即现代登山运动,其实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黄金时代,是现代登山运动早期阶段的第一个辉煌时刻,他们想要通过登山这种方式,挣脱宿命的控制,也有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点击图片购买👆

现代登山运动孕育于西方,但世界各地也开始萌发了登山运动的种子。这本书没有局限在西方文化的单一语境,没有把“登山”当作一种殖民文化的延伸,而是尽量拓展登山在世界语境范围内的广度。在欧洲的阿尔卑斯之外,也有诸如喀喇昆仑山、大高加索山、加拿大育空地区、巴塔哥尼亚地区等山脉的探索。


当西方登山者们习惯了阿尔卑斯的2000米雪线,最高4800米的海拔高度,他们想放眼更壮阔、更雄伟的疆域,地球上最壮观的喜马拉雅山脉。无论是早期的“征服”字眼,还是现代的“和谐共处”理念,西方的远征者开始陆续挑战世界上最高的14座8000米雪山。世界最高峰珠峰,是其中最有话题性的山峰,自然也是这一篇章的中心和本书的重头戏。


极限攀登。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最高峰,他们钻研攀登技巧,想要无拘束地、自由地攀登自己向往的山峰和路线。他们追求的是纯粹的攀登精神,游走在死亡边缘,延展人类耐力和技术的极限。

听听这些传奇登山家的名字吧,里卡尔多·卡辛、瓦尔特·博纳蒂、克里斯·伯宁顿、伊冯·乔伊纳德、道格·斯科特、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捷西·库库奇卡……这些光是听到名字就让人热血沸腾的家伙们,真是让人向往那个年代啊!


北壁。无论是阿尔卑斯的三大北壁,还是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的三大北壁,北壁一直是技术攀登的关键词。


登山不再是早期男性登山者的专属,在雄性荷尔蒙迸发的登山运动中,女性登山者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也在男女平权运动给出了最有力的注脚。


这不禁让我慨叹,历史长河中,个体意志遥与时代背景相呼应。在山峰面前,人类不过是一瞬间的存在。

类别逻辑贯穿登山知识纵深


在时间逻辑的纵深之外,这本书还不断拓宽人类登山史的广度,尽可能多地用人类学方式谱写人类历史上最有魅力的一项运动文化。

历史纪年及大事记,冰人奥茨的秘密,冰冻的木乃伊,汉尼拔将军的远征穿越。


山峰路线,有马特洪峰、勃朗峰、珠峰、托雷峰等等重要山峰的攀登路线详解。


装备,有绳索、冰镐、冰爪、氧气系统,每一个重要登山装备的介绍梳理,以及它们的发明、演化史。


文学,有华兹华斯的诗歌,有山岳文学,有攀登题材的超级畅销书。


这本书不仅仅想带给你哲学层面的感悟,知识层面梳理,还想带给你美学层面的享受,如有高山摄影,约翰罗斯金的山峰绘画。


还有专门讲述登山电影的章节。诚如文中所言:“摄影作品呈现出的仅仅是登山运动的神秘,电影却能让观众真正了解登山的过程。”当然这个篇章也让人进一步深思:山,到底是故事的背景,还是故事的主角?

还有人类学的记录。侧写了山峰首登者、向导、摄影师、夏尔巴、英雄等等不同角色的丰富形象。每一则人物小传都让人快速认识人物,像极了《史记》中的“列传”。


除了精心打造的内容,在出版工艺上,上海文化出版社也下得了大成本,去打造一本当之无愧的——

收藏级图书


如此厚重的主题,重量自然也不会太轻。2.19公斤的重量捧在手中,不仅让你感到满满的诚意,还会让你觉得“人类登山史”就应该是这个量级。


大量高清图片,目不暇接。单单把这些高清图片汇总在一起,就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了。

为了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彻底发挥出这些高清图片的珍贵性的优势,本书大开本全景呈现。

当然,这么厚重的纸张,全部源自环保材料的纸张。

很多英文登山书籍非常专业,但由于选了一个不太负责任的编辑和译者,从而让翻译书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编辑深知这本《人类登山史》所肩负的意义,特聘《户外探险》杂志专业撰稿人、巅峰户外运动学校校长、著名登山者孙斌,以及《户外探险》杂志前特约撰稿人、精通阿尔卑斯攀登文化的陶瓷虾,一字一句地校对本书。


个人觉得两位老师无论是在实战、咖位、还是知识储备等方面,共同校对一本书,可谓是豪华阵容了。

所以翻译成简体中文版的《人类登山史》,不仅权威,而且精准。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也起到了登山英汉字典的作用。对所有的表意模糊的山峰地理、人名地名系统地梳理一遍。

如此看来,《人类登山史》从内容呈现到出版工艺,都做到了收藏级别。

拿到成书后,我们迫不及待想将如此珍贵的大部头,作为礼物和我们的诚意,赠送给今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50名评委人手一本。


我们也收获到了各位评委的赞誉。如我们中国户外金犀牛奖发起人、资深户外媒体人马德民老师说:“看这样的书需要洗手才够恭敬。”

很多小伙伴已经在后台迫不及待地问我们了,到底什么时候开卖。别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